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網糾紛在互聯網的革新實踐
時間:2022-03-01 08:33:22
導語:涉網糾紛在互聯網的革新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迅猛發展,在社會的多領域正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與人們生活的融合度越來越高,應運而生的網絡交易、電子支付、網絡著作權等涉網糾紛也呈高速增長趨勢。互聯網法院的誕生,使司法機構緊跟互聯網的發展,符合社會爭議解決和網絡權利保護的雙重需求。文章就“涉網糾紛在互聯網法院的革新實踐”主題進行研究分析,旨在總結寶貴的實踐經驗,為以后互聯網法院的發展與革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法院;涉網糾紛;司法實踐;革新
近年來,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黨中央高度重視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此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杭州的網絡信息產業走在國際前列,如何利用好自身在互聯網生態建設上的成就和優勢,有力回應互聯網時代對國家治理能力的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新需求,是一項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大課題。
一、互聯網法院與涉網糾紛
(一)互聯網法院的興起。2015年8月13日,“浙江法院電子商務網上法庭”正式上線,截至2017年4月,共計收到普通案件申請2.2萬件。網絡糾紛的井噴式爆發,對司法審判和網絡權利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6月26日上午,中央深改組召開第三十六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中國乃至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落戶杭州。互聯網法院可以運用司法的靈活性和包容性對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專業研判;通過典型判例,對不斷變化的網絡行為進行權威認定,起到懲治、規范和引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彌補立法滯后的不足,還能為完善立法提供實踐支撐?;ヂ摼W法院是依法治國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承載者和實踐者,同時也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領域,構建網絡強國戰略與司法體制改革的新交集,這也是互聯網法院建立的重要時代價值。(二)涉網糾紛的界定。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生活向線上迅速轉移,隨之而來的就是涉網糾紛的井噴?!吧婢W糾紛”由網絡展開,所產生的糾紛具有“跨地域”的特點,各項證據材料形成于網絡環境,即法律關系在互聯網上產生、變更及消滅,以及網絡(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中證據產生和存儲的糾紛。其主要包括:一是互聯網購物、服務、小額金融借款等合同糾紛;二是互聯網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三是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人格權糾紛;四是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侵權糾紛;五是互聯網域名糾紛;六是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
二、互聯網法院踐行涉網糾紛的優勢
(一)改革司法供給側,踐行司法為民?;ヂ摼W法院的審判工作實現了訴訟的網絡空間可視化。通過互聯網平臺,訴訟的通知文書、裁判文書、執行情況等數據形成一個審判數據庫,將法院的審判工作置于高度透明的平臺,是向司法公開要求更深程度的延伸。司法公開是遏制司法腐敗的防腐劑,審判信息的公開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增強司法公開的程度。而審判在互聯網思維的協助下,糾正了社會公眾信息不對稱的狀態。司法權力作為一種緊貼公民權利救濟的公權力,掌握著司法裁量權,亦需要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制度的籠子”當是司法權力內外部監督制度。發展互聯網法院的產生極大地推動了司法公開,實際上也擴大了社會公眾監督的范圍,加強了外部監督的效力?;ヂ摼W技術逐漸成為平民容易學會的生活技術時,只要不改變互聯網法院使得司法公開的發展內容,公眾可隨時通過互聯網平臺監督司法權力的運行,打破了傳統的地域和時間限制的監督模式。(二)提高審判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司法的審判制度以公正為先,兼顧效率。高速的互聯網信息反饋機制極大地提高了審判信息交流與共享的效率,針對審判程序的繁瑣和法院工作的繁重,互聯網法院將訴訟資料的提交提升到了另一個速度,壓減了當事人的訴訟時間成本,也使法院因缺乏足夠的人手而引致案件長期積存的形勢得以緩解。可見,發展互聯網法院不僅提高審判效率,還有益于降低當事人的維權成本。當事人只需點點鼠標、敲敲鍵盤,足不出戶,就可以節省了往返法院費用、時間的成本,這是較高效率所帶來的低額成本的結果。(三)創新規則發展,促進糾紛理性解決。互聯網法院的設立減弱爭議雙方對抗性,有利于當事人理性思考。當事人通過互聯網法院進行調解,只有爭議雙方均為自愿的情況下才可能進行。當事人不需要直接會面,避免了面對面直接的對抗與沖突,更好地營造一種有利于達成調解的氛圍和環境。爭議雙方進行溝通交流和發表個人觀點都是通過錄音錄像或文字錄入的形式,使得當事人可以慎重考慮、斟酌,利用充足的時間整理好自己的觀點并簡明扼要的向對方提出。這樣的網上交流的方式,有助于當事人更加理性的思考,更好地達到其調解的目的。
三、在互聯網法院解決涉網糾紛的革新
