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新型材料對傳統藝術的作用

時間:2022-12-28 09:53:38

導語:漫談新型材料對傳統藝術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新型材料對傳統藝術的作用

當今“材料藝術化”與“藝術材料化”現象

這樣,便引起我們對于傳統的國畫﹑油畫﹑版畫﹑雕雕塑四大類的媒介概念進行再討論:傳統媒介材料對于藝術實踐的束縛是什么,是否同步于文化思潮的發展才能順應時展和更具時代特色呢?是否應該于以補充或修正。從藝術本質來看創作材料的發展,媒介材料的變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原始人的洞窟壁畫到表現宗教題材的巖彩壁畫和鑲嵌畫,從蛋彩畫的發明到優化后油畫的繁盛;從絹帛到紙質繼而發展的各類藝術;還有從畫像磚到浮雕再到脫離依附墻體的圓雕;從木版到銅版再到石板版畫的發展,藝術的創作手法一直都在不斷更新中。藝術材料的表現也從粗糙到精細,從單調到豐富,從體感到測量,從感性到理性人類對知識體系的認知有效的促成了媒介材料的快速發展。隨著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新型媒介材料慢慢形成了被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藝術種類與表現形式。一幅畫的表達有主有次。這種主次關系的關鍵在于藝術家怎樣認識理解藝術媒介,藝術家通過利用不同媒介材料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情感。藝術創作的情感表達不只是依靠材料表現,也不僅是觀念表達,繪畫語言的探索是具有目的性、及獨特形式追求的,材料的發現和突破也不能脫離作品內容表現這一特定的基礎。這種有機重組都是從必要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需要和個性語言表達出發的。作品中,藝術創作者只有在材料選擇與作品傳達的情感相一致是,它才可能是適合使用的。發散性地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質并融匯藝術創作的各種方式方法,才能極大地增強藝術表現力,并讓藝術家個人觀念的傳達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當藝術家在運用不同媒介來展現作品的主題時,媒介的特性和它在繪畫中的表現作用便成了藝術品獨有的某種存在形式。

新型材料藝術品的語境形式表達

第一,綜合材料繪畫作品中出現已經是成品的各類材料,它們本身透露著其時代性和當下性。安塞姆·基弗便是一個利用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從而反映時代性特征的代表。作為戰后德國藝術新星,他承載著歷史的苦難。在藝術創作中,他與弗洛伊德的傳統油畫手法通過描述人像來表達我們生存狀態和精神苦悶和張力不同,他是選取的材料是經過腐蝕的鉛——材料本身具有陰郁語境的廢金屬,畫面上咆哮般的縱橫筆觸,來表現戰爭帶給人類生靈涂炭的場景,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感受和心靈震撼。由此可見,將綜合媒介運用于藝術作品,不僅僅是通過材質的獨特的物質感來增強藝術張力,而且材料本身也傳達著精神內涵。它通過材質本身所具有的時代特征與藝術家的個人觀念相結合,折射出時代感和藝術家的歷史責任感。

第二,媒介具有情感性。媒介的形式語言和其它語言形式一樣,是藝術家表達認知世界和個人情感的一種方式,是表達特定意義的媒介。尋找到一種適合的中介體傳達這種人文情感,使媒材無論是自身屬性還是相互間關系都達到和諧統一,是使綜合媒材形式語言成為表達藝術家情感的必備條件。最后,綜合材料具有表現性。當藝術家在研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空間性和人文精神等意義時,從媒介自身語境的角度去考慮表現力,對媒材、色、質的把握能力以及媒材之間屬性是否能夠結合與張力是否足夠的掌控力。媒材與文化內涵、人文環境間的關系。藝術家要做的就是從利用媒材與人文情感之間的相互作用去發揮媒材的表現力。不同的媒介被不同的藝術家所表達。美國著名的觀念藝術家約瑟夫·科蘇特的作品討論文本的意義﹑圖像與真實物之間的哲學關系,其代表作是《一把與三把椅子》。同時他認為藝術表達應該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是在形式之中。在當代藝術的進程中還有許多藝術家進行這樣的嘗試——韓國新媒體藝術家白南準利用電子﹑機械﹑聲音﹑燈光等裝置,打破了美術與音樂等界限,探索科技社會對于文化的互滲效應。

我認為“藝術媒介”是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中的物理元素,通過藝術家選取的物質材料把主觀構思及其觀念傳達出來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物質材料即媒材本身沒有主觀情緒,但藝術家在作用于它時,使之形成負載主觀情感或觀念的媒介?!八囆g媒介”承載著創作者的情感,是經過材料轉化而成的一種形式。它也是藝術家通過對藝術材料注入的情感、經驗、概念的一個相糅合的過程,同時“藝術媒介”在表達藝術品情感中起決定性作用。

結論

我們對藝術觀念的變化正如我們對于媒介理解的變化,它具有的信息性﹑隱喻性和反作用力等性質其實影響著每一個與作品發生關系的人。于是,我們需要嘗試跳開舊有的對于藝術媒介使用的觀念,嘗試跳開學科原有的知識構架構,結合其他媒介的可能性,探索人類本身與自然現實更為直接的表達。當下藝術家們帶著“實驗性”進行創作,如何面對“材料”與“藝術”身份的相互轉化,將藝術手法融進當代生活的構成章法,形成各藝術門類間跨界的條件與橋梁,在保留傳統藝術作為現當代藝術的奠基石的同時,又發展出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才能使藝術與科技,文化等學科一同跟隨時代的腳步發展。

作者:邱瑾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