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宣傳助力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實踐

時間:2022-01-06 08:35:27

導語:音頻宣傳助力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頻宣傳助力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實踐

網絡音頻是指通過網絡傳播和收聽的所有音頻媒介內容。根據《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1],2020年我國網絡音頻用戶達到2.82億人,龐大的群體數量,體現了音頻對聽眾的吸引力;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最高,為41.6%,說明高學歷人群比較容易接納音頻的表達形式。根據“樊登讀書”2020年公布的音視頻內容與紙版圖書之間聯動的營銷數據,同一本大眾類圖書在銷售4.9萬冊的基礎上,發布音視頻內容后,銷量暴漲到384萬冊[2],這表明音視頻在解讀紙版出版物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跋柴R拉雅”和“微信讀書”等平臺通過將紙版圖書與音頻一體化的方式,帶動了出版業的新增長。在原創網絡音頻節目中,有聲書占比52%,課程學習占比43.5%[3],音頻對圖書市場具有較大的影響,那么音頻對科技期刊的讀者是否也具有類似的吸引力?科技期刊刊載的內容與一些圖書或課程學習內容具有相似之處,也存在不同點,那么能否將期刊論文全文轉化為音頻形式?通過音頻宣傳,能否引導科研人員關注科技期刊?《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嘗試利用音頻方式宣傳期刊,并取得一些成效?!吨袊茖W:地球科學》自1950年創刊,目前采取中、英文雙語出版模式;期刊在地球科學界具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多篇論文被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評選為“優秀論文”,其英文版曾獲2017年“百強報刊”稱號。本文基于該刊的官方微信號“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的音頻宣傳工作實踐,系統總結音頻模式對提升科技期刊影響力的作用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科技期刊音頻宣傳方式提出了建議。

1“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音頻發布模式與效果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創辦于2016年2月2日,目前關注人數1.5萬。由于人手有限,微信號的運營未能設置專職人員,而由學科編輯承擔搜集素材、撰寫或修改文稿、編輯排版、發布與推廣等工作。在文稿發布前,編輯部主任負責審讀全部文稿內容。為吸引更多的讀者關注期刊,微信號豐富了發布形式,自2021年4月6日開始采取音頻方式宣傳論文,并推出“聽文獻”欄目。音頻制作使用AI技術,支付279元成為擁有多種音質和背景音樂配音網站的高級會員,從而能夠自由選擇與推文內容協調一致的音質和背景音樂。2021年4月6日至8月11日期間,共發布推文63篇,其中含有音頻的推文15篇(表1)。按照音頻時間長短,帶有音頻的推文可分為2種(表2)。一種是“短音頻+圖文”形式,共發布12篇,音頻的時長在10min以內,音頻嵌入到推文中;音頻內容為微信正文文字,讀者可以自行選擇“聽”音頻或“讀”圖文。另一種是“長音頻”形式,共發布3篇,音頻時長至少在20min以上,最長可達到近50min;推文主體內容就是音頻,讀者只能作為“聽眾”了解具體內容。按照音頻播報的內容,帶有音頻的推文可分為全文播報形式和新聞介紹形式(表2)。全文播報形式共發布4篇,音頻內容主要是基于科技期刊刊載論文的正文部分,但不包括文后的參考文獻,針對原文只進行不影響內容表達的少量改寫,以便于形成適合朗讀的材料。新聞介紹形式發布11篇,音頻內容是概括論文內容或亮點的科學新聞,目的是便于聽眾快速獲取論文信息,激發閱讀興趣。為分析不同的音頻發布形式對科技期刊的宣傳效果,選取微信總閱讀次數、總分享次數和閱讀后新增關注人數3個指標,對帶有音頻與不含音頻的推文、長音頻與短音頻推文、全文播報形式與新聞介紹形式的推文進行對比,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帶有音頻的推文比不含音頻推文的宣傳效果要好,且3個指標均遠高于全部推文的平均值;長音頻較短音頻更受歡迎,全文播報形式較新聞介紹形式表現更優異。這說明,音頻宣傳形式受到了讀者的喜愛,吸引了“聽眾”關注期刊微信號、關注期刊論文,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宣傳工作。表1中閱讀量大于2000的3篇音頻推文,論文第一作者全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這說明論文作者良好的聲譽和學術地位有助于期刊的宣傳。

