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科研不端行為的成因與治理
時間:2022-03-23 03:31:00
導語:小議科研不端行為的成因與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研不端行為是科學道德中學術道德研究的重要范疇。在界定科研不端行為、分析科研不端行為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規范評審制度,嚴格管理額外收入以抵制學術腐敗,讀重而嚴格處理科研不端行為投訴,重視大學生和年輕科學工作者的科學道德教育和運用社會力量進行監替等治理措施。
關健詞:科學道德科研不端行為治理
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日益凸現,科學道德問題的社會背景發生了變化。在科學家作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之一、科學技術使社會發展和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的同時,在利益驅動和競爭壓力下,科研不端行為時有發生,并產生嚴重危害。研究治理科研不端行為,已成為科學道德研究的重要領域。
1科研不端行為的界定
學術界理解的科學道德,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術道德問題,二是科學倫理問題,后者涵蓋了生物技術和基因倫理道德、生態倫理道德、信息網絡道德、軍事技術倫理道德等廣泛的內容。而科研不端行為屬于學術道德范疇。
對學術道德,國外一般從兩方面進行研究,一是提倡良好的科學實踐,二是反對科研中的不端行為。
在歐洲國家的提倡良好科研實踐的條例中,要求科學家有社會責任感,要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強調科研中的原始記錄,要求科研原始記錄中不能有任何涂改,并且要認真保存50年以上;強調科學家對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成果質疑,要育匕注行重復實驗,即提倡科學家對成果反思的科學精神;要求科學家如實承認別人的成就,善于與人合作,包括同一課題組及國內外同行的合作;規定研究成果在正式發表后,才能向媒體公布,以避免新聞炒作使成果失真,或使經受不起同行質疑的成果搶先發表。
關于不端行為,歐洲國家川強調科研人員不能假造、修改數據,不能有剿竊、欺詐行為,更不能存在海盜行為,即不能把別人做出的成果據為己有,包括自己學生的成果。英國皇家物理學院、英國生命技術和生命科學研究理事會將科學不端行為分為三類:侵權、盜用他人成果;抄襲和剿竊;偽造數據和弄虛作假。德國則分為四類,即將弄虛作假和偽造數據分為兩類。
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分類,結合我國的實踐,目前國內存在的科研不端行為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侵權行為。包括盜用別人的構思、成果提前發表、據為己有和謀利,如有些管理者將其他人上報的項目計劃書修改后自己上報,某些編輯將所收稿件自己使用或送給朋友修改后在其他雜志發表,某些教師將學生論文送人情到其他學校作為畢業論文,某些學生未經教師審核使用教師名字,教師發表學生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學生姓名等。
(二)抄襲與剿竊。包括在論文和研究報告中大段抄襲他人文章而不注明參考文獻,將外文翻譯成中文略加修改作為自己的成果發表,直接使用他人的調查和實驗數據而不注明來源等。
(三)偽造數據和弄虛作假。如在研究中根據結論反向捏造數據,調查中不進行隨機調查而任意填寫數據,科學實驗中省略反常數據或修改數據等。
(四)濫用學術權威和管理權力。如學術專家在項目立項評審、成果評審中收受賄賂,投人情票、利益票,科研期刊在稿件刊登中使用人情稿、贊助稿,科研管理人員利用手中掌握的項目審批權和管理權進行交易,職能管理部門在項目審批中施加影響,以及大學研究生導師和高校管理者在招生中優先招收帶項目或能帶來項目(有權的)的學生等。
2科研不端行為的成因
與社會生活中道德環境惡化現象同樣,國內的科研活動中,科研不端行為雖說不上泛濫,但也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茖W界的浮躁情緒,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缺乏原始創新成果的現象,無不與不端行為有關。分析科研不端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方面。
2.1科研不端行為的客觀原因
(1)科研管理雙軌制影響。目前我國的科研管理體制,仍處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雙軌制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在科研管理中引人了部分模擬市場的做法,如科研項目招標制度,科研項目評審制度,改革了科研撥款制度,引人了競爭機制;另一方面,與計劃經濟配套的科研體制沒有得到根本改造。項目審批部門仍為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由于科研評價的非市場性和科研活動的非營利性本質,還未適應市場機制的科學界在為生存而博的目標下,不得不跑項目,把創收放在第一位,為管理上的不端行為留下市場。高校受大學評價的社會影響,也把科研產出質和量作為年終考核、職稱評定的主要指標,報項目、跑項目成為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市場化的項目管理機制,非科學化的學術氛圍和非市場化的項目評審制度,兩者的矛盾造成了科研人員的行為導向偏差。只要能得到項目,出成果、發論文、鑒定等都可以想辦法操作,有些科研項目負責人不搞研究,成了包工頭,得到項目找人研究,自己主攻外交。這種學術團隊必然滋生科學不端行為。
(2)高等教育市場化發展的影響。大學市場化趨勢使得各大學對競爭態勢日趨敏感,一年一度的大學排行榜和大學評價的排名,不由得各大學不重視。為大學聲譽而博弈,各高校都把在排名中對得分產生影響的SCI,EI,CSCD,CSSCI等統計源,國家級基金、得獎等作為激勵和約束機制的重要內容,為聲譽而努力的學校引發為名聲而努力的教師的急功近利行為,要出成果,不然職稱也評不上。因此,沒有原創成果的能力,只能東拼西湊出文章,產出科研不端行為的概率必然增大。與此同時,大學也把競爭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規定博士生、碩士生必須發表規定范圍的規定篇數文章才能畢業。與教師相比,學生的競爭壓力更大,而道德責任則相對少一些,只要能發表出去,畢業后就沒人管了。因此產生科研不端行為的概率也因此增大。
(3)科研評價的滯后性和信息不對稱性。由于對科研成果質的評價存在較大的滯后性和信息不對稱性,各管理部門都以量的評價作為科研評價的指標,如數量,承擔科研項目數量等。這為統計源內的期刊帶來了良好的市場前景,許多雜志增加頁碼,改刊期,以適應市場需求。一個人一年發表多篇文章,有時還是多個不同項目相關的文章,精力、能力、深度可想而知,為完成任務、結題,抄襲現象出現也就不足為怪。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來我抄他。在信息量不斷增長的今天,查禁抄襲的成本太高,抄襲者從理性人的角度考慮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選擇。
- 上一篇:管理層收購對企業的利弊剖析
- 下一篇:復合地產的品牌效應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