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工智能+會計教育探討
時間:2022-02-09 08:33:08
導語:高校人工智能+會計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內新基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必將迎來飛速發展,會計行業雖然屬于傳統行業,但由于工作性質和特點,基礎會計崗位必然被人工智能大量取代,會計教育如何改革以培養適合新基建時代的會計人才,是眾多會計教育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也需要對此展開積極地研究與探索。面對撲面而來的人工智能大潮,高校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深度融合,培養社企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因此,本文著重對新基建時代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遇到的問題和改進策略進行初步探究。
一、人工智能會計的發展歷程
(一)人工智能的發展。1941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出現,為人工智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礎;1950年,圖靈在《計算機器與智能》書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機械化的可能性;1955年,Newell和Simon制作的“邏輯專家”程序,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程序;1956年,“AI”一詞首次在Dartmouth學會上提出,這一領域也被正式命名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是搜索法和邏輯法,初期搜索主要用于機器翻譯、定理證明、跳棋程序等,1959年的跳棋程序已經能夠擊敗人類最優秀的棋手,而機器翻譯至今依然是人工智能主要要的應用領域之一;1966年,斯坦福研究所研發出了第一個能夠根據環境來自我判斷移動的機器人;20世紀70年代,知識專家等系統迅猛發展并被應用于各個領域,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20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進入了以知識為中心的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也由主要針對單一個體的研究過渡到了基于網絡發展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逐漸與數據庫、多媒體等主流技術相融合,變得更加的實用化與生活化;1997年“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2016年“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標志性事件。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已經發展成為怎樣表示知識、怎么獲得并使用知識的學科,也是研究如何通過計算機去做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的學科。(二)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會計教育的必要性。會計行業未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從會計核算角度來說,首先不能脫離會計專業性,也就是基于會計準則記賬。基于會計核算具有通用性,比如一項費用,在兩個公司記賬的內容基本是一致的,反映到報表項目也是一致的,但針對每個公司業務的獨特性是不可替代的。例如房地產開發公司,需要在成本上有更多的二級科目核算要求,就是更多的分類,比如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而廣告公司需要按每一個客戶核算毛利,首先就有增加按客戶輔助核算的需求,不同特性的業務就要求進行事前的人為設置。所以在機器記賬之前,需要專業人員能夠去定義軟件的科目使用,而不是一個模板或者幾個模板可以通用在不同行業。原因是在實際使用場景下,每個公司的需求不同,有的沒有那么高的管理要求,而有的公司需要通過會計核算實現管理數據需求。這就是專業人員在此發揮的作用。所以高校培養的新興會計人才就是復合型會計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業務能力,比如數據分析能力、交流談判能力、跨領域信息處理能力等,確保他們在社會上的價值。
二、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及高校會計教育帶來的影響
財務機器人在會計師事務所的使用,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滲透進了會計工作領域。由于會計事務里包含了大量的重復性、標準性的工作,所以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沖擊也是十分強烈的,會計從業人員的出路在哪里,會計人才在未來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與能力才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如何培養這樣的會計人才,這也是全體會計職業教育者需要思考和探索,并亟需解決的問題。之所以說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沖擊大,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支付方式如現金結算、支票結算等,而被更快更安全的網絡支付、網絡轉賬所替代,現金出納甚至會在未來的某天變為歷史,這對會計崗位的構成是一項重大的變革。同時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財務云的進步,間接改變了會計核算工具,因此也需要對財務流程進行重塑;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也使得傳統會計從企業核算中逐步脫離,也會導致會計組織形式隨之改變。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也就意味著未來會計行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與之前不同:人工智能的準確、耐勞、高效能夠極大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與會計信息質量,基礎的會計核算崗位必然被不斷壓縮,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數量與質量也相應改變。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也要隨之對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授課程等各方面進行改變,調整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三、面向人工智能高校會計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措施與實踐
