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片區城市設計方式
時間:2022-01-11 10:19:18
導語:沿河片區城市設計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于“改善”型設計思路的城市設計
基于“改善”型的城市設計思路,規劃在對三汊河現狀及問題的詳細分析的基礎上,遵循整合統籌、以人為本、生態低碳、經濟高效等的規劃原則,以“民生、生態、形象”為主題,構建了整體城市設計的主要框架,并形成了三大規劃重點,具體如下。
1.整合功能、完善配套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規劃結構、功能布局、公共服務體系、綠地系統、待改造地塊研究等,其中重點研究了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各類公共配套設施的布局。整體功能結構上,城市設計實現“一心兩帶三軸多片”的功能結構。城市設計與行政體制相適應,以“街道——社區”模式整合社區,并按照《南京市新建地區公共設施配套標準》完善各類公益性配套設施,如文化娛樂、體育、醫療衛生及綠地設施等。新增公益性民生設施一方面利用現存資源,通過功能調整、整體置換等方式加以利用,不足部分則利用兩塊待改造地塊(即三汊河南街后街地塊和海綿廠周邊地塊)加以解決。同時,在待改造地塊的具體研究中,加強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綜合功能、形象、交通、經濟等多方面要素,通過多方案比較的方法,在方案可行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民生設施內容,以滿足相關需要。
2.優化交通、低碳出行城市設計在道路交通系統整合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慢行系統、機動車停車等內容。慢行系統是低碳節能原則的重要體現,也是居民休閑出行的必要路徑。城市設計從需求角度出發,從健康生活和低碳交通兩個角度對慢行系統進行分析,并構筑了慢行系統的主要框架,包括濱水慢行系統、跨河通道、沿路慢行路線、過街通道、自行車停放點等。其中慢行系統的設置主要考慮對現狀資源的有效再利用,比如沿路慢行路線,其核心即是對原有道路斷面的再分配;再如濱水慢行系統,也主要是對現有濱水路線的完善及提升,以上均體現了“改善”型城市設計盡量利用存量的設計思路。對于自行車停放點的控制,城市設計考慮與重要濱水景觀節點的結合及與公交站點的結合,未來可結合停放點設置自行車租賃點,方便居民出行。這些都是從民生角度出發加以考慮的。
3.美化環境、提升形象這部分內容主要有特色空間塑造、空間景觀整合、開放空間體系、夜景燈光亮化、老舊小區更新等。按照“改善”型設計思路的要求,這部分重點在于存量的積極有效利用。規劃積極利用現有空間,打造特色形象區域,主要為渡江紀念館及周邊地區、濱江綠帶、濱秦淮河綠帶這“一心兩帶”地區,是體現三汊河片區最重要的地區。特色空間的塑造重點在基于現狀要素的充分整合,現狀資源的充分挖掘。比如,城市設計在塑造渡江紀念館及周邊地區時,就充分利用現狀閑置的原造船廠廠房,將其改建為文化休閑場館,使得這一地區成為三汊河片區的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又如濱江濱河景觀綠帶的打造,城市設計充分利用現狀植栽、漫步道等,對其加以整合以形成最終的成果。
二、結語
“改善”型城市設計在城市(尤其是老城區)中將越來越普遍,代表著城市設計的新類型。它不以氣魄宏偉、整體劃一的規劃藍圖為亮點,而是以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民生關懷為核心;它可能看上去并不十分漂亮,但卻能真正加以實施并迅速見成效。某種程度上來說,“改善”型城市設計才是真正實用性的、兼有持久生命力的城市設計類型。
作者:嚴錚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 上一篇:道路兩側城市設計計策
- 下一篇:淺析城市景觀設計問題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