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對產品設計的影響3篇
時間:2022-03-28 10:40:35
導語:設計思想對產品設計的影響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器完而不飾”設計思想的體現與分析
1.1“器完而不飾”設計思想的體現
早在先秦時期,墨子就提出功利主義原則,主張“先質而后文”。以追求“器完而不飾”為評判標準以及“質真而素樸”的設計審美意趣。中國古代設計藝術的實用功能可以用“器完而不飾”來概括。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器完而不飾”與西方現代主義的設計主張無非都在強調設計上的“功能第一”、“實用第一”的原則。是對中國傳統設計思想文化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重要演繹。
1.2對“器完而不飾”設計思想的應用分析
墨子的“器完而不飾”設計主張,在當代設計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設計主張是為大眾所服務的,沒有過于的強調裝飾,減少了產品的成本,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用?!捌魍甓伙棥痹O計主張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器完而不飾”強調產品在具備基本的功能以外,消費者也越來越關注產品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需求,過多的強調產品的實用性而忽視了人的心理需求,影響了人與產品之間的感情和諧,顯得機械﹑呆板和缺乏人情味。而設計不單單再是強調它的實用價值,而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2“器完而不飾”基礎上的趣味化產品設計
2.1趣味化產品設計定義
所謂產品趣味化設計是指:產品的某一方面,包括產品的形態、功能、肌理、觸覺等能吸引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共鳴,創意快樂愉悅的具有審美的產品。在滿足人們對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外,還能同時滿足人們更多的視覺美感,心理滿足等其他的個人需求,而這些需求主要體現在產品對人們情感的關懷和由此讓人們產生對產品的興趣。
2.2趣味化產品設計的表現方式
消費者在接受產品過程中所考慮的不僅僅是功能,而且也會考慮產品的外在形式。因而產品的外在形式的表達也不可忽視。而產品的外形變現方式主要有四個途徑:產品形態的設計,產品材質的選用,外形顏色的選擇,使用方式。這四個因素是相互綜合的。
2.2.1造型設計。產品形態是表達設計概念的載體,產品都是以特定的形態存在的,產品設計的過程也可以看作是形態創造的過程?!捌魍甓伙棥痹O計思想里在造型設計上趨向簡單化,而趣味化產品的形態設計則往往通過擬人、夸張、排列組合等手法將一些自然形態再現,從而給人呈現新的心理感受。
2.2.2顏色選擇?!捌魍甓伙棥痹O計思想中重視色彩的天然性,體現出一種親切和自然的感覺。在趣味化的產品設計中色彩的合理選擇則顯得更為重要了。美國視覺藝術心理學家布魯墨(CarolynBloomer)認為:“色彩喚起各種情緒,表達感情,甚至影響我們正常的生理感受?!钡拇_,合理而巧妙的產品配色,往往能夠喚醒消費的購買欲望,讓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2.3合理材質的選用。產品的不同質感肌理能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金屬可以表達產品的科技氣味;木材可以表達自然氣息;合理而巧妙的運用材質的屬性將更能體現產品對人的關懷。柔軟的塑膠,從觸覺上看,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非常舒適的、安全的,有種想要去觸摸的沖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購買欲望,這就是選擇材質的重要因素,能夠讓我們的心情放松。
2.2.4產品的使用方式?!巴ㄟ^完美的使用體驗來感受產品的趣味性,才是產品設計的最終目標。這就好比一個人僅僅有外在美是不夠的,必須讓外在美和內在美和諧統一,才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比の痘a品設計不僅要具備簡單易操作的使用方式,而且還要在使用的過程中給人帶來一種樂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人們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緊張的生活成為常態,而放松休息卻成為人們的一種釋放壓力方式,這就導致了人們更希望能夠通過各種設計語言與之進行交流,從而獲得全新的功能性需求體驗和心理滿足,更側重于產品能否給消費者帶來心情的愉悅。