(一)完善相關法律規定和保障機制。首先,要推動有關涉網糾紛解決機制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工作,在法律上明確互聯網法院的地位。其次,要確保使用互聯網法院平臺完成的審判和調解具有效力,完善互聯網法院審判以及調解平臺司法確認流程、執行法院和方式的選擇。此外,要規范網上審判以及調解的程序規則,倡導更多當事人都完成司法確認的步驟,促進調解協議以及審判結果書的履行,避免達成的調解協議以及審判結果不具有執行力的問題。(二)探索糾紛解決服務的市場化。實現糾紛解決服務的市場化,應以糾紛解決的需求為導向,以競爭的優勝劣汰為手段,實現糾紛解決資源的充分合理配置,糾紛解決效率的最大化。因為競爭不僅有利于提高糾紛解決服務的質量,而且會起到普及知識的作用。以國外的調解市場乃至糾紛解決市場為例,雖然已日臻成熟,但為了不在競爭中落敗,各糾紛解決機構紛紛搶占網上市場,通過各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在網上推廣其服務產品。目前,我國的在線糾紛解決機制市場化的條件尚未成熟,表現之一在于調解市場尚未成熟,作為在線糾紛解決機制主要方式之一的在線調解沒有形成商業化的調解市場,局限于法院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或人民調解,廣義的第三方市場幾乎空白。盡管如此,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利于互聯網法院涉網糾紛解決市場的迅速形成與發展。為此,應當加大倡導和宣傳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法院涉網糾紛解決機制的力度,從而改變“訴訟萬能”觀念扎根于廣大民眾腦海的現狀。(三)推進一體化互聯網調解平臺建設。首先,要完善互聯網調解平臺的功能,完善平臺糾紛解決裁決規則指導、糾紛案件預判、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訴訟調解、資源整合等功能,提高調解平臺使用的便捷度,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訴訟對接模式和調整方式,實現糾紛受理、轉移、調解、反饋等過程的全面覆蓋,處理當事人申請在線調解、立案前委派調解、立案后委托調解、在線司法確認、訴訟調解等案件,構建功能一體化的互聯網調解平臺。其次,要構建親民便捷、操作簡單的操作系統,使得當事人和調解員都能流暢的使用互聯網調解平臺。再次,要確保互聯網調解平臺平穩持續的運行,保障數據傳輸、存儲使用的安全,提高人們的信任度。加強調解平臺和法院訴訟服務網絡,案例信息管理系統深度集成、互通、信息共享,實現大數據挖掘應用。最后,要增加互聯網調解平臺的數量,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綜合達成各類平臺之間的協同,提高使用互聯網調解的法院數量。(四)推進調解的職業化、專業化。推進調解職業化,首先不僅要提高調解員的選聘標準,而且調解員的選任方式可以參照公務員考試和國家司法考試,通過公開招錄、統一考試、持證上崗的方式選任高質量的調解員。其次,要加強對現任調解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計算機運用能力、網上溝通協調能力和文字信息處理能力,讓他們能夠熟練的使用互聯網調解平臺,掌握網上調解的技巧。最后,可以對調解員的階段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對工作情況較好的調解員實行多種獎勵機制,提高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調解員工作更好地進行,完成調解人員向職業化結構的轉型。推進調解專業化,可以吸收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堅持專業化培養涉外糾紛隊伍,積極動員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組織、法律專家、行業專家、退休法官、律師、心理學家、社區工作者、社會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建立專業化培訓機制。還可以通過一定程序選聘熟悉法律知識、熱心調解工作、熟悉網絡技術操作的特邀調解員,提高糾紛化解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實現調解人員專業化。
四、展望
互聯網法院的創新,不僅在于高效地審理互聯網糾紛,還在于以互聯網的方式創新審理模式。這不僅是審判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也是審判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從起訴、舉證、送達、審判等方面,都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的優勢,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和法院,降低了訴訟門檻,節省了訴訟成本。為了提高訴訟效率,減少維權難度,幫助法院及時結案,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無論從網絡強國的戰略高度還是從妥善處理涉網糾紛案件的法治角度,互聯網法院都要從更高視角、更寬維度、投入專門力量,建立更加有效的國家網絡安全司法體系,依法管理網絡空間,通過服務保障數字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志剛,李懷勝.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歷史意義、司法責任與時代使命[J].比較法研究,2018(03).
[2]陳增寶.構建網絡法治時代的司法新形態———以杭州互聯網法院為樣本的分析[J].中國法律評論,2018(02).
[3]季衛東.人工智能時代法律應如何定位審判者[J].中國審判,2017(33).
[4]徐駿.智慧法院的法理審思[J].法學,2017(03).
[5]鄭旭江.互聯網法院建設對民事訴訟制度的挑戰及應對[J].法律適用,2018(03).
作者:方 翔 李子逸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
- 上一篇:大數據技術社區教育平臺建設探析
- 下一篇:城市規劃傳承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