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10:43:00

導語:工業設計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設計教育管理論文

上個世紀末我們已經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信息社會是以網絡資訊和知識創新為資源,它迅速的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對人類的學習、工作、交流、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全新的概念,人類社會已經由以機械化為特征的工業化社會走向以信息化為特色的"信息社會"。這使工業設計的范疇大大擴展了,由先前服務于工業企業擴大到社會各界,由硬件設計擴展到企業策劃、設計管理等軟件設計。工業設計的內涵、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對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是設計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工業設計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全面提高設計師的綜合素質,走向綜合是工業設計發展的趨勢,也是設計教育必須遵循的發展方向。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國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但面對國際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加入WTO都給我國的工業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業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仍是一門新興學科,雖然近幾年一些綜合大學、工科院校都相繼開設工業設計專業,教育規模很大,但由于現代設計教育在我國的歷史較短,設計教育的體制、體系還不太完善。目前,我國的設計教育還普遍存在專業求多求全,專業劃分太細,界限太清,專業間缺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在一些工科院校中尤為突出。教學模式往往采?。涸煨突A、專業基礎和專業設計三段式的教學形式。課程之間缺乏內在的聯系。不能形成系統的教學模式,缺少綜合技能的訓練,學生不能掌握系統的設計方法和程序,所謂的基礎課不能為專業設計提供依托。沒有明確的提綱和標準,缺少融會、貫通。所以說沒有綜合性的設計實踐是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設計師的,設計創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種高度綜合性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之上的。傳統工業設計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在逐漸信息化的今天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工業設計已從關注單個產品的尺度、結構和造型,轉變為更加廣泛系統價值的追求,這對設計師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工業設計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國目前工業設計教育基本是單一模式的,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臻完善,企業、社會對工業設計的認知不斷加深,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是客觀趨勢,大眾化必然決定教育結構的多樣化,設計教育的多樣化、多層次又必然會帶來教育水平的多樣性,保證教育質量是確保不同類型的學校根據他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所應達到的質量要求,各院校應結合自身院校的專業特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設計教育特別是本科教育是培養通才還是專才,一直是教育界討論的主要話題,隨著時代的演變知識結構和經濟結構都在發生變化,設計的性質和內容也發生了轉變,創新性、技術性的要求日益擴大,在變化了的社會需求面前傳統的工業設計教育難以培養出所需人才,國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礎,薄專業,模糊專業界限,提倡素質教育",正是基于此提出的。目的就是通過拓寬基礎教育,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工業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涉及到眾多學科領域,在信息時代面前,工業設計的這種綜合性顯得更強,綜合、融匯、貫通,注重設計過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重視設計程序和方法論。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不會貫通,串不成線,對待課程有一種各個擊破的感覺。學完了就不再去想,在頭腦中根本就產生不了印象,更不用說把知識綜合運用了。另外也是作業量太大,學生疲于應付,只重數量,不重質量,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所以說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在設計教育中應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并在設計課程中貫徹多學科、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實施啟發,討論式教學,形成真正的溝通、互動,可以參照國外一些院校的教學模式,如:"工作室制"、"導師制"等形式,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采用的就是工作室制,通過豐富靈活的訓練課題,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的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注重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和思維方式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全程設計于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美國設計教育家A.J.普洛斯曾說過:設計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設計人員,而是解放他們,幫助即將成為設計人員的人們發現和認識自身,為他們提供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加入WTO給設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國家、社會、企業對工業設計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今社會,知識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高等教育不再是學習的終點,它只是一個階段,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設計教育應建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融合社會,通過設計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商品化。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消費大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國目前資源匱乏,環境破壞嚴重,因此培養設計師的社會道德、科學知識等綜合素質教育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21世紀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日益加快,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國際競爭激烈的態勢下,必須有適合國際新形勢的設計才能夠有自己的立足點,也就是說要有全新的設計教育來支撐。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通信,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沖擊著傳統教育思想,網絡使學生更方便,更自主的獲取他們需要的知識和信息,打破以往人際間的空間和時間概念,改變了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以往教師只負責單一學科的教學任務,專業性較強,現在對教師的知識面,教育方法都提出了挑戰。傳統的"教"與"學"的形式不復存在,已不能滿足現在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拓寬知識面,了解新信息,以交流、啟發的形式組織教學,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來適應時代的要求。

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雖然還處在初期階段,但如果沿著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綜合素質教育,工業設計定能在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商品化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確立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