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期刊對外宣傳觀察要點

時間:2022-05-14 04:39:49

導語:英文期刊對外宣傳觀察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文期刊對外宣傳觀察要點

一、當下中國英文期刊的發展特點

從歷史沿革來看,我國英文期刊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抗日戰爭時期、抗戰勝利后及新中國成立后。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出版了最早的英文對外宣傳期刊——《保衛中國同盟新聞通訊》??谷諔馉巹倮?,為增強國際輿論的關注,中國共產黨在的直接領導下,于1946年5月17日在上海創立了《新華周刊》,并將該刊行銷至世界各大城市?!缎氯A周刊》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創立的第一本外文出版物,該刊及時向世界報道當時中國的政治新聞,并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原則、政策及中國共產黨的立場,其內容呈現形式活潑、內容深刻,深受讀者歡迎,在國外引起了廣泛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英文期刊獲得了長足發展,出現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對外宣傳期刊,如《今日中國》(原名《中國建設》),該刊成為來華工作、學習和旅游人士了解中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變化的重要窗口。從上述的發展脈絡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國英文期刊立足本土內容,對外起到了宣傳窗口的作用。涉外語言與本土化內容傳播構成了早期我國英文期刊最主要的兩個特點。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英文期刊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同時也呈現了不同于以往的特點。1.內容更加多元,發出新時代中國聲音。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顯要。在全球一體化時代中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輿論話語權。當下,我國英文期刊與教育文化、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用多元化的內容肩負著向世界說明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使命。如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外文局主管,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辦的刊物《對外傳播》,曾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抓手,刊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視媒體傳播創新實踐——以馬來西亞為例》一文,重點介紹并肯定了廈門衛視開辟東南亞記者站、設立專屬演播室及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沿線國家的傳播實踐與成效,展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斐然成績。2.立足當下,視角獨特。對外宣傳的關鍵之一是避免自說自話,要客觀、全面、立體地介紹真實的中國。不少中國英文期刊選擇以“小切口、大視角”的方式進行報道,引起了國外輿論的關注。北京周報是一家具有國際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的多語種、多平臺的國際新聞傳媒機構。除出版《北京周報》英文周刊以外,還出版了《中國與非洲》英、法文月刊和《風度》月刊,以中、英、德、法、日文入駐海外社交媒體及國內各大新媒體平臺,讀者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重要傳媒品牌?!侗本┲軋蟆房陀^報道中國最新發展,公正評述國際重大事件,傳播中國聲音的歷史進程,為讀者提供權威資訊以及實用的信息服務。3.內容深刻,發出中國強。優質的內容是我國英文期刊立足國際的關鍵,而有力度、有深度的內容能使國際了解中國相關領域的最新動向。以由中國傳媒大學與美國SAGE(世哲)出版公司聯合創辦的《全球媒體與中國》(GlobalMediaandChina)為例,該刊以中國傳媒與世界研究為主,研究內容涉及新聞與傳播、傳媒藝術與技術、公共關系、文化與創意產業等領域,致力于在全球學術界建立中國傳媒的國際化研究標桿,促進東西方的學術交流。這對我國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新時代的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傳遞好中國聲音具有積極意義。4.研究讀者喜好,建立期刊海外委員會。英文期刊出版可以通過海外委員會的籌建更好地了解國際市場讀者的閱讀需求,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思考方式等特點,精準地給讀者介紹中國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中國英文期刊在出版過程中尤其注重研究讀者。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美國ACC出版公司與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聯合出版的全英文雜志ArchitectureChina(后稱《建筑中國》)為例,在出版過程中,《建筑中國》得到了很多國際專業人士的支持,成立了顧問委員會和《建筑中國》基金會,解決了《建筑中國》翻譯過程中表達方式及編輯上的問題。如澳洲、美國和英國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均為英語,但在語境表述上又有很大差異,在顧問委員會等團隊的幫助和努力下,統一了周刊的表述標準,確保了內容的質量。5.注重國際合作,打造國際平臺如今,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中國英文期刊開始實施國際合作傳播的全媒體戰略,全面加強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以《北京周報》為例,從2017年7月底開始,《北京周報》與美國《時代周刊》《新聞周刊》《彭博商業周刊》,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和法國《青年非洲》周刊等世界主流媒體開展長期的機構合作。其中,北京周報社的《中國與非洲》雜志還與南非《星報》、塞內加爾《太陽報》等開展供稿合作,在國際領域強有力地發出中國聲音。