本文作者:陳財珍工作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
第二篇
一、引言
故要創立“中國設計”則首先要在“中國創意思維”下功夫,發掘傳統文化中可供借鑒的、開發適合中國人思維的創意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此出發,本文中以中國傳統的詩歌創作“比興”之法入手研究,對產品設計的創意方法進行探討,并輔以近年來的優秀的“中國設計”案例,結合自己的思考在此課題下進行探索。
二、“比興之法”引入產品設計創意
(一)概述
“比興”之說最早見于《周禮•春官》中的“風、賦、比、興、雅、頌”之“六義”,是對《詩經》中的詩歌創作風格及手法的總結,其中“風雅頌”是樂調,“賦比興”則是表現手法。在后世的研究中,“賦”主要作為與“詩”相對的一種文體,而“比興”手法,核心在于“物雖胡越,合則肝膽”,作為一種普遍的創作手法得到了深入廣泛的研究與推廣,同時這背后的體現思維模式也成為我國重要的藝術傳統之一。
(二)引入的依據
本文研究中試圖將詩歌創作中的“比興”手法的用于產品設計創意的構思之中,是因為無論是詩歌創意還是產品的創意的產生,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根據創意的普遍認可的定義,創意產生,在機理本質上是指在舊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正確有效的新的信息鏈接的建立聯系而產生新的組合獲得對事物的新的理解認知。而“比興手法”的核心在于“物雖胡越,合則肝膽”,也即是說“從兩個表面上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物中,如能有一點相互聯系,則可以像肝和膽一般相親。”也即是惠施所說“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是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從此角度說,“比興”手法雖是起源于詩歌創作,但其本質上也是啟發創意的一種方法,可借鑒推廣到產品設計的創意之中。
三、“比興之法”研究
(一)理論研究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特別有《比興》篇,他論述道:“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記諷。蓋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薄胺颉取疄榱x,取類不常: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币簿褪钦f,比是依據類來作比以說明事理,興則是以小喻大,托物言志;“比”在方法形式上沒有一定:或者比聲音,或者以形貌作比,或者比心情,或者比事物。比興手法的核心在于“物雖胡越,合則肝膽”。著名的現代作家及文藝理論家錢鐘書也曾就兩類極不相同的事物之間相同、相似之處評價說:“不同之處越多越大,則相同處越有烘托。分得越開,則合得越出乎意料之外,比喻即越有新意,效果越高。中國古人說不能‘以彈喻彈’,又說‘凡喻必以非類’,正是這個道理。”總結起來,“比興”二法都是將“物”“情”“理”相融,以比喻等方式,表達思想或感情的方式。區別在于比是明喻,興是隱喻;比是“言理”以致“言道”,興則主要是為抒情;比是情在景先(索物言理),興是景在情先(觸物起情);比重視推理的邏輯性和論辯的有效性,興則更重詩歌的情感基調的營造。將“比興”手法應用于產品設計,重點在于能夠以“物”傳情達理,將文化的內涵融于“物”中。
(二)“觀物比德”的傳統
“比興”之法不僅是中國古代藝術創作的手法,也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之一;“觀物比德”的思想即是這種傳統一個重要應用;具體表現為“天人合一”的認識觀和“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中國古人習慣于在“天象”“地法”和“人事”之間作聯系,即把“天地人”看作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系統,互相聯系、彼此依存而且以經驗為基礎,重視人在系統中的體悟。由此衍生出了一種重要且獨特思想方法“觀物比德”,即以人與物的類比,用自然之物的外部特征與天然屬性來與人的品德、精神相聯系起來,將物性與人性合一,自然之美與人的精神相統一,盡顯人與相融相生的和諧之美?!墩撜Z•子罕》中有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薄犊鬃蛹艺Z》有“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睂⑻m與君子互為觀照,君子之品行顯露無遺;范云《詠寒松》:“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比说牡滦衅焚|,蘊含于自然物象之中,都是觀物比德的“比興”之法的實際應用例子。
四、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初探
