綠色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分析

時間:2022-08-30 10:26:03

導語:綠色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分析

摘要:農業領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給很多地區的水稻種植工作帶來了不小壓力和挑戰,需要明確好水稻種植的重點,為人們提供優質食品。就水稻栽培技術展開相應論述,并提出些許觀點與建議。首先對影響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進行了簡單分析,如前期準備不充分和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等,都不利于提高水稻生產水平。隨后闡述了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包括慎重選擇水稻品種、規范處理種子、精細化翻整田地、把控好水稻播種時間、完善苗期管理方案、加強病蟲害防治力度和科學施水施肥,希望能對有關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播種;苗期管理

水稻種植在農業領域發展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與糧食市場的運行、農業經濟的鞏固以及人們的飲食生活等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進一步研究,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的提升有積極影響。

1干擾水稻栽培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

1.1前期準備不充分

有些農戶在栽培水稻時,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資源配備或收益估算中,而在前期準備工作的完善與改良有所忽視,使得栽培技術的使用效果一直處在可維持的狀態中,給水稻經濟價值的強化造成一定阻礙。如個別農戶可能會受種植周期影響而沒有對苗期管理中發現的細小問題及時處理,導致所堆積的問題在時間作用下由量變逐漸轉化為了質變。此類現象的出現不僅會給水稻的日常管護帶來限制因素,還可能增加病蟲害問題的誘發幾率。另外,有些保守傳統觀念的農戶可能會習慣了固定的水稻栽培技術,若是在沒有做好理論學習或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強行將新型栽培技術引用到種植工作中,還可能干擾到農戶的工作思路,給水稻生產埋下隱患。

1.2風險防范意識不強

導致水稻栽培技術難以得到有效應用的因素有很多,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就是其中之一,與技術原理熟練度不高以及栽培方案不健全等都有很大關系。如在對水稻進行施肥處理時,若農戶沒有按照目標產量配方施肥來配備肥料,使得各項元素之間的比例存在不均衡現象,便可能威脅到水稻的正常生長和產量。若農戶沒有結合區域環境特征來對可能存在的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防控,或制定可實施的應急預案,那么當病蟲害發生時還可能擴大水稻的受災范圍,側面增加水稻栽培成本,是隱患防范意識不高的體現,需要農戶加強對水稻栽培技術的深入學習。

2綠色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

2.1慎重選擇水稻的品種

對水稻品種進行合理選擇,不僅能為后期稻苗的護養及管理創造有利條件,還對栽培技術的高效運用有正向引導效果,需要農戶將因地制宜理念與水稻品種選擇工作進行有機結合。首先,要對所屬區域的氣候環境特點、土壤條件以及水文條件等內容有所掌握,根據水稻品種的適應能力來選擇符合生長需求的種子,從而為后期的栽培工作提供保障。其次,要對所選品種的米質、適口性進行調研考察。要達到水稻米質標準NY20-1986(優質食用稻米質量)標準。如可以通過農戶的反饋信息來進行對比分析,或采用試驗性栽培的方式來判斷種子質量,避免給農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最后,要對水稻品種的抗病害性能有所了解。如目標品種引發病蟲害問題的概率是否超過標準要求,若與預期標準有較大差距,則要對其進行及時更換,并選擇風險系數較低的品種,為水稻的穩定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2.2注重種子的規范處理

在栽培水稻之前,還要對所選擇的種子進行專業處理,以此來提高水稻的總產量和品質。如要按照規范的流程步驟來對種子進行晾曬和風選處理,使后續的催芽效果有所提升。隨后,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三環唑和福爾馬琳來消毒種子,從而達到抗瘟病、防蟲害的目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除了要準確計算種子的消毒時間,還要控制好消毒試劑的用量和配比率,以免給種子造成不利影響。若在處理種子時發現了隱患因素,如種子品質不達標或種子破損程度較嚴重等,則要在第一時間與供應商進行對接,并對問題成因追溯分析,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同類問題的再次出現。另外,還要對處理期間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充分記錄,為日后的種子處理提供參考依據,使栽培技術得到良性展現。

2.3精細化翻整種植田地

土地資源是水稻生長的重要平臺,與栽培技術的有效實施也有很大關系,需要農戶對田地的翻整與清理提高重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中入手:第一,要對田地當前的肥力情況進行檢測。若土壤肥力不達標,便可以通過施肥方式來改善土壤環境。若土壤肥力超出預期標準,則要對后期的施肥方案進行科學調整,為水稻的穩定生長提供保障。第二,要對田地的透水能力和蓄水能力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對其給予定向型翻整,使田地處于均衡狀態中。第三,對于翻地期間所遇到干擾物,如硬石、土塊或垃圾等除了要進行妥善處理,還要對周邊的土地資源有所界定,防止水稻栽培期間對附近環境資源帶來負面影響。第四,要對翻地過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進行嚴格檢查,并按照指定程序操作整地設施,防止給土層造成隱性破壞。

