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編輯出版模式
時間:2022-06-23 04:30:45
導語:期刊編輯出版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的期刊基本上以學術型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社會調查、自然勘探或新聞評論作為其主要內容。其文字的專業性強,文章內容嚴肅,學術性較高,編寫人在學術界的地位較高。因此傳統的期刊很難受到普通群眾的喜愛,導致期刊發行量逐年下滑,很多具有研究和利用價值的期刊文章得不到廣泛傳播。傳統的期刊大多選用紙質作為媒介,其發行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稿,經常會受到審稿人或專業性人士質疑的影響。導致其發行速度慢,連載期刊發行等待的周期較長,造成很多讀者不愿意長期等待或不能理解其文章中的專業性詞匯。因此,很難受到大眾的歡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模式逐漸在期刊文獻中盛行起來,其速度快,媒介多元化,文字親民的特點,迅速贏得了大眾的喜愛和追捧。
新媒體模式最早出現于美國,美國最早開始使用新媒體模式進行一系列的期刊或學術型論文出版活動。新媒體融合下的期刊出版模式在學術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引起了當時美國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和研究。之后新媒體融合下的期刊逐漸在西方國家盛行起來。我國對新媒體的研究相對于西方國家較晚,新媒體模式從1999年開始引入我國,但起初并未引起太高的重視,傳統的期刊方式在我國根深蒂固。大多的出版社和學者仍舊選擇傳統的期刊方式進行,而一些學術性地位較低的學者開始選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進行學術研究的,并迅速取得了顯著效果,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006年開始,新媒體出版模式在我國逐漸盛行起來。其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富媒體化,文字的親民化,給大眾讀者打開了科普認知的大門,因此易受到公眾的歡迎。新媒體模式強調的是個性化的數字信息交換,其主要特性在于能無縫實現讀者與作者交流。傳統期刊文獻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紙質傳播,其期刊發行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稿和文字校對過程,一些學術型的期刊,還要經過專業學者的篩選。信息交流不暢,直接導致其發行速度緩慢,大多連載的期刊發行周期較長。讀者由于較長的等待時間,通常會中途放棄。傳統媒體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對單一,大多僅局限于從作者到讀者的單項交流,無法從讀者向作者反饋信息。隨著新媒體傳播模式的逐漸普及,將出版活動的信息交流分化為由群眾發起的交流形式和由媒體發起的交流形式兩種形式。群眾發起的交流形式是,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或需求像媒體提出自己的要求,由媒體統一將要求總結和處理,然后進行組稿、,以滿足群眾所提出的要求。這一類型的交流模式大多包括資源或文獻定制類的期刊。而由媒體發起的交流模式則大多是作用在期刊發行或創作的前期,是由媒體的工作人員與讀者進行對話,進行讀者的需求和興趣調查,當然,最終期刊的發行結果不會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媒體只能調查時根據大多數讀者的要求來進行整理,將要求反饋給期刊作者,再由作者撰寫文章。有界限式交流模式主要是以媒體作為中間媒介,向作者提出要求的一種交流模式。而無界限式交流模式是指讀者與作者間直接進行交流,無需通過媒體作為中間的中介進行信息傳遞。所有人可以一起進行信息的相互交流和討論,讀者和作者可以一起進行內容和學術型的探討。而無界限式交流模式是新媒體交流模式中較為直接的一種模式,也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模式。這種信息交流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信息交流模式,是一種讀者與讀者,讀者與作者,作者與群眾,讀者與群眾間的一種多向的交流模式。該模式下的交流信息量大,交流人群較為復雜。傳統模式下的期刊編輯,常常是通過撰寫人自己尋找研究題目,選取題目后對該項內容進行調查或研究,其研究內容的來源單一。期刊的編輯模式大多是通過紙質的編輯,再由出版社進行期刊的審核和文字的校對,最終由出版社進行發行。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模式的普及,期刊的編輯模式越來越多元化,在進行研究內容相關資料的調查時,新媒體傳播模式通過網絡平臺,為作者提供大量的參考性信息。作者可以通過參考網絡平臺中檢索出的專業性信息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縮短自己獨自開發的時間。網絡平臺除了提供給作者撰寫期刊的資料外,還可以作為作者進行社會調查的媒介。作者通過網絡平臺向讀者或群眾進行興趣調查和學術探討,然后篩選其中有價值的信息進行信息資源的匯總和整理,再根據大多數讀者的興趣進行期刊編輯。由此,期刊的編輯模式逐漸上升為紙質版、電子版并重。新媒體模式下的期刊編輯通常是一種角色性的轉化,讀者與作者之間以網絡平臺作為媒介,使讀者可以參與到期刊的編輯工作中來。下的編輯模式和新媒體模式下的期刊編輯模式對比圖。圖1中,傳統媒體模式下的期刊編輯是通過媒體向讀者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編輯模式,該模式下,媒體需要對大量的讀者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再篩選中大多讀者反饋的問題,再將問題反饋給作者。這一過程較為復雜,耗時較長,常常會導致期刊的發行周期較長。是一種由媒體向作者反饋信息的單一的編輯方式。而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出現恰恰解決了信息傳遞的單一性。新媒體模式下期刊編輯追求的是網絡平臺信息交流的更高層次。讀者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來隨時隨地與作者進行互動,并隨時跟進期刊的連載進度。相較傳統模式下的連載期刊漫長的等待過程,新媒體模式下的連載期刊,讀者在等待期就可以與作者進行交流和互動,讀者間也可以進行心得的交流,讓讀者也參與到媒體的編輯活動中來。新媒體模式下采取的網絡平臺互動交流式編輯,沖破了傳統編輯模式慢、周期較長的瓶頸,是目前期刊編輯中較為熱門的一種編輯模式。傳統模式下的期刊出版通常是通過紙質形式進行出版。其出版前需要在出版社進行人工的審核和校對,其審核時間較長,人工投入成本較高。而新媒體模式下的期刊出版模式則更加多元化。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由計算機或移動終端隨時信息內容。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加工的時效性,節約了人力資源。因此,新媒體模式下期刊的出版周期通常較短。期刊的出版可以分為紙質版、電子版等形式。利用互聯網無限擴大了期刊的閱讀人群。自2006年新媒體模式興起以來,期刊的出版速度越來越快。大多出版社由獨立的一家媒體,逐漸轉變為眾多媒體合作的形式。期刊主題也趨于多樣化。這些都得益于充分發揮了新媒體時效性強、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語言生動親民的特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模式下期刊的編輯和出版逐漸在各大出版社中普及起來。本文針對新媒體融合下的期刊編輯活動和出版模式進行了探討。與傳統模式相比,新媒體模式下期刊的編輯更具有親民性和可交流性,讀者與作者間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和互動,讀者親自參與到期刊的編輯活動中來,不但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還能擴大期刊的受眾人群。在新媒體模式下的期刊出版將更多元化,作者可以隨時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從而促進了期刊時效性,縮短了周期。新媒體模式的出現不僅為期刊帶來了多樣化,也是一場期刊編輯和出版的革命性變革。
- 上一篇:新媒體時代期刊編輯的要求
- 下一篇:淺談城市旅游文化創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