(一)觀物比德
中國自古對“竹”有特殊的審美趣味。從其外形的特征上,中國人賦予它獨特的精神內涵,在千年的文化傳承中,“竹”對于中國人,已經從一種植物推廣深化、漸漸演化成為了一種吉祥、美好而高潔的象征,承載了諸多的歷史、道德及社會意義,這樣的文化傳統在其他任何一種文化中都是罕見的。以“竹”為基礎,意外設計巧妙地將“墨竹”的意象融入了當代人的生活起居之中,于是衍生出這樣一款“墨竹鐘”,別具中國式的意境和韻味,推出之后叫好又叫座。在產品的海報中,寫著“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與產品的正面視圖相襯,頗有中國詩畫融合傳統中“畫含比德意,題詩點畫意”的意味,干凈簡潔又有中國韻味。畫中的這兩句詩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傍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在此產品之中,以“居”字入手,將竹的概念融入現代日?!凹揖佑闷贰敝?。竹葉被設計成了指針,巧妙地融入了“畫”中,鐘盤變成了“畫框”與圖案融為一體。這是中國傳統的“觀物比德”思想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有益應用的實例之一。(圖1)
(二)索物言理
圖2是“上上禪品”的一款盤子設計。這一個設計創意即是典型的“比興”思想——人生與盤子本是兩不相關的事物,但人的耳朵與盤子的“耳”在形狀上有相似之處,借由民間“耳大有福”的俗語,便將人耳與人生際遇的關系“比”到耳盤與其承載量的關系之中,于是有了這樣一款“形意兼備”,頗具中國韻味的設計產品。設計師解釋“大耳有福”套盤的寓意,來源于經典的中式傳統耳盤,盤邊有耳,福寓盤中,其寓意不僅僅是大耳有福,而是不斷拓充心靈容量,才能體味豁達人生,這才是真正的福氣——通過比興的手法,設計師將人生的哲理與民間傳統巧妙地與現代產品設計相融合。
(三)觸物起情
圖3的“滿月燈”也是來自于意外設計的一款產品,一面市就廣受盛贊,多家網絡創意產品店多次賣斷貨。這個設計的創意也是起于詩歌,即是運用“興”的手法,用月的意象來營造朦朧詩意,其靈感來源于南朝虞羲的《詠秋月詩》“影麗高臺端,光入長門殿。初生似玉鉤,裁滿如團扇。泛濫浮陰來,金波時不見。儻遇賞心者,照之西園宴?!敝械摹俺跎朴胥^,裁滿如團扇”二句。取詩句中的一個“照”字,將“月光”與“燈”的概念相聯系起來,順理成章地完成了這個“比興”聯系,并通過“月”的普遍認同的文化心理,將朦朧的詩意帶進產品之中,真正達到了“意有余”的境界。(圖4)五、總結“比興”之法創意產品設計,重點在于產品的形式—意義—內涵的整體性,它沒有把產品作為特定的工具或功能的載體,而是作為其深層次的文化意義與內涵的“凝結”或“縮影”;在設計語言的表達上,也重在詩意化的表達,即表現為有一定的暗示性與模糊性,重“言外之意”的傳達與個人體悟。總結上述產品設計的特點與創意構思,我認為“比興”之法用于產品設計的創意重點歸納為以下5點:(1)主題的鮮明性:即設計主題的選取需具有鮮明的特色特征,對各個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有一定的可識別性及可理解性。(2)“比興”聯想的自由性和深刻性:即作為聯系的兩個事物外在形式的差異跨度可以很廣(甚至是相差得越多越能有出奇不意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在可作“比興”的點上具有深刻的一致性。(3)寓意的美好性:在表達主題的時候應注重文化傳統中的美好寓意,規避負面的聯想等。(4)產品形式與主題的契合性:即需考察產品的形式是否可以或適合表達出主題的內涵意義。(5)產品形式的優美性:對產品外在形態上考量,使用狀態及一般狀態下是否具有美感。
變“中國制造”為“中國設計”是我們這一代工業設計人的集體理想,這種改變的根源并不在于制造技術、加工工藝及水平的提高,而更多的在于思想、自信與文化認同——唯有深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建立對中國文化與創造能力的堅定自信,從內心中認同熱愛我們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地將“文化”外化為“器物”之形式,真正地創立出屬于我們的設計。我國傳統文化中對于藝術創新的理論浩如煙海,本文中對“比興”之法探討只是一個粗淺的嘗試,希望可以為后來的創意研究者與設計師們提供一定的借鑒。
本文作者:董月祎工作單位: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第三篇
