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格式:如何撰寫醫學學術論文

時間:2022-11-17 11:35:00

導語:論文的格式:如何撰寫醫學學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的格式:如何撰寫醫學學術論文

關鍵詞:學術論文

醫學科學工作者,無論人事醫療、科研、預防或教學工作,都需要不斷地進取,不斷地獲取知識與信息,也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最重要的形式是科技論文。醫學科學論文的質量,既反映了醫療科研水平,也反映了醫學發展動態,同時也是后人發現和發明的基礎。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報告或工作總結,而是將科研與實踐工作中所得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歸納、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夠反映客觀規律的論點,這樣的書面記錄才是學術論文。

(一)學術論文寫作的目的

1貯存科研信息

在科學研究完成之后,需對其研究結果立即加以總結,并以論文或報告的形式闡明其發現及發明。否則,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發明與發現逐漸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復前人所做的工作,發生不必要的人力與物力的浪費。因此,學術論文的寫作就是貯存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為以后新的發明、發現的基礎(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學技術事業的延續和發展,不斷的豐富人類科技寶庫。人類文明的延續與發展,正是憑借著這種連續性不斷地積累、創造、再積累、再創造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學術論文是貯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載體,而寫作論文則是總結科學發現的重要手段。

2傳播科研結果

早在19世紀,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對于科研工作,必須"開始它,完成它,發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為,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研究與發明,都是社會成員的個體勞動或局部承擔的科研活動的結晶。對于全人類來說,很有必要將少數人的成果變成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科學技術沒有國界),才能使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進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論文付諸實施的。

這種傳播方式可以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也可以傳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首次報道了利用克隆技術(無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綿羊,它無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因此學術論文也是傳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載體。而且按照公認慣例,科學成果的首創權,必須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刊登在學術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認,而新聞媒體傳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認的。

3交流實踐經驗

從事臨床及醫療工作一線的其他人員,通過不斷地實踐,積累出較多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而這些經驗與教訓是十分寶貴的。將它們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并以論文形式發表交流,就能發揮巨大的指導與借鑒作用,造福于人民。

4啟迪學術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各種學術思想,這些學術思想通過論文的形式不斷地探索與交流,并相互啟迪,形成新的學術思想,以促進科學事業的發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論文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它凝聚著巨大的艱辛。在寫作的過程中,隨著思維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業務水平

發表科技論文的多少(數)與它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貢獻大小(質),是評價科研工作者業務、科技成果的重要標準(必需是實事求是,科學的反映科研結果,決不允許造假)。當然也是進行業務考核與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發現人才的渠道之一。

(二)醫學學術論文撰寫的要求

1思想性

撰寫一篇醫學學術論文,首先必需遵守醫學科學的道德。其次要有自己鮮明的論點,即全篇的概念與判斷要明確,避免含糊不清、主觀、片面,以及脫離客觀實際。

2科學性

科技論文的寫作應該是為了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索客觀的真理,使之成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醫學科學論文的寫作,則是為了解除病人的疾患,保障人民健康,造福于人類的重大舉措。因而,從論文的選題、設計、觀察研究、歸納分析,直到結論,每一步都必須堅持嚴肅的態度、嚴謹的學風和嚴密的方法(1964年聶榮臻提出)。具體而言:

(1)選題: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否則將勞而無公。

(2)設計:為了真實的反映客觀結果,需要排除一切可能影響結果的主觀因素和偶然因素。因而選擇的方法與采用的材料要有充分的可比性和隨機性。

(3)觀察研究:真實的反映客觀事物及過程,而無任何失真(真實性);準確的觀察和記錄,而無增減偏離(準確性);全面完整的收集資料,而無重要的殘缺(全面性)。對于臨床研究雖然有時是困難的,但是十分重要的。

(4)推理和結論:推理要有邏輯性,結論要有嚴謹性。不可夸張或抬高自己,貶低他人。必須以客觀事實和數據為佐證,而且只有在承受實踐的基礎上撰寫的論文,才最有說服力。

3先進性也稱創新性。

科技論文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成果的科學記錄,它不同于一般的專著和教科書,或工作總結。論文應有新的發現與發明,而不是一味重復過去的資料和結論。如搞基礎研究,就應選題新穎,方法先進,有新發現或新觀點。臨床研究應采用更多的病例,或更加深入的觀察,或有創新的治療方法,且療效更好。這就必需閱讀足夠的相關文獻,了解過去與現在的行情。許多學術論文投向期刊后不被采用,往往其內容就是缺乏新意和創見(如報道100例闌尾手術的體會)。當然不同的期刊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如全國性期刊就應該達到國內外領先或先進,地方性期刊則要求地方性先進。只有這樣科學才能不斷發展,技術才能日益進步。

4實用性

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除少數純理論研究的論文之外,絕大多數醫學論文應結合醫療、預防的工作實際,力求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比如進行動物實驗,不單純是為了進行研究而研究,或為了寫幾篇文章而研究,而應在動物研究的基礎上,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過渡到臨床,造福于人民。論文的實用價值越大,其指導作用也就越大,越具重要性,讀者也就越歡迎。

5可讀性

醫學學術論文的文字要應用規范化的語體文、包括科技語體。要求表達準確、簡練、通順,層次發明,論據嚴謹,圖表清晰,最好還有一定的生動性。要使讀者感覺到通順流暢、毫不費解,能以最少的時間和經歷,獲得最多的知識和信息。但應切忌華麗情感的修飾,脫離實際的夸張。

6規模性

科技論文寫作要按一定的規范格式。盡管許多科技期刊有著自己固定寫作格式,但在全世界范圍內,已日趨統一化、規范化、標準化(如:計量單位一定要標準化)。規范化的格式有利于科技信息的國內、國外交流,也便于文獻檢索。

上述的6點,科學性、先進性與實用性決定了論文的學術價值,而論文的質量與水平首先是建立在研究課題的學術價值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