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業創新設計論文
時間:2022-10-21 10:18:12
導語:情境作業創新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語文情境作業的創新設計,能給學生帶來嶄新的作業體驗。因為作業形式呈現立體化、實踐性、開放性特征,學生參與作業訓練的積極性更高。教師需要對作業設計進行升級處理,布設角色體驗作業、實踐操作作業、網絡交互作業,以全面塑造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情境作業;創新設計;角色體驗作業;實踐操作作業;網絡交互作
業小學語文作業形式眾多,教師需要進行創新實踐,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目前,情境創設已成為現代課堂的重要教法運用,教師將情境創設與作業布置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形成多種作業形式,還能夠在情境作業中形塑學生的學科能力。
一、創設角色情境,布設角色體驗作業
(一)設定角色任務。為學生布設情境作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情境條件,針對學生的學力基礎展開教學實踐探索。教材文本中的角色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師要注意精心塑造角色形象,為學生賦予更多的身份,以便給學生的思維帶來更多的沖擊。語文情境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先給學生設定一個角色,以此展開布設,使學生形成角色感。如教學《司馬光》一課,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角色體驗型作業任務:司馬光年齡不大,卻做出了一件大事,這當然算是見義勇為,應該受到表彰。如果你現在是一個記者,讓你去采訪司馬光,你會設計什么樣的采訪話題呢?學生拿到這個作業任務后,都顯露出難色,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教師給出引導:司馬光是一個孩子,采訪話題的設計不能太成人化,主要從救人細節方面展開考量。學生思考并完成作業后,教師對相關采訪設計進行整合,將典型的設計展示出來,讓學生們進行互動評價。(二)豐富角色體驗。教材文本有情節性,其角色定位是比較容易的,而超出文本內容的角色設計,則更具有挑戰性。教師若能讓學生嘗試更多的新角色,勢必能夠使他們形成豐富的學習體驗和認知。演員、導演、導游、歌手、軍人、記者、闖關者等,都是學生不熟悉的角色,能給學生帶來挑戰,教師要對角色進行分析設計,并以作業的形式進行展示,這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思維沖擊。如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一百多歲的老屋為了給他人帶來便利,堅持不倒,這多像舍己為人的平民英雄。教師為學生布設作業:這一百多歲的老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教材中的插圖真不是很好,難以將老屋的形象展示出來。發揮你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畫筆,從老英雄的角度,將老屋畫出來,看誰能夠畫出那股奉獻精神。任務下發后,學生都顯得很興奮,開始構思作畫,課堂研究氣氛濃重起來。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紛紛展出自己的“杰作”。教師讓學生自己講述構思的過程,以及畫作的特點,學生大多能夠展示出個性想法,教師再對學生的作品給出專業點評。一個繪畫任務,融合到語文學習之中,讓學生用最立體的手法表現出語文內涵,對塑造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有重要幫助。
二、創設生活情境,布設實踐操作作業
(一)觀察體驗作業。文本教學中,教師需要接軌學生生活展開作業布設,以促使學生順利實現思維對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實地觀察、生活觀察等,都屬于觀察體驗范疇,教師要以作業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對相關景色展開觀察體驗,這樣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生活認知意識。學生對大自然中的許多現象有一定的觀察經歷,教師以此作為作業設計起點,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契機。如《秋天的雨》,教師給出的作業設計是:作者利用多種感官去感知秋雨,將秋雨的特點展現了出來。如果讓你展開仿寫,表現一下“春雨”,你會如何操作?不妨給我們展示展示。學生拿到這個仿寫任務后,再次對文本內容進行詳細閱讀,然后規劃仿寫路線。為了讓學生對春雨有更直觀的認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春雨的視頻材料,學生看得特別認真,并自發展開了討論。這春雨到底有哪些突出特點呢?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現春雨呢?經過一番操作,學生都順利完成了仿寫任務。(二)調查實踐作業。語文作業形式眾多,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有很多不同之處,教師要注意對實踐作業設計展開深度研究,以便為學生創設適合度更高的作業任務。接軌學生生活創設實踐型作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做出理性安排,生活調查、社會調查、信息搜集、讀寫訓練、實驗操作等,都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如學習《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為學生布設了一個實踐型作業:大自然的風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呢?我們現在就到校園中親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風,看看用什么方法能看到風。學生聽說要到校園之中展開觀察體驗活動,都高興得跳起來。他們在校園中細致觀察,很快就有了新發現?!拔腋杏X到風了,看校園中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起來?!薄翱蠢蠋煹念^發也飄起來了,這就是風?!薄按猴L是溫暖的,吹拂在臉上很舒服啊?!睂W生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對春風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一個校園觀察活動,為學生帶來了這么多生活體驗,這樣的作業看上去很簡單,學生雖沒有寫成文字,但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是細膩的。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對這樣的作業有參與的熱情,在玩中就完成了學習任務,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快樂學習”嗎?
三、創設信息情境,布設網絡交互作業
(一)引入電子作業。信息技術不斷滲透,為語文作業設計提供了更多契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出思維調整,為學生設計一些電子作業,視頻作業、音頻作業、圖片作業等都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電子類作業屬于嶄新的作業形式,為學生所喜愛,其訓練價值更值得期待。教師要對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處理,促使學生建立起作業訓練自覺意識。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師布設了作業: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個可愛的地方,課文描寫得特別精美,精選音樂做背景,在音樂聲中展開誦讀,想必能體會到一種別樣的情境吧?;丶抑?,讓家長幫忙,選擇音樂,現場錄制一段配樂朗讀視頻,上傳到網絡共享平臺上。學生拿到這個作業任務后,又是興奮又是緊張,不知如何設計和操作。在家長的全力幫助下,很多學生的電子作業順利完成。課堂展示階段,教師精選學生的電子作業,制作成了作業剪輯。(二)啟動交互討論。網絡交互是現代人最時尚的交流方式,即使是小學生也有自覺運用網絡交互平臺的主觀意識,在技術操作上沒有任何問題。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并積極參與到互動之中,這無疑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網絡交互也是一種作業訓練形式,是一種嶄新的作業觀。教師與時俱進展開教學設計,勢必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如教學《帶刺的朋友》一課,教師為學生布設了一個帶有爭議的話題作業:這小刺猬真的會用這樣的方式偷棗嗎?如果你認為是真的,需要列出一些證據,可以是其他小動物的行為。如果你認為是假的,也需要給出具體的分析。問題拋出后,立刻引發了學生的熱議,網絡交互平臺瞬間熱鬧起來。大多數學生是認同教材的,還列出了許多動物的聰明行為。可見,教師為學生準備網絡互動話題,發動學生參與互動討論,將這個過程當成語文作業,學生的接受度更高。在情境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學生的感知體驗是新的。體驗型作業、生活型作業、信息型作業相比傳統單一的書面作業有很大不同,其作業形式具有立體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方法指導,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作者:王梅 單位:江蘇徐州市銅山區銅山實驗小學
- 上一篇: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創新設計與應用
- 下一篇:非規則表面瓶體逆向創新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