1用戶的感官體驗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時刻都能夠接觸到各類產品,而這種對產品的了解和認知主要是通過人的感官,感官就是我們的眼、耳、口、鼻、舌以及皮膚等等,產品信息通過感官接收經處理后傳到大腦,形成用戶的感官體驗。這種感官體驗是一種基本的體驗形式。感官體驗主要指的是人的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以及這些感覺綜合在一起以后形成的一種的心理感覺。產品中的各種信息有效刺激人的感官,就能在人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令人難忘。產品通過自身的形式,提供各種具體的、多方面的、多類型的信息,有效增加它的感知能力,就能夠加深與使用者的情感交流。在產品設計中,對產品形態、色彩、觸感等這些感官影響因素的綜合考慮,能夠使產品造型和形態更富有表現力。在所有的感官知覺系統中最發達的是視覺。視覺表現主要是通過產品形態和色彩來體現,產品的顏色、外觀、大小等形態特征和材料、結構、質感等物理特征都是通過視覺了解到的,最為直接和敏感的接受產品形態信息的系統就是視覺,因此,最為直觀和快捷的體驗渠道就是視覺體驗。真實、立體的產品形象可以通過眼睛傳達出來。色彩的作用是能夠快速的傳達信息,因為它易于表達情感,不僅可以加強產品的視覺感染力,也可以刺激視覺注意力。在造型中色彩表現的性格各有不同,明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消極、灰暗,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愉快、鮮明。像兒童玩具色彩運用的較為艷麗明快尤其是對比明顯的顏色,更多地使用明度高與純度高的色彩,一方面能馬上抓住人的眼球,另一方面能給孩子無限的想象空間,他們具有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對萬物都充滿好奇,所以在表現的技巧上都有獨到的技巧。(如圖1)產品給人在視覺上帶來的感官體驗,是通過一個多種信息綜合來表現的,設計者要想使自己的產品讓使用者產生愛不釋手和使用上的獨特享受,達到心理層次的全新體驗,必須要從各方面對產品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比如視覺、觸覺、味覺、聽覺、嗅覺等,使產品在色彩、形態、材料等因素帶來的感官影響,恰到好處的設計會帶給人以完美的體驗。比如菲利普•斯達克設計的外星人榨汁機,顛覆了上述的傳統觀念,是充滿了感性化色彩的有機形態,它給予人們視覺以新奇的刺激和體驗。
2產品設計中的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設計的目的是創造情感體驗,指使設計向用戶傳達能夠激發某種情感的信息,并讓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獲得難忘的體驗。情感體驗是指對象與主體之間的某種關系的反映“,它表現為程度不同的心理情感,以及對待客觀對象的一定主觀態度”。①情感是人類心理中最復雜的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人的情感體驗就是一種深層次的需要。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一定是和周圍的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產品不會孤立的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再注入情感,就形成了一種設計師———產品———大眾的高層次的信息傳遞過程。在這個過程里,產品把設計師和大眾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它是信息載體。人的情感需求是設計師在產品設計的時候會考慮的一個因素,而成就感、歸屬感、安全感等組成了人的情感需求,比如一個可愛的小熊玩具或奇怪搞笑的相框等,這些小產品因為具備一些情感因素而可能給人們帶來一些情緒上的變化,比如快樂、興奮、焦慮和憤怒等等。我們的生活就是這些組成的,我們的生活態度也可能會因為這些小產品而發生改變,如果產品里注入了情感,它可能會成為一種象征,帶給人們更多更好的回憶,影響人的情感。情感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體驗可以影響人的情感、感知、行為和思維。產品能夠通過設計活動來表達思想,歌頌情感,使人獲得美好的心理暗示等,它是物質和精神的多重載體。融入情感因素的產品就具備了人類的感情,不再是單純的“物”,它的產品親和力就會大大增強,很容易引起人的情感的共鳴,也會與人們產生情感的交流。②“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打開人與人交流的鑰匙常常就是情感體驗,如果在產品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不僅設計師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現出產品的感染力和創造力,也能讓人們對產品有更深的認識和關注,帶給人更多的愉悅。在產品的設計中,不能把產品只是當成產品來設計,它應該是一個認知和情感的交織體。在設計的時候,最好能夠增加產品的熟悉感,讓人們將沒有經歷過的場景覺得好像經歷過一樣,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另外,也可以把傳統的元素應用到新產品的設計之中,讓人們對新產品保持一種熟悉感,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提煉人和物體之間的關系本質,為了更好的情感體驗,可以把一種關于共享的記憶導入到新設計中。威尼斯設計師kostassyrtariotis在2011年米蘭設計周的系列活動中展出了自己設計的最新產品“樹形書架”。這款書架顧名思義取自樹木的形態,它的枝杈在墻上伸展開來,使用者可以把書或其它小物件擺放在樹枝上。
