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期刊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

時間:2022-08-04 11:15:44

導語:圖書館期刊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期刊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

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是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綜合性的文獻信息中心,具有收集、保存、提供文獻資源等基本功能。期刊資源是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中館藏規模較大的資源類型之一,和其他館藏資源相比,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內容新穎的特點,期刊能夠及時、準確地提供科研信息、關注前沿動態、了解最新的研究課題和研究成果等。201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強調,“黨校(行政學院)要發揮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的作用”。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是為校(院)教學、科研、咨詢服務的機構,應圍繞《條例》發揮好服務保障作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圖書館的管理理念、服務方式等發生重大變化,為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帶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如何順應時展,創新管理理念與方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成為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管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期刊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管理與服務創新的對策建議,使圖書館能更好地為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的中心工作服務。

1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管理與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1館藏期刊利用率低

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館藏文獻以藏為主、以數量為重,館藏期刊“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比較突出,館藏期刊無法滿足讀者的需要,期刊利用率低的現象較為普遍,大部分期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無疑造成資源的浪費。

1.2期刊管理的服務理念落后

圖書館期刊管理以圖書館用戶為中心,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為目的的活動。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服務模式一直是被動的狀態,即讀者需要閱讀刊物就得找上門才會提供,這種服務模式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精力,直接影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教研人員和學員,期刊管理受讀者個性特色和個性需求的影響,但現存的服務模式較為被動,沒有根據讀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讀者的滿意度較低。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服務理念已經不適合現階段圖書館的期刊管理工作,圖書館要想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就需摒棄傳統的理念,將數字延伸到讀者所在的任何地方[1]。

1.3期刊服務內容單一,資源共享不足

長期以來,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管理技術相對落后,滿足不了廣大讀者的信息需求,有些館還停留在簡單的手工操作,服務內容單一,僅僅是簡單的期刊借閱,缺乏對文獻的深度開發利用。同時,圖書館的管理體制還是沿用傳統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建設共建共享的圖書館已經勢在必行。

1.4館員整體素質不高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教研人員和參訓學員對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有著越來越強烈的需求,但從現狀看館員整體素質不高,學歷和專業素質低、知識結構老化、計算機等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人員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總之,能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的新型圖書館員十分匱乏。這種狀況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降低了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2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管理與服務創新的措施

2.1合理化、特色化地采購紙質期刊

圖書館在進行自身館藏期刊購置前,應認清各自的服務型作用和地位,充分調研,突出特色,合理化地確定重點的收藏期刊,要嚴格制定期刊的收藏標準,減少重復性收藏。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的期刊征訂工作不能盲目開展,應該做好前期調研,按照讀者的實際需求和校(院)各教研部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2],有針對性地訂購相應期刊,使期刊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條例》提到,黨校(行政學院)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重點研究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期刊館藏應以思想政治類期刊為基礎,以研究、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刊物作為特色、重點的收藏期刊,突出文獻的專業性、實用性、特色性,提高館藏利用率,從而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2.2加快期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當今的圖書館日益成為“沒有圍墻的圖書館”,其服務形式和內容越來越具有開放性。信息化技術將極大地提高圖書館的自動化水平、創新傳統的服務手段,圖書館的借閱、參考咨詢、采編更為方便快捷。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可以利用讀者使用期刊資源的交互數據(如下載記錄、刊物瀏覽記錄等)了解讀者對期刊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通過比較集中的訪問歷史預測讀者關注的熱點。這樣期刊采購部門就可以獲得比較可靠的決策支持,根據期刊利用率的高低決定相關期刊的減少、取消或持續性訂閱,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期刊的信息化建設可以實現信息資源數據庫、館藏特色數字化建設,實體資源和虛擬資源的有效整合[3],形成校(院)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的館藏體系。網絡時代,任何一個圖書館都無法通過自己的信息資源滿足所有用戶全方位的要求,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應該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圖書館的合作,擴展圖書館期刊資源的信息來源,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使圖書館能更好地為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教研人員的教學、科研、咨詢服務。

2.3轉變服務理念,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工作由以“藏”為主到以服務為主轉變。服務方式由傳統的文獻借閱為主轉變為圖書館對讀者進行知識傳遞。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方式、手段,使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更加人性化、個性化,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個性化信息服務是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提供專門的定題跟蹤檢索服務,讓所有用戶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權利,真正做到“以人為本”[3]。信息化背景下,讀者的信息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等趨勢。在需求時效上,要求個人的信息需求及時得到滿足;在需求內容上,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具體、精確;在需求取向上,表現為用戶個性化需求傾向增加。國外圖書館通常對可能使用圖書館的用戶做出了非常細致的分類,對每類用戶歸納了可能使用的服務,放置于該類用戶名下,便于用戶直接根據自己的身份使用針對性的服務[4]。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應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結合讀者的興趣、研究方向、課題性質等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緊緊圍繞“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滿足讀者需求個性化的特點。圖書館應主動進行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才能在新形勢下擔當起自己的知識服務責任。在服務方式上,讀者希望借助圖書館服務的無形之手準確觸及自己需要的信息,圖書館應該對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分類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針對服務對象的特點和需求等信息進行相關數據的搜集、處理、掌控并設計相應服務;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主動推送期刊信息資源,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獲得自己需要的期刊資源,使圖書館的服務從以文獻利用為中心到知識利用為中心的轉化,為讀者提供專業化、知識化、個性化服務,以幫助他們快速解決問題。

2.4培養圖書館的信息化人才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館藏發生了質的變化,圖書館主要業務變成了收集、儲存、分析和處理數據,這就意味著圖書館要借助大數據的一些信息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協同處理,并將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推送給用戶,幫助用戶及時、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資源。建設一個服務信息化、館藏多樣化、信息資源共享化、管理手段計算機化的現代化圖書館已成為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目標。新的目標對圖書館員的素質帶來很大的挑戰,不僅要具有圖情專業知識、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等自動化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要求圖書館員具備開展信息服務的能力,這就要求館員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新時期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應該有掌握信息技術能力并且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的知識領航者[5]。圖書館應通過館員參加繼續教育、外出培訓等方式,培養一批熟練掌握信息管理知識和信息運用的圖書館“行家里手”。提升圖書館館員的業務素質和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2.5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進行刊物導讀

2020年4月20日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個百分點。而期刊閱讀率為19.3%,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個百分點。紙質期刊的人均閱讀量為2.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1期(份)[6]。由此可見,數字化閱讀已成為人們閱讀新的方式,而紙質期刊的閱讀率和閱讀量都有所下降。數字化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形態深受人們喜愛,但紙質期刊對人們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學習知識的系統性上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圖書館在提高紙質期刊閱讀率上承擔著重要責任。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應在世界讀書日、讀書月等不定期地開展內容豐富、健康向上的閱讀推廣活動,通過刊物推介、刊物導讀等,加強圖書館對期刊的宣傳力度,使讀者能全面了解校(院)圖書館的館藏期刊,提高期刊資源利用率。

3結語

圖書館不僅是可以借閱文獻的地方,它更是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和人性化理念,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接受知識和享受文化盛宴的地方,無論哪種類型的圖書館,其最終目標是滿足讀者的需要。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也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讀者需求的變化,創新期刊管理與服務,從合理化、特色化采購紙質期刊,加快期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轉變服務理念、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培養圖書館的信息化人才,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進行刊物導讀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校(院)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助力新時代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