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D發展在科技期刊的實踐

時間:2022-01-18 08:27:25

導語:OSID發展在科技期刊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OSID發展在科技期刊的實踐

科技期刊作為儲存、記錄、傳播科技信息的媒介,在推動行業科學技術進步發展和成果轉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紙質媒介作為科技期刊的唯一的承載工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但是最近十幾年,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大力發展,傳統紙媒這一承載工具逐漸被互聯網、手機客戶端等取代,一些輕便化、利于保存、價格便宜的承載工具愈發取代傳統紙媒,紙質科技期刊的發行量和社會影響力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一直以來,科技期刊的市場化程度較低,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和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傳統科技期刊的轉型升級更需提上日程。osid(OpenScienceIdentity,開放科學計劃)是一種針對目前期刊社體量小、實力弱的現狀,遵循輕量化、投入低的原則的現代期刊轉型平臺,通過OSID平臺上的出版融合的基礎設施不斷豐富完善,期刊社可以建立貫穿知識創造、知識優化、知識存儲、知識共享、知識評估體系、知識應用服務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實現轉型升級和業態創新[1]。

1OSID的發展和創建

1.1OSID的發展

2015年,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財政部下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與新型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版融合在業界得到了快速發展以促進學術科研交流、推進科研誠信為目的;2018年初,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發起開放科學計劃,引起了出版業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已經有2000多種期刊加入該計劃。OSID的作者、編輯工具平臺以二維碼為入口,深度挖掘知識創造、傳播、應用等諸多場景,基于單篇科研論文提供豐富的線上擴展功能,包括作者對文章背景的語音介紹、論文開放內容與數據、交互問答、學術圈等多種功能應用,旨在以輕量化轉型,重塑期刊社主體地位,提高科技期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1.2OSID的創建流程

OSID碼的創建有2種方式:一種是作者創建OSID碼,另一種是編輯創建OSID碼。在創建之初,這兩種創建方式均須在微信公眾號、網站或者刊物上發布公告,告知作者期刊已加入OSID計劃。作者創建OSID碼,編輯只需將有該期刊的OSID碼創建方式的投稿須知告知作者,投稿該刊需創建OSID碼并與論文一并提交,作者需要根據投稿須知里面的OSID碼注冊,掃描投稿須知內的OSID注冊二維碼進行操作,作者首先需輸入自己的手機號進行注冊登錄,再點擊右下角的創建OSID的圖標,將論文標題、關鍵詞、論文語言中英文選擇、論文作者(包括作者名稱、手機號、作者郵箱,其中手機號、作者郵箱為選填)等信息錄入;編輯創建OSID碼方式,首先是由編輯進入OSID管理平臺創建OSID碼,并將“帶有OSID碼的錄用通知書”發送給作者,要求作者完善OSID碼并上傳補充內容,最后在編校稿件過程中需要審核作者上傳的內容,下載OSID碼并排版到對應論文的關鍵詞處。OSID碼中包含5個部分內容:作者語音介紹、作者與讀者在線交流、作者與讀者互動交流精選問答合集、該篇論文的讀者圈和論文附件說明(論文相關圖片或視頻)。OSID碼中上傳的作者語音介紹,包括論文寫作背景、研究動機、項目申請經驗分享、各作者分工情況、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等多方面。語音介紹結束之后,作者可以確認其郵箱地址,以便通過郵箱與讀者交流互動,回答讀者提問。然后,可以上傳開放科學數據與內容,包括相關的高清圖片、動態圖、視頻介紹、試驗數據、過程、方法、調查樣本、相關咨詢、課件、基金項目證明材料、專家推薦信、論文獲獎證書、論文相關專利授權書、審稿意見等,上傳之后確認提交生成OSID碼。

1.3OSID的特點

1.3.1加強作者與讀者和審稿人的交互性OSID碼運用之前,讀者或審稿人在閱讀單篇科技期刊論文的時候,如果對科技論文的內容有疑問或者有見解,往往需要自行翻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答疑,缺乏與作者直接進行交流的途徑,而且耗時。OSID的運用,加強了作者與讀者和審稿人的交互,讀者可以直接通過OSID碼將對論文的疑問和見解發給作者,作者通過郵箱或者OSID作者助手中學術互動模塊與讀者互動。使用OSID碼,讀者和審稿人可以就論文的疑問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答案,也可以與作者溝通見解,加強了讀者和審稿人與作者的技術交流,促進學術水平提升,拓展了學術人脈。1.3.2拓展了科技期刊論文的內容廣度和深度作者可以通過OSID碼以語音形式對科技期刊論文的學術價值、研究背景和研究展望等內容進行進一步地闡述,同時可以將論文涉及的基金項目證明材料、論文相關專利授權書等通過OSID碼呈現出來,加強了科技期刊的論文學術價值的說服力,體現了該科技論文的權威性。OSID碼拓展了科技期刊論文的內容廣度,更加全面地對科技論文內容進行了補充說明。提升了論文的閱讀量、下載量和引用率。1.3.3科技期刊論文內容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在標識OSID碼之前,科技期刊的論文的形式就只有文字、圖片和表格,OSID碼運用以后,科技期刊論文內容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作者可以上傳視頻、動態圖、PPT等,展現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和立體化,增強了論文的體驗感。審稿人和讀者都能通過視覺和聽覺呈現加強科技期刊論文的進一步理解。

2OSID在科技期刊的應用

2.1《鋼管》雜志的介紹

《鋼管》雜志1964年創刊,為全國優秀冶金期刊,四川省優秀期刊,“中國期刊方陣”優秀期刊,2015年3月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2020年12月,《鋼管》入選“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金屬材料(金屬學與金屬工藝)領域T3級別?!朵摴堋冯s志關注鋼管學科技術進步、前沿技術,宣傳自主創新成果,利用專業優勢引導鋼管及相關專業高效地收集、開發和利用鋼管生產、科研及設計等方面信息進行科技創新,并將科技成果有效地轉化成生產力,是起到鋼管生產、設備、經營和技術發展的有效聯系紐帶作用。

