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與措施

時間:2022-05-08 09:05:17

導語: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與措施

【摘要】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進步,信息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能夠實現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計算機網絡系統具有終端分布不均衡、聯結形式多樣、互聯性、高度開放等方面的特點,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極易遭受病毒入侵和黑客攻擊,用戶消息丟失問題頻發,為此在實際應用計算機網絡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控制防范措施,針對網絡系統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提前進行預防,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穩定。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防范措施

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各行各業應用廣泛,受其影響,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出現了極為明顯的改變。與此同時,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具備的開放性特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極易遭受黑客以及病毒入侵,導致用戶在計算機中存儲的數據資源丟失,系統癱瘓,甚至引發用戶的經濟損失,因此互聯網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有效保障互聯網整體安全,需要合理的應用防范措施,結合網絡攻擊的實際情況,加強技術研究,在保證網絡順利使用的基礎上,切實維護數據安全,促進網絡系統的全面發展。

1計算機網絡安全威脅

計算機網絡安全主要是指利用網絡監控以及相關防御技術,使特定環境內的網絡用戶信息處于完全安全的狀態,有效避免泄露或竊取等問題的發生,維護用戶個人資源的完整性。計算機網絡安全主要包括邏輯安全和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設備本身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安全,漏記安全是指用戶信息的保密和完整。1.1病毒入侵。病毒入侵是計算機網絡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安全威脅,主要原因為在程序編寫過程中人為加入了各種具有極強破壞性的代碼或指令,計算機系統一旦遭受病毒入侵,將會導致計算機功能無法正常運行、用戶數據被盜、計算機無法完成自我修復,病毒入侵具有極高的隱蔽性,這些病毒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大范圍的傳播,破壞性極強[1]。1.2黑客攻擊。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系統遭受黑客攻擊的事件頻繁發生。黑客利用自身的計算機編程知識,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各類漏洞對計算機系統展開攻擊,一旦入侵成功,將會導致用戶信息被竊取,隱私泄露,數據嚴重篡改,病毒在網絡中廣泛傳播,黑客攻擊屬于人為破壞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重要因素,也是安全防范的重點。1.3操作系統以及軟件漏洞。計算機的安全穩定運行需要操作系統作為基礎,目前操作系統在進行程序編寫以及安裝過程中存在諸多安全漏洞,其中軟件系統的漏洞將會導致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如不能得到及時修復,將會引發用戶出現數據丟失等嚴重問題。1.4安全配置問題。為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需要采取合理的安全配置防護措施。很多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重視安全配置工作,導致計算機系統防護級別過低,嚴重影響后期正常使用。比如防火墻系統能夠對計算機的軟件和硬件進行深度整合,在計算機外部網絡和內部網絡結構之間建立起有效的屏障,通過設置的網關,最大限度避免非法入侵[2]。

2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防范措施

2.1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為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需要計算機用戶切實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學習和研究,在使用計算機系統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操作,掌握準確的安全操作技能,避免信息被盜等安全問題。為降低黑客入侵產生的風險,計算機管理使用人員需要定期更改密碼,提高密碼的復雜程度。相關機構也需要定期開展計算機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使民眾掌握正確的維護網絡安全的防范,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安全規章制度,加大對各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降低黑客攻擊、病毒入侵等違法行為的發生率[3]。2.2強化軟件開發管理。為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性,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大力研究軟件開發的加密處理技術,維護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為保護硬件設置的安全,可以采用防火墻等全新的技術,及時將各種惡意入侵的行為進行全面的攔截,降低系統中存在安全漏洞的數量,提高計算機殺毒能力。及時更新計算機系統中存在的漏洞和補丁,提高網絡監控整體水平[4]。2.3物理安全和訪問控制技術。物理安全主要是對計算機的硬件系統和數據資源進行保護,避免各類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壞,其中重點保護的位置是網絡機房以及網絡電纜,同時也需要對信息存儲介質加強安全保護,預防電磁輻射干擾。對網絡數據和軟件系統的保護需要重點進行網絡數據庫、網絡應用軟件、網絡操作系統的保護。目前,防火墻技術是維護網絡安全效果最佳、費用最合理的技術,防火墻通常位于外界網絡通道與用戶網絡系統之間,能夠對外界的訪問權限作出必要的限制,提高內部網絡的整體安全性。通過設置防火墻能夠對網絡的監督和訪問作出必要的限制,隔離重點網絡區域,降低各類安全問題對網絡造成的不利影響[5]。訪問控制技術主要是指對用戶的訪問權限作出必要的限制,規定用戶訪問資源的內容和深度,確保網絡系統中全部的訪問行為均處于可控范圍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通過數字證書以及數字簽名技術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并跟蹤用戶的訪問行為。

3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為此相關機構應當加強研究和分析,制定科學的網絡安全問題防范措施,指導用戶樹立安全防范的基礎意識,通過多種綜合性的措施,提高網絡的整體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張娜.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在局域網環境背景下的應用[J/OL].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4):184

[2]孔璐.大數據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19(5):212.

[3]胡蘇瑤.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安全策略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4.

[4]王鵬輝.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與防范研究[A].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2017年第二十一屆網絡新技術與應用年會論文集[C].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市信息服務工程重點實驗室,2017:4.

[5]吳生和.淺議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應用和改進[J].電子制作,2019(Z1):141-142.

作者:徐亦丹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