3產品設計中的思考體驗
產品中的思考體驗注重產品帶給使用者在思維上的感受,包括象征意義、文化內涵及社會價值等。一件產品,除了基本的功能外,還應該能引發人們的思考,獲得思考體驗。在產品使用的過程中,我們會在某種產品的使用方式和形態的感受上會留下不同的思考和想象,這種思考和想象會根據人的生活經驗、環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理解不同,這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經歷思考后,人將會對其產品重新認識和定位,賦予產品一些特定情感和意義,同時在使用的方式上也將會考慮更多的人的因素,而人所處環境、學習與生活經歷等又有很多的不同,因此產品中的思考體驗也是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變性的。對于產品來說,體驗的思考過程是產品設計者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一件產品能夠帶給人更多的愉悅、回憶和思考,留給人更多的設計體驗回味,這將會是一件成功產品。體驗并不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夠獲得,有時候還能夠通過想象和思考,在腦海中想象出某種環境,獲得獨特的思考體驗,所以,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給人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考慮產品的象征意義、文化內涵及社會價值等因素,讓人體驗設計的不同和獨特的感受,獲得良好的思考體驗。許多的產品能夠引起人的回憶,就像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產品,這些紀念品本身可能是沒有多大價值,但它們能夠讓人產生回憶或聯想。它們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在它里面蘊含了一定的意義,滿足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情緒而不是理智”。④正如世博會上的世博護照,并無特別之處,但由于在世博護照上蓋滿不同場館的印章后,能夠留下一個有形的特殊紀念,“世博敲章”成為一種風尚,而蓋滿章的世博護照也成為一種很好的紀念產品。經歷過的反思體驗會形成一種情感,正面的情感體驗使用戶產生積極的態度,更有利于從整體把握,形成“簡單的”感受。在產品設計中考慮人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思維體驗,啟發顧客獲得認識和情感上的思考體驗,會帶給人不同的情感和美好回憶。名為CutItSharp的砧板是由CorianR品牌設計,采用優良的材質制成,不僅不留污漬、細菌和氣味,還設有一個標尺,通過它可以幫助你精確的切出菜的寬度,在切不同的食物種類時,可以進行長度上的思考,達成最佳的狀態,有利于下次的體驗,讓你享受一次次完美的烹飪過程。
4結語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活體驗,這種體驗所帶來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對產品的要求也不一樣,設計出的產品在用戶使用的過程中會帶來不同的用戶體驗,產品和人的信息溝通和交互體驗,能夠帶來豐富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滿足人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作為設計師要不斷地追求和滿足人的不同需求,產品除了最基本的功能性和美的造型以外,更需要滿足各個年齡層次和不同環境生活的人的需求,需要更多考慮產品的使用者和使用環境,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和關注的產品的體驗,從更深層次的自我實現方面,來了解人的內心需求,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產品設計的方向,賦予產品生命,使產品設計有多樣化和個性化,才能夠成功設計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本文作者:丁峰工作單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應用
- 下一篇:國企人力資源培訓體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