2.2OSID在《鋼管》雜志上應用的必要性

《鋼管》雜志自創刊以來,使用紙質媒介這一唯一的承載工具記錄并登載鋼管行業相關的科技論文、行業簡訊、重大會議通知和專利信息等,并一直致力于提升期刊的整體質量,2006年開始征集并發布鋼管行業生產和相關設備的企業宣傳廣告,《鋼管》雜志廣告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較大,雜志經營狀況良好,但隨著紙質媒體的衰落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鋼管》雜志的發行量和廣告經營受到影響。近10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期刊質量,改善經營狀況,《鋼管》雜志在加強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媒體融合方面做了一番努力,并于2013年7月成立了《鋼管》雜志期刊網站,2017年2月開通了新浪微博賬戶,2020年12月開通了微信公眾號。2021年1月,《鋼管》雜志正式加入了OSID(開放科學計劃)。2021年1月,《鋼管》雜志正式加入了開放科學計劃。作者可以更加豐富、立體地展示和傳播科研及應用成果,更好地與讀者交流,提升論文的影響力和學術價值。讀者也可以與作者在線互動,更立體地閱讀論文。滿足了學者和同行對學術信息傳播與交流的需求,在傳遞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時,更加注重具有應用價值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宣傳與推廣,同時,著眼于啟迪思維、激發創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期刊的學術導向作用,有效地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并且,通過OSID提供與論文相關的附件內容和服務,提供了精準化的知識服務體系。同時,筆者針對《鋼管》雜志作者是否愿意采用OSID碼,對來自鋼管行業及相關企業的100位作者進行調研,發現愿意接受OSID碼,并且接受程度較高者占89%,接受程度一般者8%,不愿意接受者3%。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其未能全面了解OSID碼對自己文章的輔助作用,或者認為增加了工作量等,但此種情況可通過逐步宣貫和推廣,待其深入了解了OSID碼的作用后,便會有改觀。因此,《鋼管》雜志采用OSID碼是非常有必要的。OSID碼接受程度調研見表1。

2.3OSID在《鋼管》雜志上應用及分析

《鋼管》雜志加入OSID7個月以來,OSID的官網數據顯示,2021年1期刊登的北京科技大學董恩濤教授所著論文《鈦合金無縫管在油氣井中的應用現狀及工藝研發》通過OSID碼的閱讀次數達到200次,而未制作OSID的該時間段的論文平均閱讀次數50~100次[2]。應用OSID碼后論文的閱讀量和影響力得到提升,應用效果顯著?!朵摴堋冯s志使用作者創建OSID模式,即因此編輯無需對OSID碼進行操作,只需校核稿件時審核作者上傳的內容即可?!朵摴堋冯s志將審核過的OSID碼印刷在論文的關鍵詞位置以下,DOI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位置之后,以“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碼”形式印刷,如圖1所示[3]?!朵摴堋冯s志建議作者提供的語音時長不超過3min?!朵摴堋冯s志2021年1期刊登《陣列漏磁檢測技術在鋼管探傷中的應用》論文,在向作者約OSID碼時,就明確說明了可將相關生產視頻放在碼內,作者按照該思路通過幾段生產視頻直觀介紹了所涉及設備及鋼管檢測現場,視頻內容是鋼管滑入傳輸輥道,經過橫向漏磁渦流主體,再到縱向漏磁渦流主體的全部檢測過程,審稿人和讀者可以通過視頻了解該技術應用過程,加快了論文的出版效率[4]?!朵摴堋冯s志2021年3期刊登了《寶鋼集輸用低合金抗腐蝕無縫管線管開發》論文,在與作者溝通創建OSID中,作者認為無法提供拓展內容的數據,因此編輯給作者“支招”,寶鋼該種品種的管線管相關的PPT或者未在文章中提供的試驗數據也可以作為該文OSID的開放科學數據,此次“支招”開拓了作者的思維,讓作者立刻聯想到設計該品種時參考了寶鋼的關于“管線管腐蝕機理”的PPT,將上述數據上傳之后,論文內容表達更全面,可追溯[5]。但目前由于OSID碼未在作者中廣泛普及,所以,在創建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使用OSID碼中也存在作者上傳數據不積極的情況,需要加強作者對開放科學計劃的認識。需跟作者講明OSID對補充文中內容的重要性和關鍵作用,轉變出版觀念,提高作者參與意愿。并挖掘作者補充資料的“潛能”,充分挖掘更有價值的補充資料,放大文章的學術價值。2)OSID碼中有語音、圖片、視頻、表格等數據,需嚴把質量關。語音方面,要保證錄制的連貫與流暢性,不能有雜音,語音內容具有條理性和連貫性,盡量避免長語音。圖片方面,最好配以圖片說明,圖片具有學術性和較強的專業價值。視頻方面,錄制時要保證錄制設備的穩定拍攝和錄制效果的清晰。數據方面,盡量保證所提供數據的完善和準確,并且能對數據的來源、處理方法和不足之處等進行說明。

3結語

《鋼管》雜志至2021年1月使用開放科學計劃以來,論文的閱讀量、下載量和影響力均有大幅提高,應用效果顯著。OSID碼延展了科技期刊論文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使論文呈現得更加立體,促進了作者和讀者的交互,助推期刊的網絡化發展。為了提高作者創建OSID碼的積極性和OSID碼內容的準確性,應廣泛普及OSID的知識,嚴格把控OSID碼內容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