2科技期刊音頻宣傳的優勢

隨著科研產出數量的增加,科研人員不可能讀完自己所在研究領域的全部文獻。因此,期刊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關注期刊本身,變得越來越重要?!胺亲x書”就是以音頻、視頻和圖文等形式幫助那些沒有時間的或者不知道讀哪些書的讀者吸收圖書精華內容[4],引導讀者閱讀原版圖書。從“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音頻發布效果可知,科技期刊也可以采取音頻方式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科研人員在“聽”的過程中引發閱讀的興趣,從而將聽眾轉化為期刊的忠實讀者??偨Y音頻對期刊宣傳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節約時間,便于閱讀。與“看”文獻相比,“聽”文獻具有很多的優點。一是不必花費專門時間去閱讀文獻內容,在步行、騎行、坐車、做家務或喝咖啡的同時,就可以“聽”文獻,大大節約了閱讀文獻的時間;二是“聽”的方式對眼睛有益,對于日常工作用眼過度的讀者而言,不妨當個“聽眾”,既能保護眼睛,又能汲取知識。2)拓寬宣傳渠道,提升期刊顯示度?!爸袊茖W地球科學”微信號音頻宣傳的實踐表明,“聽”文獻的形式吸引了一批讀者。據統計,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100個梯隊期刊中,有87%的期刊開通了微信號,85%的微信號處于活躍狀態[5]。開通期刊微信號的目的是吸引本領域科研人員關注期刊,同時為讀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及服務??萍计诳梢栽谄诳⑿盘柹习l布基于紙版論文制作的音頻產品,為喜歡“聽”的讀者提供專業、權威的知識內容,為期刊宣傳開拓新的渠道。3)豐富傳播方式,讀者可以自行選擇喜愛的閱讀方式。在每一條微信推文中,讀者可以自行選擇“聽”文獻,還是“讀”文獻。喜歡“聽”文獻的讀者,可以直接點擊微信推文中的音頻文件,聆聽論文內容。樂于“讀”文獻的讀者,可以點擊每條推文頁面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很方便地通過該鏈接直接轉到音頻對應論文的網站界面,且鏈接并不影響用戶的視覺感官。為讀者提供“聽”或“讀”等傳播方式,讀者有了多種選擇,便于期刊開展宣傳工作。4)制作技術成熟,制作費用較低。目前,AI配音技術比較成熟,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各種音質、音色的配音,以及不同效果的背景音樂。從資金角度看,價格低廉,“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AI技術朗讀費每年不超過300元。成熟的技術和較低的制作費用,為科技期刊音頻宣傳奠定了基礎。

3科技期刊音頻宣傳的局限性

在科技期刊微信號推文中嵌入短音頻播報的形式比較常見,例如,中國激光雜志社微信號在“激光驅動電子重復碰撞中的分子軌道特征”等科研動態嵌入音頻[6]。但是,全文音頻播報在科技期刊中比較少見,是因為沒有市場需求嗎?從“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的實踐看,顯然不是。那么存在什么困難,而使人難以涉足呢?依據“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的制作經驗,發現科技期刊音頻宣傳存在一些困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專業縮寫名詞增加了制作難度。有些學術論文存在較多的單詞縮寫形式的專業名詞,這在紙版論文表述上能夠更簡潔、更清晰;但是這些專業縮寫名詞會導致音頻朗讀的不流暢,聽眾很難理解在“讀什么”,也不方便翻閱前文查看縮寫字母的含義。因此,需要事先將單詞縮寫形式的專業術語改寫成中文全稱的表達形式。若是論文中存在較多的縮寫,那么前期準備的工作量將會非常大。2)論文內容表達的連貫性受限。在學術論文中,圖、表和公式是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通過圖或表格,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理解論文內容,而公式往往也是文章內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存在較多圖、表和公式的論文,若去掉這些內容則會影響對論文的理解,導致內容的不連貫。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全文播報形式的長音頻就不再適合,但可以考慮用短音頻介紹論文亮點或主要內容的新聞宣傳形式。3)論文增值服務的局限性。隨著富媒體時代的到來,視頻宣傳形式在科技期刊宣傳中特別常見。視頻在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延伸專業知識、增值期刊學術內容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7-8]。與視頻相比,音頻在傳播論文內容、引導聽眾閱讀論文原文等方面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體現期刊學術增值方面,視頻形式更容易通過畫面方式展示更多的知識點,而音頻則相對受限。

