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分析
時間:2022-04-25 02:58:33
導語: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情感化設計關注人的使用體驗,通過對產品進行情感化設計,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文章首先對情感化設計的要點進行分析,進而探討情感化設計理念下的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以期為相關產品設計活動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
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產品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產品設計將通過引入高新技術手段,深度挖掘消費者使用需求,關注于消費者的情感價值體驗,采取更多的情感化設計方法。在此情況下,不僅能夠使產品功能、性能更加完善,而且充分滿足使用便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
1情感化設計的要點
情感化設計注重產品使用者的誘發情緒反應,包括生理刺激和精神刺激等。比如產品中一個顏色鮮艷的按鈕,可能快速抓住使用者注意力,吸引其通過點擊按鈕完成相應的操作功能。這屬于生理刺激的一種,可能誘發使用者無意識的動作,讓人們自然地使用產品功能。這種設計理念的重心不是強制讓使用者行為發生改變,而是盡可能為使用者提供方便,使其順其自然的完成使用行為,獲得較好的產品體驗。[1]因此,在情感化設計過程中,要從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出發,通過設計更多的人性化功能,讓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比如傳統電飯煲需要手動設定煮飯的時間、切換煮飯模式,而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自動記錄使用者的操作習慣,分析其對飯食的口感要求,自動調節系統功能,讓使用者通過一鍵操作或語音操作,即可完成煮飯過程。在未來產品設計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情感化設計的要點,以產品使用者為中心,關注于使用者的情感體驗,從而提升產品競爭力。[2]
2基于情感化設計的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分析
2.1模塊化設計。情感化設計關注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效果,通過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建立協調機制,最大化的滿足使用者的實際使用需求。比如目前使用的智能手機產品,為了方便操作,已經引進語音控制功能,可通過語音指令進行撥號、查詢天氣、查詢地圖、讀取短信內容等。在交互界面的軟硬件設計方面,也越來越注重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從鍵盤操作到觸屏操作,從劉海屏到全面屏,新的交互形式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便利。為了達到情感化的設計要求,未來產品將更多地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通過將產品要素進行組合,構成一個功能特定的子系統,即模塊,圍繞模塊進行設計,可以實現功能解耦,減少繁瑣的操作,滿足使用者的快捷使用需求。同時采用這種方法,也可以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更好地為個性化產品設計服務,不斷提高產品設計質量。2.2系統化設計。系統化設計是基于情感化產品設計的基本思路,未來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即使是一件小飾品,也可能同時具備報時、檢測心率、記錄步數等功能。在功能復雜化的設計缺失下,更需要根據各功能模塊的相互影響、制約關系,做好系統整體的規劃布局,從而使各項功能良好的集成在一起。因此,系統化設計時一種產品設計的規劃理念,從整體角度分析產品可能給使用者帶來的情感體驗,通過采取科學的功能組合方式,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比如一項功能在常規使用狀態下處于顯示狀態還是隱藏狀態、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標準等,都是系統化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通過開展系統化設計,能夠進一步提升產品設計的理性,給使用者帶來良好的操作體驗。2.3綠色環保設計。綠色環保設計也是未來產品情感化設計的主要趨勢,這是源于人們對良好生存環境的客觀需求。任何一種產品的設計都要基于全生命周期進行考慮,分析產品生產、加工、使用、廢棄等階段可能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特別是產品使用的材料,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電氣類產品還需要保證期使用安全性,避免因設備故障引發爆炸、漏電等危險事故。在產品的廢棄環節,也需要對其進行回收處理,對部分零件進行回收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量?;谇楦谢木G色環保設計要求產品給使用者帶來放心、舒心的使用體驗,通過采取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免除使用者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采用綠色環保材料,對部件進行回收利用,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支持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情感化設計是未來產品設計的重要理念,有利于產品使用功能的完善,幫助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在情感化設計下進行產品創新,加入更多人性化功能,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可以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同時也可以為產品使用安全、健康性、環保性等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光輝.基于情感化設計下的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J].山東工業技術,2019(07):232-234.
[2]董艷晴,李翠玉,鄒捷,丁柳.家用智能監控機器人的情感化改良設計[J].大眾文藝,2019(03):75-76.
作者:劉廣建 李x碩 單位:沈陽工學院
- 上一篇:傳統與時尚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手法
- 下一篇: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