2.4把控好水稻播種時間

不同區域環境下的水稻播種時間會有一定差異,需要農戶以辯證、客觀的視角來明確具體播種周期,并結合水稻生長習性來掌握其播種規律,為各階段下水稻的栽培與管護提供充沛時間。如部分地區會根據溫度的變化情況來確定播種時間,一般在11℃以上便可以播種。在播種期間,還要對苗床的規格有所掌握,這樣稻苗之間的距離便能得到有效控制,使每個稻苗都能獲得均衡的肥力和水分。由于田地的范圍有限,若實際播種量超出田地承載需求,不僅會增加稻苗管護的難度,還會弱化栽培技術的利用精度與準度。所以還要對水稻的總播種量進行科學把控,以免出現肥力不足或耗時耗力等問題而增加水稻栽培成本。若所屬區域內的氣溫受環境變化影響而出現月度或季度性變化時,則要及時改進水稻種植計劃,并做好相應的整改記錄,為水稻栽培技術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2.5完善好苗期管理方案

要想讓栽培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發揮出最佳效果,便要對苗期管理方案進行進一步優化與完善,使其規范性、完整性和時效性得到有效提升。首先,要對田地中的稻苗和雜草有所區分,在清理雜草時除了要做好稻苗的保護工作,還要將除草劑的理論應用技巧與要點落實到實踐作業中。如熟練掌握除草劑的使用說明,防止雜草清理不當而干擾到稻苗的正常生長。其次,要對苗床的溫度進行動態監測。如可以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提高溫度監測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以此來判斷稻苗是否處在穩定生長狀態中。為了保證稻苗能攝取到足夠的水分,還可以在其四葉期時對田地進行定期噴水處理,使土壤濕度滿足稻苗生長訴求。最后,要對苗期管理方案中的漏洞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及時調整,如栽培環境溫度的限定要求以及含水量設置條件等,都要以靈活的理念給予轉變,使水稻栽培質量得到逐步提升。

2.6加強病蟲害防治力度

水稻栽培期間可能會受外界環境因素或內部人為因素影響而引發病蟲害問題,不僅會給稻苗的常規管護造成一定負擔,還會給日后水稻的再次種植埋下隱患,需要農戶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力度。在病害防治方面,要先對水稻當前的生長現狀進行全方位了解。若水稻存在病害隱患,則要及時啟動風險應急預案,做好病害預防工作。若水稻已經存在疾病問題,便要對病害成因及類型等信息進行多層次剖析,使病害處理方案能得到有效實施。在蟲害防治方面,同樣要對蟲害的類型有所明確,選擇針對性較強的藥劑來處理害蟲。如稻飛虱就對水稻質量有嚴重威脅,若不及時處理,不僅會引發水稻營養不良問題,還可能提高水稻的枯萎率。而面對此類蟲害,便可以使用優樂得藥劑進行治理,但要保證藥劑與水之間的配比達到標準要求,并以噴霧形式使用藥劑。

2.7科學施水施肥

水稻生長及栽培期間需要足夠的水資源和肥料資源給予支持,而科學為水稻進行澆水與施肥除了能提高栽培資源的利用率,還對水稻整體品質的維護有重要意義。如在施肥期間,水稻在不同生長階段下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會有所差異,在分蘗階段下需要攝取充足的氮元素,而在灌漿階段下則需要補充足夠的鉀元素。這就需要農戶對水稻各生長階段的變化節點進行實時掌握,并及時調整肥料使用方案,在降低肥料成本投入量的同時提高水稻種植綜合水平。在施水方面,農戶不僅要保證水稻在生長期間能獲取到足夠的水分,還要根據所在區域的降雨量來及時協調供水量和排水量。在收獲水稻前期,則要做好斷水工作,一般斷水7天左右即可,來為水稻的高效收獲提供便利。

3結語

如今,很多地區在開展水稻種植活動時,都能對栽培技術的應用目的與方向進行細化研究。一方面是為了給水稻種植計劃的順利落實鋪設穩固道路,發揮技術手段的利用價值,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給水稻的健康生長構建良好環境,為其整體品質的強化帶來更多可能。對于栽培技術應用中涉及到的難點問題和干擾因素,如水稻生長速度緩慢或存在病蟲害隱患等,農戶也能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及時分析,并結合栽培技術原理及水稻品種等來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為水稻的生產安全打開防護傘,提高其市場價值和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陸子玲.新時期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20,327(29):34-35.

[2]高屹,劉顯峰.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222(6):215,225.

[3]劉寧寧,武子茜,孟令媛,等.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32):43-44.

作者:陳雪梅 單位:蛟河市天北鎮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