4討論和建議

當前,用戶對視聽內容建設需求越來越高,用戶需要專業的、有深度的優質內容[9]。在這種情況下,用“短音頻+圖文”或“長音頻”的模式進行論文創作,可以優化科技期刊在讀者心中的印象。“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自推出音頻形式的宣傳以來,關注人數迅速增加,音頻宣傳形式獲得科研人員的喜愛,就如一位作者所述:“聽”文獻“開啟了文獻發行新模式”,就像小時候“聽評書”一樣吸引人。因此,建議科技期刊可以采用音頻方式宣傳,沉淀出一批對“聽”文獻高度認同的用戶,進而提升期刊的影響力。期刊微信號專門設置音頻類欄目的情況比較少見,從已發表的文獻看,“中國醫學倫理學”微信號自2019年開辟“有聲敘事”專欄[10],以音頻形式進行播報。將“有聲敘事”欄目與“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聽文獻”欄目進行比較,發現二者的發布內容不同,“有聲敘事”是分享作者及讀者在工作中的感想,而“聽文獻”內容則完全來自于期刊論文;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有聲敘事”以短音頻+文字為主,而“聽文獻”則有短音頻+文字、短音頻+圖文和長音頻3種形式;2個欄目的閱讀量也不同,最新發布的10條音頻推文的閱讀次數,“有聲敘事”平均246次,而“聽文獻”達到1518次。由此可以看出,音頻內容和表現形式影響了宣傳效果。因此,建議科技期刊發布的音頻應立足于期刊論文內容,且以音頻+圖文或長音頻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為佳,以便吸引不同閱讀需求的讀者。由于科技期刊音頻宣傳具有獨特的優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議科技期刊揚長避短,利用音頻宣傳的優勢,對于適合全文播報的論文,可以采取朗讀論文全文的播報方式,吸引更多的聽眾;對于含有較多圖、表或公式的論文,可以嘗試從專業角度深度解讀論文的亮點,采取音頻+圖文的形式,在新聞宣傳稿中嵌入音頻,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傳播速度。影響網絡音頻的因素有很多,如更新周期、主播聲音、制作水平等;但節目內容有價值或有趣最重要,占比高達94%[3]。因此,內容質量是影響音頻宣傳最重要的因素。論文作者的聲譽和學術地位往往成為讀者評價期刊公信力的重要參考標準,建議在遴選音頻宣傳的內容時,要選擇有價值的優秀論文進行重點播報,同時也要考慮到論文作者學術聲譽的影響力。

5結束語

基于“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微信號的工作實踐,發現音頻對科技期刊宣傳具有一定的優勢。音頻,特別是基于論文全文播報的音頻,能夠激發聽眾的閱讀興趣,對引導讀者閱讀原文大有裨益。音頻形式可以吸引喜歡“聽”文獻的科研人員的關注,但需要注意的是,音頻內容的定位與表現形式對宣傳效果影響較大。此外,音頻播報很難應用于圖、表、公式較多的文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科技期刊應以開放的視野借助圖文、音頻、視頻等不同形式的各自優勢,開展多元化宣傳模式,以提升期刊的影響力?!芭c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科技期刊要敢于行動起來,運用新方法,嘗試新手段,不斷摸索出適合期刊宣傳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