二、中國英文期刊對外傳播路徑探究

一直以來,如何做好期刊的對外出版工作是業界與學界普遍關心的話題,中國英文期刊要積極探究對外傳播路徑。1.本土化成為外宣突破口。期刊想要做好外宣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叭N近”原則強調的不是宣傳內容的特性,而是相對的共性。對外宣傳與對內宣傳是有共性的,如何發現這種共性極為關鍵。對此,多數中國英文期刊采取本土化戰略。具體的實施方式主要是通過建立對外合作的工作機構來實現出版物內容的有關策劃和印刷,并實現落地發行。此外,還可以邀請和雇用當地的工作人員參與出版物的發行和讀者調研等工作,提高稿件的可控性,實現外宣“三貼近”。以《今日中國》雜志為例,其本土化策略為其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路徑。2004年,《今日中國》作為對外期刊本土化戰略的試點,率先走出國門,分別在墨西哥和埃及建立了拉美分社和中東分社,隨后把西文版和阿文版的編輯策劃、版式設計、印刷發行等前移到對象國。截至2013年,《今日中國》已形成4個語種、5個文版在對象國編輯出版的本土化格局。在本土化過程中,《今日中國》對本地讀者的思維和閱讀習慣有著更直接和更深刻的了解,真正實現了按需生產?;诖?,《今日中國》招聘外國員工,實行了用人機制方面的突破?!督袢罩袊返谋就粱娜藛T配置和內容產品策略滿足了外國讀者的需求,提高了新聞的傳播速率,增強了期刊的競爭力。目前,《今日中國》(英文版)已成為英語地區最有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中文媒體。2.深耕專業領域。全球視野下,中國多數專業領域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范式,中國優秀的專業領域專家的作品、理念和觀點需要被世界看到和聽到。因此,深耕專業領域也是我國對外宣傳的關鍵。以全英文雜志《建筑中國》為例?!督ㄖ袊酚?018年創刊,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美國ACC出版公司與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聯合出版,在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上首發,在美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等歐美主流國家發行。在建筑專業書店、大型連鎖書店、亞馬遜等主流渠道都能看到這本雜志的身影?!督ㄖ袊返某霈F填補了中國建筑雜志在國外的空白,引起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此前,中國還沒有一本面向全球發行的全英文雜志,而西班牙已有兩本向全球推廣西班牙建筑的全英文雜志;日本也出版了《A+U》等介紹日本建筑文化的全英文雜志。這在某種程度上促使西班牙、日本等國家成了普利茲克獎的???。在內容選擇上,《建筑中國》雜志中70%的內容是關于中國建筑作品的,而剩下30%的內容是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每期雜志都有一個主題,并根據主題選擇相應的建筑作品,邀請國內外專業學者對這些主題和現象進行解讀和指導。高實用性的欄目策劃體現了《建筑中國》的巧思,目前,中國在建筑實踐上可以稱得上全球領先,但在理論層面則缺乏提煉和闡釋的能力。很多國際建筑的專家學者也會來到中國進行交流,但囿于對中國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了解不夠深入,其解讀難免片面。因此,《建筑中國》通過深耕專業領域彌補鴻溝,起到切實有效的對外宣傳作用。3.媒體融合擴展傳播形式。新時代,媒體融合成為趨勢,中國英文期刊的對外宣傳工作不可忽視這一點。為實現溝通方式和內容產品表達方式的創新,我國英文期刊應通過互聯網思維擴展未來格局。例如,外文局的《外國宣傳雜志》使用了移動終端作為新的運營方式以布局數字運營,《北京周報》《人民畫報》依次iPad版本的APP。隨著移動終端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聲音得以廣泛傳播。在未來的發展中,內容與技術的融合、行業之間的融合、產業服務的融合都是大勢所趨,中國英文期刊想要在保證內容高質量的同時保持宣傳的高效率步伐,就必須推動融合出版,加快互聯網資源的建設與優化。

三、中國英文期刊的發展路徑

對外傳播期刊要立足本國,面向世界,搭建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友好人士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我國英文期刊應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積極配合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加強全球化布局,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此外,還要做好四個“進一步”,即進一步明確定位、目標和發展方向;進一步拓展對外傳播期刊的成長時空;進一步增強對外傳播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滿足國外讀者對中國信息的需求,努力實現更快更好發展。1.解決語境問題,打造獨特品牌。目前,我國英文期刊在國外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就是語境問題。究其原因,即期刊沒有充分考慮國際讀者的閱讀需求,過于簡單化地處理文章內容,直接把國內的報道或者專業研究翻譯成外文。解決語境問題不僅要求相關出版單位認真研究當地讀者的喜好,還要樹立起品牌意識,以獨特的話語表達激發期刊的品牌價值。獨特的品牌價值有利于加強讀者黏性,擴大期刊影響力。解決語境問題,打造獨特品牌,才能為國家發展開設更多更好的國際交流窗口,搭建更多更好的溝通平臺,履行對外傳播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利益和增強國際話語權的使命,推動對外傳播期刊發展進入更新的境界、更高的層次。2.培養專業編輯人才,走融合發展之路。人才是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核心推動者。我國英文期刊編輯是否擁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期刊的后續發展。對此,編輯要有意識地發揮產業優勢。編輯創新不僅能反映出文化的內在價值,還能進一步挖掘文化的經濟價值。因此,我國英文期刊的編輯要將編輯創新和新技術、新思路緊密結合起來,抓住時代風口。而在融合方面,“新傳媒人”、“新出版人”和“新編輯人”需要編輯具備信息整合傳播及內容策劃能力。既要擅于多形式生產融合產品的內容,又要精通各種介質的融合分發。此外,編輯還須具有數據辨識能力,即從數據碎片中還原和挖掘內容的能力,這將成為編輯新的“看家本領”。出版人做好外宣工作還應掌握兩大“看家本領”。首先,探索建立新機制,保證本土化戰略。推進我國英文期刊發展的根本保障,除資源以外,更重要的是體制。因此,出版人一方面要創新本土化運行機制,建立合理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完善科學、有效的考核與評價機制,做好效果評價、獎懲和資源投入的標準制定和實施。其次,肩負使命擔當,做好宣傳。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精神源泉,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文化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我國英文期刊的編輯工作要著眼全局,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在熱點、語言、對外宣傳及內容形式等方面把好關,對本國的傳統形成統一的認識,以中國夢引領對外宣傳,加強創新能力和話語體系建設。

總而言之,“三貼近”原則是我國英文期刊對外宣傳的工作指南,切實做好我國英文期刊的對外出版工作,是穩步推進文化工作“走出去”的重要途徑。

作者:房錦霞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