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探討

時間:2022-08-06 10:31:00

導語:獨家原創: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探討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公共課程,它是一門注重培養操作技能的課程,現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文化基礎課程之一。本文探討了該門的教學方法及過程。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中職學校、教學方法、

引言

隨著計算機與通信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已滲透到各個領域。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必須通過教育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計算機應用基本技能的要求,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已成為大多數高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成為學生步入社會必學的一門技術。由于本門課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處于入門的位置,多數學生開始時往往抱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習計算機必須先掌握大量抽象的基礎知識和枯燥的操作要領,再進行操作訓練。顯然,這與學生預先的想象和急欲動手的要求是有矛盾的,會使其濃厚的熱情與積極性頗受打擊。而本課程的教學任務就是為了使學生了解和把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把握典型機型和軟件,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那么,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如何能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把握、融會貫通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已成為今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F將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幾種教學法

(一)范例教學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教給學生什么?從課程目標角度看,應該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從學科角度看,則應該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基本框架結構、各種知識間的聯系,建立對信息社會和計算機基礎的整體認識、全局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具有典型范例作用的個別例子,使學生能夠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這種“一般”獨立地進行學習。例如,在進行Word基本技巧的講解之后,還增加了如何通過Word制作銷售協議書、如何通過Word制作年度工作計劃等的小案例進行情景教學。在課后作業里,布置了通過Word制作銷售管理手冊、項目評估報告等練習項目。引導他們發現規律,作出總結。

(二)教師演示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要學生學會動手操作,教師必須首先示范操作。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讓學生了解操作的步驟和方法。筆者在教學“如何通過Excel制作工資分析表等”這章內容時,課堂演示,個別指導。除此之外,還充分利用有關教學光盤、學習軟件等進行演示操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任務驅動法

教師在把握總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個隱含新知識點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完成的方法。讓學生有目的、任務地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比如,在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件時,給每人發一張包含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的操作題,在下課前十五分鐘,對上機指導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四)分組學習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一門應用性課程,而非理論性課程,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探究和合作,更要求學生親身體驗、具體操練、反復練習。因此,加強學生的動手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將學生分成幾個組,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有的放矢地自覺訓練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放羊式”的上機是不能取得實效的。每組內有一兩個好學生,這樣做不僅對于后進生是一種幫助、輔導,而且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是一種知識的鞏固、技能的深化過程,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手來,在老師忙不過來的時候,成績好一點的學生可以指點一下后進生。

(五)分層次教學法

目前,由于技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相對來說,城市學生在接觸計算機的時間比農村學生多,甚至有些農村學生從沒碰過計算機。這樣的現象,給技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后進生因“吃不了”常常會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試著進行分層次教學。在學習新內容時,先對學生進行水平測試?;A差的學生需要按教材學習,從易到難,逐步認識,使用計算機;對教材所要求的內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練的學生,他們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根據他們的興趣,安排另外的任務。

二、教師計算機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點

(一)注重課程知識基礎性和實驗性

通過學習計算機基礎,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發展過程,認識到計算機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學習、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學習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體技術;學會并熟練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漢字錄入、排版系統、數據庫基礎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環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應用軟件;了解因特網的初步知識,學會利用網絡獲取知識,具備分析和處理知識及與人交流的能力。

(二)實現教學人機交融

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遠比聽老師講要有效的多。所以,每節課,我在對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演示后,立即結合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布置一些練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不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每次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都是隨機輔導,最后,把學生掌握比較薄弱的地方總結出來,再次演示、講解,這樣,每節課遇到的疑難問題,都能隨時解決,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還可以自由的討論,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這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驗教學,培養創新思維

教師的教學設計不應只是單純設計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設計自己的‘教’,又要考慮學生參與的‘學’。

例如,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當學習Word字處理軟件后,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自薦表、賀卡、板報、??仍O計制作;當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件后,結合經濟管理專業,增設“Excel在統計和會計中應用”實驗。學習完網頁制作后,要求學生設計個人網頁。學習多媒體制作后,增設“多媒體演示文稿設計”的實驗。讓學生邊學邊設計,學會緊跟技術發展潮流的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在以上實驗或設計中,教師要注重的是學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許過程的多樣性,而且只作適當提示、恰當點撥,最終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并將實驗成績作為考試成績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動手設計和上機操作,一方面增強了其主動參與的意識,學生的學習從原來“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另一方面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創新能力。

三、結論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畢業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必將越來越高。高職高專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任務。只有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發展,為高職高專教育工作總體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2008(12卷)02期

[2]李文斌賴錦輝李然-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科技創新導報-[J]-2009(01期)

[3]魏德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福建電腦-2005(08期)

[4]謝小玲-技工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4期)

[5]李克東,何克抗.計算機教育應用與教育革新論文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竇燕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改革構想[期刊論文]-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