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刊閱覽室功能提升思路
時間:2022-10-12 09:53:01
導語:高校期刊閱覽室功能提升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數字閱讀時代的來臨,人們的閱讀習慣已悄然發生變化,同時非圖書館機構提供的數字化閱讀服務越來越多且便捷,導致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與到館意愿逐漸減弱。高校圖書館作為具有特定讀者群的文獻資源收藏者與服務提供者,不能無視這一現實變化。尤其是期刊閱覽室,其功能應如何重新定位并作出調整與改革,以適應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的新變化,值得認真思考。
1高校期刊閱覽室管理的現狀
當前,期刊文獻仍是各類圖書館的主體館藏之一。據報道,國內外科學研究所需的情報源中,期刊文獻約占70%。隨之而來的期刊經費支出比例,在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中約占60%以上。[1]電子期刊的出現,在使用方式上極大地改變著讀者原有的期刊獲取渠道和查閱習慣,也極大地沖擊著圖書館的館藏模式和服務方式。電子型期刊從最初的軟盤、光盤、單機型、網絡型,發展到現在的全文數據庫、本地鏡像站點、網絡遠程訪問、在線出版等,不過用了20多年的時間。與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紙本期刊(世界上最早的現代期刊是創辦于1665年1月5日的法國期刊《LeJournaldesScavans》)相比[2],可謂是后起之秀,但其對讀者和圖書館都產生了強烈沖擊。目前,高校圖書館仍多沿用按照文獻類型來設置服務部門的傳統服務模式,比如通常設置有圖書流通、期刊閱覽、參考咨詢、技術服務等讀者服務部門。而在這些服務部門中,期刊閱覽室的現狀較為堪憂:受囿于體制機制、重視程度和壓力傳導不到位等因素,在外無壓力、內缺動力的情景下,期刊閱覽室管理工作因循守舊,功能已漸式微。體現在讀者人數驟減、報刊利用率低,工作人員年齡老化、素質偏低,服務方式停滯不前等,以至有人建議撤銷期刊閱覽室。
2期刊閱覽室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2.1電子期刊對讀者的影響顯著
電子期刊是以數字形式出版,供人們借助計算機通訊網絡進行閱讀、檢索和打印的期刊。[3]電子期刊具有準、全、快的優勢,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提供全球范圍讀者查詢與獲取,這對圖書館傳統的文獻服務方式產生了嚴重沖擊,導致許多讀者逐漸擺脫對紙本期刊的依賴,迅速轉向使用電子期刊。從衡量期刊利用率的一些新舊指標上也能得出相互印證的結論,尤其在2005年之后,紙本專業期刊的閱覽人數、復印量、外借量等傳統指標都呈明顯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電子型期刊(尤其是全文期刊數據庫)的訪問量、點擊量、下載量等要素指標上升顯著?,F在,受益于計算機、網絡、通訊等技術的深入發展,已出現了嶄露鋒芒的文獻發表新業態:數字出版[4]、在線發表[5]、預印本[6]、開放存取服務[7]等快速發表方式,體現在學術論文從內容的數字化,生產、運作、傳播的數字化,讀者閱讀消費、學習形態的數字化等整個流程中。這與傳統的期刊出版不盡相同,能夠從時間上極大地壓縮期刊的出版發行周期,第一時間為讀者提供最新的學術動態與信息。這一點尤為從事學術研究的讀者所關切,圖書館也應及時跟進追蹤,研究思考如何利用它們來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讀者使用期刊的方式已發生轉變,但現狀是圖書館對這個變化趨勢的反應較為遲鈍,期刊閱覽室仍然延續著“開門守攤”式原始服務,無法及時應對數字化、在線化的趨勢并作出服務功能的相應調整,不能對各種出版發行形態的期刊進行文獻資源的歸集、整合、比較與研究,為讀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這樣,閱覽室的功能就會逐漸地弱化和被邊緣化。[8]
2.2期刊管理制度與模式僵化保守
在期刊閱覽室的管理制度上,既有的功能定位不利于讀者方便使用。大多數圖書館仍是不準帶包入室、不能外借期刊等,室內可供讀者自由使用的電腦、打印機極少或沒有。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是明顯的,讀者對期刊的需求不僅是查閱、復印紙本期刊,還需要能方便查閱、下載或打印電子期刊。學生來閱覽室不僅有閱覽目的,還有自助學習的需求,一方面是館內自習室座無虛席,而另一方面是期刊閱覽室內讀者寥寥無幾。傳統的期刊管理側重以藏為主、方便管理的理念,多采用“一條龍”模式:在訂購、閱覽、裝訂、過刊典藏的科室布局安排上自成一體,現刊、過刊閱覽室與其他庫室在功能上分割明顯,布局上區分清楚。這種管理模式在純印刷品時代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在數字型期刊涌現的時代就顯得較為封閉和保守:以用為主的理念不夠突出,方便讀者的因素考慮不多,服務功能單一,提供的文獻類型單一,只能解答本室范圍所涉及到的問題,只能提供較為初始的基礎服務等。
