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栽培技術及高產影響因素探索
時間:2022-11-18 10:22:07
導語:農作物栽培技術及高產影響因素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關系著十四億人的溫飽。因此,不斷提高農作物栽培技術進而使農作物高產,不僅可以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诖耍P者通過介紹常用的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以及農作物產量影響因素,提出了農作物增產的措施,以期為農作物栽培技術發展和農作物產量提升提供參考,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農作物培育;栽培技術;高產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但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加,耕地面積的飽和,提高農作物栽培技術及農作物產量刻不容緩。同時,為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農作物成長期間的全面管理,通過推廣科學農作物耕種模式以及不斷更新高產栽培技術,為提升我國農作物產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1常見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
1.1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以田間試驗為基礎,獲取作物所需的施肥方法、施肥量以及施肥頻率。在合理施肥基礎上,處理農作物所需肥料以及土壤可供給肥料之間的問題。對于農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有針對性地施肥,在滿足農作物營養的同時減少肥料的用量,不但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而且可以減少肥料的浪費,達到開源節流、提高農作物品質等目的。
1.2合理密植技術
合理密植技術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調整農作物與單位面積上所栽種農作物的行株距,使得農作物健康生長,從而實現高產。但合理密植技術不是農作物越密集產量就越高。當農作物播種過于密集,易導致陽光、水源、土壤和肥料供應不足,最終導致穗粒數明顯減少。所以合理的密植技術需要因地制宜,不可以照搬他人經驗,應依據本地的自然環境與播種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
1.3合理灌溉技術
合理灌溉技術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最少量的水去栽種更好更高產的農作物。水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僅靠降雨無法滿足農作物需水量,合理灌溉可以使土壤含水量始終保持在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區間內。合理灌溉通常使用噴灌技術和滴灌技術,這兩種方法不但可以節省水資源,還可以調控灌溉水量。而傳統的大水漫灌模式,不僅導致土壤含水量不均勻,也容易造成農作物減產。
2農作物產量影響因素分析
2.1小農經濟觀念影響
從古至今,我國都是農業大國,農耕文明貫穿于我國歷史中,小農思想也影響著數萬代人。現如今,很多農民依舊存在小農思想,這嚴重阻礙著農業機械化、規?;l展的進程。同時,我國大部分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弱。在進行農作物種植時,并不是規范科學種植,而是依據自身經驗種植,這導致在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如過度施肥、土壤水分不足、種植密度過大等,從而無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想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農作物產量,就要轉變農民的小農思想,提供科學的種植指導[1]。
2.2農作物品種的選擇
選擇適合本地的農作物品種,可以提高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在選擇品種時,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等方面的農作物品種。隨著我國農業改革,更需要對農作物品種進行多方面研究,從而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例如,我國雜交水稻就是運用轉基因技術,結合兩個品種作物的優點,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對于農作物的培育,要以合理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為重點,因地制宜采用合適的培育方法,同時讓農民對新農作物品種有更好的了解,增加農民的接受度,從而增加農作物產量。
2.3土壤質量的優劣
種植農作物離不開土壤,土壤是發展種植業的基礎與關鍵,土壤的肥力影響農作物最終的品質與產量。近年來,農業生產逐漸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未來農業必定要求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在播種農作物時,應選擇合適的土壤,確認土壤的酸堿度以及肥力高低。通過耕地時的深度以及肥料與水分的及時補充提高土壤的適應性。同時在施肥時應選擇農家肥,防止污染土壤與環境。
2.4農作物成長過程管理
播種完農作物之后,進行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農作物產量。而科學管理需要農民具有一定的科學種植知識。如果不進行科學田間管理,盲目大水漫灌、使用有害化學肥料、不進行防治蟲害等,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且損害耕地[2]。
3提升農作物產量的主要措施
3.1提高土壤肥力及推廣土肥技術