(一)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會計高校教育理念的轉變。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可以自動處理簡單的財務工作,隨著新基建時代的到來,資源的大量投入,人工智能必將迅猛發展,這足以使一家公司的財務部門人員結構隨之改變?;鶎迂攧盏膷徫缓芸赡軠p少,標準化、重復化的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比如企業食堂采購產生的費用支出,每天雖然有變化,但支出金額較小,變化區間不大,有大量重復內容,并計入同一會計科目,那么食堂采購相關的財務處理就可以用人工智能來代替,不需要人工處理;反之,財務工作中同樣有很多非標準化的、非重復性的工作,依然需要由人來做出判斷并處理。比如工資的發放,雖然看起來重復,但實際核算中需要考慮諸如員工的考勤、績效、相關工作對未來收益的作用,需要跟本人、主管領導等核實確認,這就需要由人來處理。另外會計工作中人力資源使用最多的是核算環節,它包括了審核報銷憑證、記賬、編制財務報表等一系列工作,大多項目短短期內難以完成人工智能的自動化;而發票、會計憑證各式各樣、各地不同、也很難制定標準化的審核程序??梢灶A見的是人工智能在未來一定可以自動完成會計行業的多部分工作,但卻不可能全盤取代:會計業務里只需要熟練工操作的基礎工作,也就是會計低端業務,一定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諸如財務分析、稅務籌劃、融資籌資、投資項目規劃等會計業務需要靈活性和針對性,是人工智能所無法替代的。由于低端會計業務可以預見的未來,未來,決定了未來緊缺的必然是高素質會計從業人員。會計從業人員需要擺脫埋頭做賬的思維,不能僅僅把關注點放在財務監督、控制成本預算等方面。隨著人工智能工作節省了大量的任理事兼,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將關注點放在財務思維與業務思維的融合上,真正考慮會計在業務上所能起到的正面作用。所以高校在新時代背景下注重的是更深度的業務培養,在抓牢會計基礎知識的背景下增加業務難度與復雜性,培養有綜合素質的高等會計人才。(二)新基建時代下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在當前網絡化數字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應用型會計人才對社會的供給存在很大缺口,這也凸顯了實踐操作在會計教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承擔著高質量會計實踐人才的主要培訓和輸送功能,教師質量則決定著人才質量。隨著大數據、智能化在財務會計業務中的推進與普及,系統信息化也要與之相適應。急需系統學習大數據新系統信息化操作,后續信息化相關課程的開設勢在必行。目前很多高校教師隊伍對新系統掌握能力應用實踐能力有限且不能勝任這些課程的授課工作。原因一是有些教師在本人研究生畢業后直接擔任教師工作,沒有實際數據信息化相關的工作經驗;二是全國開設財務信息化處理課程的學校不多,每年的畢業生很少,走進高校的更少;三是網上會計實訓實踐操作課程資源極為稀缺,無從學習和借鑒;四是對應大數據及信息化系統繁雜瑣碎,如果不具體學習操作很難掌握的得心應手。因此,急需培養相關授課教師,快速將相關課程承擔下來,掌握系統也以便于講授新課。鑒于上述情況,高校應考慮安排教師到高校、到企業掛職學習。一是教師通過進入相關培訓學校課堂聽課,將這些課程錄音,掌握實際操作,掌握新興會計信息化知識,并把課程PPT等資源帶回學校供全系教師學習。二是教師深入校企合作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以工作實踐印證理論知識。補上會計理論知識授課缺少實踐這個短板,解決各高校“雙師”問題和理論實務脫節問題。(三)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深度融合,培養社企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會計理論長期就是引導會計實踐方向的砝碼??捎腥苏J為會計是一門實務性學科,它是由實務、程序、方法和技術構成,并不需要形成理論來對其論述或論證。盡管持類似觀點的人很多,但對會計理論的探索從20世紀初開始以來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步不前。在中國,現代的、系統的會計理論研究雖然起步比國外較晚,但依賴于國內近些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進步卻是迅猛而積極地。多年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會計理論需要在實踐操作中總結歸納,最后又體現在實踐之中。只知理論不做實踐,自然是紙上談兵;只知實踐而枉顧總結理論,做起事來也是事倍功半,所以才需要我們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二者不斷相互印證又互相促進,讓會計學科更好的傳播與發展。學校要盡可能多的給予學生到企業單位實習的機會,同時與實習公司達成合作,在校內建設一個會計實訓項目中心,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通過實踐再反之印證會計理論,讓二者融會貫通,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引用出處
[1]王來志,王小平,馮禮益.職業院校物聯網工程實訓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物聯網技術,2019(9):116-118
[2]李四平.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財務控制問題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9(2):74-77
[3]許敏.錢一奇.人工智能在高校財務治理中的應用探索[J].《會計之友》,2019(14):29-31孟櫻.2018.金融聯結對農戶信貸配給的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4]李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227(01):168-169.
作者:劉玲玲
- 上一篇:化工機械維修安全管理對策
- 下一篇:互聯網+在體育教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