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規劃分析

時間:2022-06-18 08:05:49

導語:高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規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規劃分析

摘要: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因此,為師生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至關重要。主要對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原則進行簡要闡述,并以天津某大學為例,依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以及學?,F狀進行校園景觀提升,該方案以“以綠為魂”為研究核心,將校區規劃為幾個功能區進行景觀設計。

關鍵詞:高校;校園景觀;設計規劃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圣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堅強后盾,其校園環境是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為師生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是學校發展的需求。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各地高校不斷新增、擴建,為吸引廣大學子的加入,校園景觀也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國內比較有名的有“北大的未名湖畔”“清華的荷塘月色”“武大的櫻花園”等,良好的校園景觀不僅能為學校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也能為高校建立良好的形象。

1高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規劃

1.1校園景觀設計原則。1.1.1注重視覺美感。校園景觀作為整體形象,各要素之間應按照形式美法則進行規劃設計,為師生營造優美的景觀環境,愉悅人們的心情。將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有機結合起來,體現校園視覺美感。(1)“多樣與統一”是指將校園景觀中的眾多事物景象通過某種關系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景觀,通過“多樣”改變單調和乏味,通過“統一”來協調變化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視覺美感;(2)“對稱與平衡”是以中心為軸上下或左右呈對稱關系,可在視覺上起到整齊一致的效果、使得景觀有秩序且對稱、可呈寧靜的靜態之美,如行道樹的排列;(3)“對比與調和”是將形成鮮明對比特征的事物、顏色、行為等進行調和,將對比因素所產生的效果進行加強或減弱,從而達到“多樣統一”的構圖手法,例如花蕊顏色的對比形成百花爭艷的效果;(4)“節奏與韻律”是通過景觀有規律、反復的出現,從而形成一種富有律動感的視覺藝術;(5)“比例與尺度”體現了事物與參照物之間的對比關系,通過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斷臂的維納斯、就因為她身體的黃金分割給人一種完美的視覺效果[2]。1.1.2凸顯文化性。校園景觀除了要賦予視覺景觀,還要體現出文化內涵,不同地域的高校有著相異的歷史文化、風俗風情,如何利用景觀手法詮釋校園文化是校園景觀設計的重要一環,北京大學將北大第一任校長馬寅初先生的雕像設置在學校東門理科樓群逸夫樓[1],可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自豪、激勵學子刻苦學習。1.1.3明確功能性。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是老師工作的地方,因此在校園的環境規劃上要明確其功能性,形成一個功能齊備、環境優美、適合工作、學習、生活的校園環境。首先空間布局要科學合理,根據各功能區域的特點、營造相應的環境,例如,教學區要體現出寧靜、舒適、便于教學的環境氛圍,在景觀設計上可采用低矮灌木、草坪等綠化景觀,這樣既不影響教室光線,也能在學生感覺視覺疲勞時,通過遠望舒緩疲倦,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其次道路建設上要交通順暢、利于上下課時學生分流,人車分行、保證交通安全。最后應合理規劃長椅、路燈、指示牌等基礎設施,滿足師生需求。1.1.4體現人性化。“設計源于生活”,必須從人的生活和精神出發,才能更深刻的體現設計對生活和人文的關愛,規劃中應注重層次、場所的交往空間,營造具有歸宿感的生活學習環境,樹立“校園社區”的理念,明確學習、生活、休憩、科研、各活動區域的界定,形成界域清晰,聯系便捷,具有強烈歸宿感的特色空間。1.1.5運用科技性。學校是讀書育人的地方,崇尚科學,傳播科學是學校永恒的主題,同樣校園景觀設計也應把科技融綠化景觀之中,讓莘莘學子在優美的環境中感知科學的存在,從而迸發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興趣。將科技性運用到校園景觀中,可通過科學知識的展示(如福建農林大學的地質巖石展示等),或建立科技園等形式體現出來。1.2案例分析。以天津某高校為例,依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以及學?,F狀進行校園景觀提升,校園整體“以綠為魂”為改造核心,通過綠色景觀的營造、作為森林公園的延續,力求創造與自然和諧共存、健康發展的校園景觀環境。設計主要以自然、簡潔、大方為基調,將校園按功能區進行劃分,以自然為主,通過合理規劃、巧用造園元素,構筑特色的校園景觀。從圖1可以看出,以學校門口作為整個學校中軸線的端點,兩側為學校的辦公樓,學校門口以以簡潔大方、便捷舒暢為原則,充分考慮門口人流的集散,整體以硬質廣場鋪磚為主,通過大塊條形大理石黑白相間進行布置,給人以大氣舒展之感。中間的方圓鋪磚造型取自中國古代銅錢,揭示著科技只有轉換成生產力,為經濟服務才有價值的科學道理,也寓意著“無規矩不成方圓”的教學古訓。此外,門口廣場區的景觀在后面兩排整齊大樹的襯映下,使其硬而不僵、曠而不虛,體現了景觀的時代感。教學區位于中軸線兩側,是學生、老師學習的主要場所,整體景觀以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和諧交流為設計目標,以自然變化的水系為景觀骨架,通過對教學區各不同功能區的分析,進行景觀空間的合理分隔。在整條景觀軸線上兩邊是寬敞整齊的“求知”大道,與中間變幻多姿的水系形成空間形式上的對比,并在水系周邊布置綠色植物,使得綠色與水系相得益彰。同時,在水系的節點上還設置了景觀雕塑廣場—結晶廣場,燭光廣場,可作為學生的交流活動中心,讓學生既享受美景、又能感悟學習的重要。此外,在不同功能分區教學樓如藝術樓、海洋樓,設置了藝術長廊,貝殼廣場,通過景觀功能區的塑造,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海洋氣息。位于學校圖書館前的中心廣場區,是整條中軸線的起點,也是東西、南北交通的交叉點,人流量較大,整體景觀以大面積的廣場鋪磚為主,中間通過不同鋪磚的分隔形成一條小軸線,作為中軸景觀的起點和延伸。位于圖書館西側的學生宿舍區及教職工公寓區是師生休息、生活的主要場所,其中學生宿舍區采取庭院式布置,以靜為主,局部設置活動交流空間,時刻緊扣學生的心理,注重綠地的建設性;教職工公寓按居住區的景觀要求進行考慮,以松、竹、梅等植物進行植物分區,通過平靜的水面,配以青青的水柳,共同構筑一幅和諧美麗又富有詩意的景觀空間?;顒訁^的整體景觀以動為主,并結合體育場所進行布置,通過地形、植物、甬路、自然駁岸的合理設計,體現景觀的韻律感、節奏感,并結合臨水區域設計臨水平臺,滿足人性的親水情懷。除此之外,校園的植物配置應結合校園各功能區進行合理配置,在考慮當地地域特性的同時,科學引進部分植物,多種植些能融合校園文化的植物,如玉蘭、桑、竹、松等,通過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綠草濃蔭、花香四溢的“森林式校園”。

2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高校也愈加注重校園景觀,應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合理規劃校園景觀,既為師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又能獨樹一幟,吸引更多學子。

參考文獻

[1]楊華華.高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柴瑞琳.高校校園景觀規劃中應遵循的原則[J].大眾文藝,2012(8)

作者:鄭慶瑞 單位:天津泰達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