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對論文的重要性

時間:2022-03-29 02:42:24

導語:參考文獻對論文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參考文獻對論文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列為點評一篇論文質量的規范之一,可能會使讀者和作者感到驚奇,這并不古怪。有了《科學文獻索引》,就不難理解參考文獻在論文中的重要效果了,由美國賓州的科學信息研討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倡導的按論文被引證的次數來點評研討成果的思維就發生了SCI,它除了錄入論文的作者、標題、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之外,還特意將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悉數錄入下來,這樣就能把一篇論文同其他論文之間有學術含義的聯系勾畫出來,然后溝通了不同作者集體之間的學術聯系,并進一步計算出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即某一期刊在接連兩年內宣布的論文總數為A,第三年它被引證的次數為B,影響因子IF=B/A,意指該刊兩年內所宣布的論文在第三年被引證的均勻次數。它反映了該期刊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在不同刊物上宣布文章其難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見參考文獻對計算影響因子和點評論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效果。一項研討工作從選題開端就離不開閱覽文獻資料,在撰寫論文時,必定要將你發生新的學術思維之前最重要的文獻羅列出來,闡明其時的研討所到達的水平;在研討工作展開中,受哪些文獻資料的啟發,從哪些論文中取得了教益,促進了研討開展,歸于這類的文獻均應列出,寫論文時應對論文觸及的學科內容進行檢索,看看是否遺漏了重要的相關文獻。

一篇論文所代表的研討只能起到承前啟后的效果,除了自己獨立而立異的那一部分內容外,在論文中不用也不行能對觸及到的相關問題逐一具體論說,這時給出有關的參考文獻,以闡明定論、觀點、數據的來源,讀者如想深化了解這個問題就可查閱文獻,這樣一來,文獻就成了自己論文的彌補和完善,修改和審稿人將依據論文中開列的文獻清單初步判斷該論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對有關學科的布景常識水平,天然在必定程度上也能夠判斷作者的科學品德,假如不是受文獻檢索條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論文中列出與你的研討密切相關的首要文獻,讀者、修改和審稿人可能會看作是一種不良學風,這對你的工作可能會發生嚴峻的危害。

參考文獻的選擇是一項極為嚴厲的事,它關系到論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名譽,論文的作者對所開列的首要文獻均應仔細閱覽過,并向讀者確保論文中某處引證的參考文獻確實與該處的內容有關,文獻宣布的刊物、年代、卷號、標題、頁碼相同應核實無誤,期刊的修改人員花在這方面的時刻和精力是許多的,但許多作者對此卻了解甚少,采納了輕慢的情緒。

國內學術論文在引證參考文獻上存在以下問題:

1、為了省勁,轉引二手文獻,既不核對,自己也沒有看過或閱覽過,引證是否恰當、精確,一般則很少考慮。

2、只引自己的論文,這既是自傲又是無知的表現,讀者、修改和審稿人以為只引作者自己的論文,闡明作者的研討課題沒有引起同行的重視,不歸于熱門課題,也不歸于前沿課題,一起還以為作者對當時該范疇各相關學科的開展不了解,起碼很長時刻沒有查閱文獻資料或閱覽學術期刊了。關于這類論文國內修改部一般采納十分寬容的作法,就是退請作者作彌補,因為呈現這類現象的作者有些仍是學術界資深的研討員;國外這類現象很少見,遇上了天然是作退稿處理。

3、閱覽的是中文文獻,引證的是外文文獻。中文版是幾位專家歷經含辛茹苦完結的一本言語流通、表達精確、可讀性很高的譯本,當你從中學得了有用的常識后,為什么只引證英文原著,而不引證中文譯本呢?

4、引證文獻中近三年之內的比例少,這天然和國內外文期刊少,國內讀者取得外文期有較大時刻滯后有關,跟著Internet的開展,這種狀況會得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