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茶包裝設計的“素”之美

時間:2022-06-30 10:46:47

導語:論茶包裝設計的“素”之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茶包裝設計的“素”之美

摘要:“素”是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審美標準,是一種自然、本真、質樸的大美;而哲學層面,“素”是一種尊重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活理念。本文通過對“素”與傳統文人藝術美學思想、茶文化精神內涵、現代包裝簡約理念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分析,試分析素顏茶包裝的視覺語言特征及現實意義。

關鍵詞:素;文人藝術;茶文化;茶包裝

1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美學思想的繼承

老子有云:“見素抱樸”;《莊子•天道》:“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山木》:“既雕既琢,復歸于素樸”,“素”,本色、質樸、自然、雅也。中國傳統文人藝術審美取向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建立了崇尚自然、樸素、本真的美學理念,這種美學理念對中國的音樂、書法、詩詞、繪畫等藝術門類影響可謂深遠?!抖Y記•樂論》中“大樂必易”的“易”,即簡淡樸實,意思是說音樂節奏應簡樸淡雅,迂回雋永,而書法藝術純粹的墨色以及水墨畫“以墨為彩”更是素樸至極。此外,無論是從素樸豪邁、簡練傳神的漢霍去病墓石雕,還是李白的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中均體現出一種崇尚自然、素樸的審美取向,由此可見,“素”是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審美標準和美學思想的精髓。當今設計整體發展趨勢呈現出一種站在國際視閾下的注重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其中就包括對于傳統美學思想的傳承。日本當代設計大師原研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理解為:“傳統不是一種紋樣,而是早已沉淀在人們心中的東西,是向內心尋找文化深處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內在的、本質的、精神的,無疑也是最有意義的。而“素”在茶包裝設計達和美學思想內涵的傳承,同時也映射出當今中國設計師對傳統文人藝術美學精神內涵的思考與領悟。

2“素”與茶文化精神相得益彰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安栉幕遣杷嚺c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這種“精神”,即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古今中外,對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的概括可謂眾說紛紜,各有所長。唐代陸羽在其所著《茶經》中將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概括為:“精、行、儉、德”;日本茶道精神四規:“和、敬、清、寂”;韓國茶禮講究“和、敬、儉、真”;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融會各家觀點,提煉出“清、敬、和、美”的當代茶文化精神理念。“清”:清新、清純、清靜素雅;“敬”:尊敬、敬畏,是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之心;“和”:平衡,適宜,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美”:至純、至美,韻味之美和大美之美是茶文化理念追求的最高愿景。由此可以看出,茶文化精神內涵與“素”的清新雅致、平淡簡易、返璞歸真的精神內涵是完全一致的。包裝不僅起到對產品的保護與裝飾作用,更應體現產品的內在氣質,做到內外兼修、表里如一。因此,蘊含“素”之美的茶包裝是遵循茶文化精神內涵的一種設計表達,與茶所具有的內在素雅之韻相得益彰,引發“本當如此,自然而然”的精神共鳴。

3符合“少即是多”的現代包裝設計理念

據英國倫敦市場研究咨詢公司Mintel(英敏特)的2016產品包裝設計趨勢報告,其中“少即是多”的精簡化包裝是影響全球包裝市場發展的趨勢之一。報告中指出:“設計繁復花哨的商品包裝對消費者的體驗會大打折扣,影響消費者的判斷力和購買欲望,而干凈、簡潔,信息傳達清晰、條理性強的包裝最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與信任”。“少即是多”最早是由德國著名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其理念不僅針對建筑設計,同時對整個設計領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創立的“無印良品”品牌包裝更是將“少即是多”發揮到極致,因而備受矚目與推崇?!吧偌词嵌唷逼鋵嵕褪恰吧泻啞?,與老子的“少則得,多則惑”如出一撤。中國的包裝設計在經歷了“過度包裝”而飽受社會詬病之后,逐漸從矯情奢華回歸到樸素自然。如今,提倡環保的“綠色包裝”成為包裝設計的主旋律,素樸簡約的茶包裝既是對國家提出創建節約型社會的響應,同時也符合“少即是多”的現代包裝設計理念。

