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搜索引擎的市場初探

時間:2022-05-04 03:40:00

導語:將來搜索引擎的市場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將來搜索引擎的市場初探

一個企業以一種獨創的經營技巧獲得成功后,會引來很多效仿者,但除了那些實力更強的企業,很少有效仿成功的。

就拿Yahoo來說,在短短的時間內,從一個個人網頁發展成最受歡迎的SE(SearchEngine,搜索引擎)后,很多人紛紛效仿Yahoo的做法,收集網頁,編制目錄,手工分類,建立分類目錄的SE。有不少SE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如Mckinley、Webcrawler、Lycos,但至今沒有能超過Yahoo的。在中國,大多數SE都是學Yahoo的成功經驗,想在這個新興的市場上拓荒創業,但實際上這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首先,他們很難超越中文Yahoo。Yahoo早就有了國際化戰略,在世界各地建立本地化版本。雖然中文版推出時間不算早,但憑其名聲和實力,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他收集的網頁數量迅速增長,很快超過其他中文SE。如果Yahoo再到中國大陸設立網站,那麼中國的SE將連最后一點訪問速度快的優勢也將失去。

其次,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遠比不上發達國家,眾多SE進行同質的競爭,爭奪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勢必有不少企業達不到盈虧平衡點,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障礙:難以超越的Yahoo

手工分類目錄是Yahoo的首創,在此之前的SE都是全文索引型。全文索引型SE的做法是:先收集的網頁,然后對網頁的每個詞建立索引,查詢時通過索引庫找到所需要的網頁。整個過程由電腦處理,沒有人工參與,所以工作效率高,存儲信息量大。但很多用戶并不喜愛這樣的SE,因為它的誤查率很高,而分類目錄的誤查率低,并且可以按目錄導航,深受用戶喜愛。Yahoo是第一個這樣做的SE,自然家喻戶曉,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無形資產。

Yahoo優良的口碑吸引了投資者和企業家。投資者看好Yahoo的發展前景,注入大量資金,而企業家正確的經營戰略更使Yahoo不斷戰勝對手,發展壯大,最終成為SE巨頭。

Yahoo經過艱苦創業,已形成良好的效應。更多的人主動將自己的網頁資訊送交Yahoo以期早日登上目錄,從而直接降低網站的維護成本,巨大的流量帶來的廣告收入又使Yahoo成為目前唯一贏利的SE。

現在,如果還有誰想和Yahoo做得一樣好,就必須有更大的投入。面對如此高額的進入成本,有多少人愿意冒這個險呢?

Yahoo的手工分類做法實質上并不是什麼高深的絕技,更談不上高科技,卻在知識經濟時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蛟S不是因為Yahoo做得太好,而是別的人做得太差了。

有一類人對Yahoo是不太滿意的。那些作各種調研的人,需儘量多地掌握第一手資料,而從Yahoo所能提供的資料與互聯網上實際擁有的相關資料相差太大,無論如何,手工分類的網頁增加速度遠遠跟不上網頁的增長速度。因此,這類人期望的是另一類SE。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機會。現代市場行銷講究4C組合,即顧客(Consumer)、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組合,漸漸淡化傳統的4P組合,而4C組合正是從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開始的。Yahoo滿足了一部人的需求,并且為這部分人服務得相當好,所以進入這部分人的市場相當困難,但另一部人就是市場空隙,誰抓住了這個市場空隙,誰就可能成為明天的成功者。那些完全效仿Yahoo做法的人顯然不會是這樣的成功者。

機遇:SE尋找新寵

據統計,95%的網上用戶都有尋求資訊的目的,其中有的是專題查詢者,有的是網上觀光者。所謂專題查詢者是指上網目的是為了尋覓某類特定資訊的用戶,他們要查找的主題往往比較細緻具體,沒有現成的分類,要用主題詞查詢。同時他們還需要盡可能全的資訊。象這類用戶比較適合全文索引的SE。

這樣的SE有很多,如AltaVista、Hotbot、Infoseek、Inktomi,而在中國卻不太多,大概只有天網屬於此類。實際上這類SE可能更適合資金相對少的網站,因為它的資訊採集和索引都是電腦自動處理,沒有高額的人工成本。它的缺點是誤查率較高,用戶常常查出大量并不真正需要的結果,這有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電腦全文檢索技術不成熟,理論上不完善。過去所謂的全文檢索理論只是在小范圍內實驗,并沒有經過互聯網上如此大量資訊的檢驗,因此,真正實用的全文檢索技術還不完善。儘管這些SE在提供了高級檢索功能,但這都是沿用了主題詞索引的方法,用在全文檢索時會產生很多誤查的結果。另一方面,這些SE在幫助用戶查詢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只簡單地提供高級檢索的說明,沒有為那些缺乏查詢知識和經驗的人提供更多的幫助,引導他們作深入的查詢。這些問題正逐步被解決。一些新的智慧技術被運用到這類SE,使查詢結

但是單個SE查詢的結果仍然是不全面的,例如收集網頁最多的AltaVista共收錄1.5億個,檢索范圍只涵蓋整個網際網路網頁數目的47%。有人統計,使用6個搜索引擎所得到的結果是使用單個網站搜索所得結果的3.5倍,對Web的覆蓋可達到60%。因此,那些作調研的人為儘量多地收集資料,往往需要連續查詢幾個SE,以得到相互補充的查詢結果,於是出現一種被稱為“All-in-OneSearchPage”或“MetaEngine”的網頁或網站,它能讓用戶一次提問就可以遍歷主要的SE,得到最全面的結果,也就是說他們是引擎的引擎。例如通過IBM的InfoMarket可以訪問到Yahoo、OpenText、Magellan三個SE,而MetaCrawler幫助用戶在OpenText、Lycos、WebCrewler、InfoSeek、Exite、AltaVista、Yahoo和Galaxy八個SE中查找。還有很多這樣的個人主頁,因為這種主頁做起來比較容易。這種網站目前名氣不大,但很實用,應該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出路:面向用戶確定市場

對於網上觀光者,他們一開始上網時沒有明確的資訊尋求目標,只是想在網上獲得令他驚喜的資訊,或者雖有明確的目標,但只隨便找一兩個相關站點就可以了,因此他們往往會將Yahoo這樣的SE作為門戶網站,沿著感興趣的目錄去尋找需要的網頁。

正因如此,可以說Yahoo吸引人的不是它所努力要成為的互聯網網頁大全,其實他的這種手工分類方法永遠也成不了網頁大全。它吸引的只是這種觀光者。這些觀光者看中的是分類目錄利於導航和快速準確定位的功能。因此,那些Yahoo效仿者不妨吸取Yahoo精髓,不求全,但求精,不是什麼網頁都收列,而是把那些最有價值的網頁推薦給用戶。例如辦個互聯網雜誌,在各個欄目中向讀者介紹好網站,或者搞個互聯網世界紀錄大全,或者對網頁資訊進行深度加工,把SE辦成一種藝術品,一定能吸引許多用戶。

另一種辦法是進行市場細分,要全面超過Yahoo很困難,那就在某一個細分市場上經營,在某一領域力爭做得最好。例如,按行業進行市場細分,選擇某一行業,專門收集這個行業的網頁資訊,進行整理分類,這樣就建成這個行業最權威、別具一格的分類目錄。

當然,選定合適的目標市場,不一定就穩操勝券,還要求經營者從目標市場的特點出發,採取正確的行銷組合策略。但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是從經營好某個領域開始的。當前,兩大類SE正走向融合,相互借鑒,彌補不足,以滿足更多人的需要。可以相信,未來的SE會有更全面的功能,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但這絕不是一日之間就能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