2.3期刊分類排架不盡合理
仍有較多圖書館的期刊閱覽室采取一間式排列期刊,即普通休閑刊物與專業學術刊物集合在一間閱覽室內。這種方式較為適合期刊種數不多的小型館,優點是節省空間和管理人力;缺點在于滿足讀者廣泛性閱覽和專業性閱覽需求的同時,會對研究性閱覽帶來一些干擾,也不利于從功能設置上對閱覽空間進行優化。若中、外文期刊閱覽室分開設立,也會造成不同語種的學術刊物在排列空間上的人為割裂,引起查閱不便;現刊與過刊因館舍原因也常常是分開典藏,在客觀上也會引起查閱不便。
2.4期刊揭示體系不夠完善
由于過分依賴電腦系統,有的期刊閱覽室連傳統的刊名、分錄等基本揭示目錄也不再保留,至于制作專題目錄、題錄、摘要等更為高級的二、三次文獻更是談不上,乃至于一旦離開了電腦,管理人員和讀者都不太清楚該室訂有哪些期刊,某期刊是否續訂、更名等。脫離了期刊揭示、深層次開發等常規業務工作,管理人員在解答咨詢、開展導讀及其他信息服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也會受到影響。若讀者入室閱覽基本上靠自己看、自己找,能獲得的有效服務、增值服務不多,期刊閱覽室對讀者的粘性也會逐漸減弱。
2.5贈刊和交換刊缺乏管理制度
贈刊和交換刊潛在的文獻價值也不容忽視。高校圖書館常會收到一些贈閱的期刊,也會與外部進行一些期刊交換。這些外來刊不一定是通過正式渠道發行,其獲得或補充都不太容易,而且某些刊還具有潛在的使用價值。但是,不少圖書館對這類刊物缺乏管理制度,任由期刊室工作人員隨意擺放、處置。對于贈刊或交換刊,在管理上也要引起重視,尤其對專業刊、地方特色刊、與館藏特色有關的刊物,要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在上世紀80年代,原廈門水產學院圖書館經過艱苦努力,爭取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出版物(簡稱FAO出版物)在華機構受贈名額(當時國內院校中獲得這種名額的為數不多)。這些不公開發行的漁業、水產、生物、食品等方面出版物,能及時反映全球行業最新動態,具有國際權威性,是教學、科研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獻。長期以來,集美大學圖書館十分珍惜這些資料,對其進行歸集整理、專架收藏,并有針對性地揭示開發,發掘其潛在的價值。
3.1按需設置功能類型,合理定位管理目標
針對高校讀者在使用目的、需求層次上存在的差異,不妨把期刊閱覽室按功能劃分為兩種類型:休讀型閱覽室和專業型閱覽室。休讀型閱覽室(即普通閱覽室)其定位是基礎性服務,管理目標是盡量提高座位利用率,把提供普通刊物與學生自助學習的功能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休閑閱覽與自習的需求。因此,要盡量擴大閱覽室空間并增加座位,最大限度地延長開放時間并降低使用門檻。閱覽室應盡量設在低樓層、人流量大的位置,室內環境要干凈舒適。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側重于服務態度,對履職能力的要求可適當降低,能勝任期刊管理基礎工作和解答一般層次的咨詢即可。也可以嘗試將普通期刊閱覽室與流通書庫相融合,打通書與刊的典藏界限,把休讀型的期刊與可流通的圖書排列設置在同一空間內,實現大開放式閱覽模式。這樣的功能設置方便讀者借閱,并節省管理人力。專業型閱覽室(即學術型閱覽室)其定位是專業性服務,管理目標是為讀者的高端需求提供專業性服務。因此要為讀者提供一個具有濃郁學術研究氛圍的多功能場所:室內收藏中外文印刷型專業學術期刊,提供適量上網電腦方便利用館藏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配備打印、復印設備方便讀者獲取資料;最好設有若干個學術研討小間;閱覽室應設在較為安靜、干擾較少的地方,若空間上不能容納全部專業過刊,也應盡量與過刊室鄰近;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要求能解答高端問題,最好具備學科館員資質。管理上,盡量做到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不同功能定位的閱覽室配備不同要求的工作人員,其能力水平、職責要求、業績考核上也要區分對待。
3.2整合業務機構,提升服務功能