4“素顏”茶包裝的視覺語言特征

茶文化是一種高雅文化,品質、品位是對茶包裝“美的標準”的具體要求。茶包裝樸實無華的“素顏”背后,包含了設計師在對產品、材料、工藝、圖形以及相關文化的深入研究后,經過總結、提取、凝練并以最簡練方式加以呈現?!八仡仭辈璋b視覺語言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尚質”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質感與表情,茶包裝材料種類豐富,包括紙、竹、木、麻、陶、金屬、塑料等??鬃釉唬骸袄L事后素”,比喻先有良好的質地,方可進行錦上添花的裝飾,描繪后還要彰顯本色之美;《韓非子•解老》有云:“好質而惡飾”,雖有些片面,但可見其對“材質”自身美感的推崇。這種“尚質”與原研哉主張的“空”、“白”的設計美學觀點,即追求設計的“空”、“白”,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材質的“有”是不謀而合的。“任何材質的存在都有其本身的質感,設計的本質是為了找回本質的設計,呈現材料本身的質感,讓設計變得本真”。選擇材料的過程本身就是設計的過程,設計師應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本身的設計價值,而不是輕易地覆蓋甚至破壞。藝術家梁紹基曾經說過“當下材料即信息,材料即語言”,材料不僅是解決包裝設計中功能、結構、工藝等基礎問題,更是表達設計語言藝術的媒介。隨著科技的進步,材料的發展與創新為包裝設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物盡其用、恰到好處的材料選擇體現出設計師睿智,而“材質美”也成為茶包裝設計美感體現的重要組成部分。

4.2“素飾”

《周易》有云:“白賁無咎”。“白”:指材質的本來面目;“賁”:美飾,“白賁”:即保留材料本色之美后的裝飾?!八匮b”并非無飾,而是素而有“意”,意在“白賁”之飾,簡淡清雅之飾?!八仡仭辈璋b不以“絢”為美,旨在尋求“無飾之飾”的裝飾之道,無過之也無不及,恰到好處??脊び浿校骸疤煊袝r、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其中工有巧的“巧”,既是工藝之巧,也是裝飾之巧。包裝上的裝飾除了材料本身具有裝飾功能之外,還包括文字、圖形、色彩等視覺元素。茶包裝的“素飾”體現在“尚質”基礎上的對設計元素的優化,遵循去繁就簡的裝飾理念,去除一切無用的裝飾,以最純粹的視覺語言傳遞出最舒適的視覺感受。裝飾是美化產品包裝不可或缺的設計手段,但凡事有度,打破了裝飾尺度會物極必反,而且繁縟華麗的裝飾與茶的素雅之氣本身也是不相符的。近代凱亞有云:“我國茶道及其審美文化的一大傳統特色,即乃簡約之美也。啜茗之道,歷來皆宜乎簡易,而不宜乎繁難;宜乎儉約,而不宜乎奢靡”?,F如今,茶包裝的“過度裝飾”現象在國內依然存在,不是所有的產品包裝都需要絢麗奢華的外衣,裝飾要體現出與產品相一致的審美意境與品位。茶的格調決定其包裝應追求簡約大方的素顏之美,巧飾之美,自然之美。

4.3“意新”

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茶包裝的“意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視覺圖形語言藝術的創新。茶包裝同其它中國傳統產品包裝一樣,經歷了從對傳統圖形、紋樣簡單的“再現”轉向富含創意的“表現”階段。設計師通過對茶文化內容的深入挖掘與剖析,并將傳統式樣進行重塑,創造出全新的視覺語言及文化意義,使得茶包裝在繼承傳統的共性基礎上,又不失個性。例如林韶斌先生設計的“心林茶舍”品牌包裝,就是將工夫茶文化與地域文化恰到好處地運用在茶包裝設計上的典范。工夫茶盛行于廣東潮汕地區,設計者將創造出的諸多與潮汕文化和工夫茶文化相關的字體和圖形運用在包裝設計中,既有裝飾效果,又起到了對潮汕文化和工夫茶文化“以紋致用”的宣傳推廣作用。外包裝木質禮盒上的圖形工藝采取鏤空效果,其創意源于最具潮汕特色的木雕屏風與窗花,既可透光又可裝飾,虛實結合,相映成趣,而內包裝木盒上僅以紙質標簽與細麻繩加以點綴,木、紙、麻繩三種材料搭配的和諧有度,相得益彰。此外,鏤空版形成的文字、圖形是其包裝特色的一大亮點,簡約干練的文字與圖形設計通過鏤空工藝的表達,散發出一種拙樸自然之美,同時這種純粹的形式很好地將文字、茶藝過程及地域文化相關圖形溶為一體,形成視覺上協調統一之美。

5結語

《莊子•天道》:“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八仡仭辈璋b不僅是一種追求至純、至精、至簡、至美的大美之美,更是素而有“意”,意在對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美學思想及茶文化精神內涵地傳承與創新,響應“少即是多”現代包裝的時代要求,也悄然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取向。

作者:傅斌 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2]李硯祖.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英國Mintel(英敏特)2016產品包裝設計趨勢報告[TOPYS.www.topys.cn].2016.

[4]浙江日報.淺談當代茶文化核心理念[N],2015.[5]王紹強.對話日本設計[M]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