現如今,隨著科學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的普及,農民對于肥料的使用也越來越多。為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成為重中之重。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合理規劃施肥以及農作物布局,不僅能保護耕地,還能提高農作物質量與產量。現如今,許多微生物技術被運用于農作物耕種,同時微生物化肥的合理化使用可以降低對環境與土壤的危害。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同時耕地數量也在減少,更需要使用無污染肥料,保護耕地與環境。為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可推廣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運用監測網絡定位土壤養分,隨時觀察土壤的養分及環境污染情況,并且依據數據分析,制定開發利用耕地資源的方案。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合理使用肥料,選擇使用不污染環境的友好型有機肥料。此外,農業部門及相關人員應做好宣傳工作,例如張貼宣傳海報,開展有機肥料講座等,向農民介紹有機肥料,減少土壤中藥物及化學物質的殘留。在農業生產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運用與宣傳不僅能降低耕種成本,還能提高農作物產量,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3]。
3.2改良農作物品質及培育良種
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作物最終的產量很大部分取決于種子的優劣。因此,不斷改進農作物的品質,培育出良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改良農作物品質,不斷增加種子的適應性、產量、抗蟲害等優秀屬性,例如轉基因技術及嫁接技術等。不僅要重視種子的高產豐收也要注意蟲害抵抗力,從各個方面提升農作物品質。現如今,我國的種子培育技術逐漸成熟,顯著地提升了農作物品質,為農作物產量給予了更高的增長區間。
3.3提高農作物耕種技術
提高耕種技術可以使產量達到最大值,實現農作物高產。在作物成長期間,應當在株行間進行表土耕作,采用手鋤、中耕犁、齒耙和各種耕耘器等工具對土壤進行淺層翻倒,使表層土壤得到疏松。這一做法既起到松土、除草作用,又避免除草劑對環境的污染。如果農作物生長緩慢、田間雜草多以及土地黏重,可適度增加表土耕作次數,確保農作物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土壤養分、水分的供給[4]。
3.4宣傳推廣科學種植觀念由于小農思想的影響,農民在耕種農作物時普遍存在著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面積種植觀念。這種耕種觀念阻礙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進程。一方面,傳統種植觀念并不在乎土壤的養分與科學灌溉方式,只關注施肥和蟲害防治。這導致了傳統種植觀念不注重農作物在生長時期的培育,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另一方面,很多農民為節省種植成本,并不使用現代化種植工具,依舊選擇人工種植,導致現代化種植技術仍然無法普及。所以,政府農業部門與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大宣傳力度,可組織農民參觀現代化耕種技術、邀請農業專家下鄉普及科學播種理念,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小農思想,讓農民切實了解到先進的播種科學技術、優秀的田間管理技術以及良種和有機肥料。學校應加大對農業高技術人才的培養,農業高技術人才不僅要懂得科學培育農作物的理念,更應該具備推廣科學農業理念的能力,扎根農村,與農民有效地溝通并獲得農民的認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將科學農業理念與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教給農民,以培育更高質量、產量的農作物[5]。
4結語
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我國正面臨著耕地面積飽和,人口越來越多的問題。通過運用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和促進農民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等方法,保障農作物在培育過程中的最佳成長狀態,最終實現農作物增產。此外,為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應該注重保護耕地。高校也應注重培養農業技術人才,不僅要教授科學培育農作物的知識,也要培養其推廣科學農業理念的能力。投入資金支持的同時也擴大了宣傳范圍。而在國際社會領域中,對中醫的接納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我國的中醫藥事業已經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而本研究所關注的多花黃精是我國應用率較高的一種傳統藥材,不僅有著非常高的需求量,而且通過林下種植還能夠促進林下經濟的穩定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日后則要更加合理地規劃森林和林地資源,積極探索出更多先進的多花黃精育苗技術。遵循因地制宜原則來促進林區經濟的穩定發展,使得林農盡快增收致富。
參考文獻:
[1]葉秀萍,徐美青,陳建軍.不同林分下套種黃精技術及生長量初報[J].農村實用技術,2021(1):70-71.
[2]王亞娟,宋建喜,何浙華,等.多花黃精在4種林分類型林冠下的生長情況[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10):1839-1841.
[3]劉躍鈞,蔣燕峰,葛永金,等.林下套種多花黃精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15(4):43-45.
[4]章文前.不同郁閉度和坡位對毛竹林下套種多花黃精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6):12959-12960.
[5]邱恒云.太陽能殺蟲燈在不同作物田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2):31-3.
作者:肖善舉 單位:鄆城縣潘渡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業院校課程思政融入茶文化的路徑
- 下一篇: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