在目標定位上劃分出不同類型的閱覽室,在服務功能上區分了基礎性服務與專業性服務,很自然地就會對業務機構作出相應的整合。期刊閱覽室服務功能的提升與拓展,應在服務定位上體現出以讀者為中心、以用為主、以便捷高效為目標的理念,才能夠與時俱進,不被讀者拋棄。專業期刊閱覽室可以嘗試將學術報刊閱覽、電子閱覽、參考咨詢、交流互動、技術支撐等服務功能,按讀者需求多元化、不確定性等新特點緊密整合在一起。若有條件,建議在專業閱覽室內設置學科館員以發揮其新的功效:能夠對不同載體類型的期刊文獻進行知識整合,做好資源挖掘工作;結合期刊管理崗位職責制作專題題錄、文摘和綜述,做好信息開發工作;充分發揮學科館員的能力優勢,開展定題服務、查新服務、文獻傳遞、學科導航等情報功能服務工作;指導讀者查找使用各類型期刊文獻,現場開展用戶培訓教育和文獻資源宣傳工作;利用技術平臺開展在線虛擬參考咨詢服務工作;為期刊文獻資源的采集策略提供決策參考等。這樣,可形成以讀者為中心的一站式快捷服務格局,既豐富和拓展了專業期刊閱覽室的功能,提升服務檔次,同時也彰顯了館員和圖書館的價值。這也可視為新時期期刊工作新的目標與功能定位。[9-11]
3.3夯實基礎工作,強化管理職責
期刊管理的基礎業務工作不應隨著技術的進步而松懈,相反,在電子期刊大行其道的今天,對業務工作更應予以加強和完善,以進一步穩定和吸引讀者。做好基礎工作具體包括:開放時間要嚴格保證;室內環境布置要舒適,衛生管理要到位;期刊排架要科學合理和人性化,目錄揭示要完善,查閱要方便;期刊的登到、上架、催刊、補刊工作要及時,重視贈刊和交換刊的管理工作;能解答讀者咨詢、反饋讀者需求、提供訂購意見等。同時,在管理和技術層面,要推行人性化的大門禁管理模式,方便讀者帶包入室,減少入室多個登記環節,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親和力。明確職責、加強管理,是夯實基礎業務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圖書館應針對期刊閱覽室不同的崗位,設置不同的工作目標,定出相應的崗位職責,明確不同的考核要求。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管理來促進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以事業心和責任心來呼喚圖書館員職業精神回歸,振奮員工的精神面貌,從而促使期刊管理工作上水平,服務能力上層次,讀者滿意度和吸引力不斷提升,發揮期刊閱覽室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3.4加強電子期刊與紙本期刊互補性研究
電子期刊的出現,雖然對紙本期刊產生很大沖擊,但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紙本期刊還不會被電子期刊所完全取代。兩者各具有優劣勢,圖書館應加強對二者的對比研究、資源研究、使用研究和典藏研究等。紙本期刊目前仍受到不少讀者喜愛,雖然其出版發行時間周期較長、信息的時效性相對差,但由于有同行、專家的評審與把關,其學術性、權威性較有保障。數字出版、在線發表、預印本平臺、開放存取服務等電子期刊的出現,雖然可以讓讀者快速獲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了解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但電子期刊也可能存在著未經同行評議、免費獲取時可能出現商業廣告等問題,且在學術性、嚴肅性的把關上不夠嚴謹,讀者使用時更需自行判斷。因此,圖書館在紙、電期刊的訂購上,要進行科學論證,合理取舍;在管理上,要對線上電子期刊資源進行搜集、整理、揭示,方便讀者了解和獲取。若能夠進一步對線上的期刊信息資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作出初步的價值評價、使用建議等,那將會大大節省讀者的時間和精力。大型的電子期刊數據庫則較為成熟,學術性和權威性也較為公認。其回溯性強、完整性好,使用上準、全、快,存儲上占用空間少,能極大地節省館舍空間,這些優勢對傳統紙本期刊的裝訂、保管和使用上都會有很大的沖擊。因此,要及時對過刊裝訂、典藏進行論證,充分結合電子期刊數據庫來合理規劃、安排過刊裝訂與典藏策略,實現典藏與使用的最佳結合。
4結束語
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出發點就是要主動對接新技術、新業態、新需求,落腳點就是提供為讀者所認可的服務。服務理念的核心應是盡最大努力來滿足讀者不斷增長的需求,以不斷增強的美好閱讀體驗、優質滿意的服務效果吸引讀者到館。數字化環境對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的影響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消極應對將造成期刊服務功能的退化,積極應對則會生機盎然,重現期刊服務在圖書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 上一篇:高職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提升途徑
- 下一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基礎課創新方法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