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規劃設計探析
時間:2022-02-24 10:06:11
導語:特色小鎮規劃設計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現代化城鎮化建設,需要實現資源互補,著重傳承文化脈絡,塑造城鎮特色。特色小鎮建設在我國受到了廣泛關注,并掀起了建設熱潮,從目前國內的小鎮建設來看,特色小鎮建設具有生態環境獨特、產業獨具特色和文化風格鮮明三個特點。黃茅鎮新區在特色小鎮規劃設計中,將生態理念與花炮文化完美融合,打造獨具風格的特色小鎮。
關鍵詞:特色小鎮;規劃設計;黃茅鎮
特色小鎮建設為我國城鎮化提供了新的發展途徑,有利于吸納城鎮多余勞動力,改善基礎建設和交通情況,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對當地的經濟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黃茅鎮地處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西部,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14公里。全鎮總面積137.36平方公里,共有人口約5萬。黃茅鎮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且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木材、毛竹、優質天然礦泉水。黃茅鎮是萬載縣人口最多、經濟實力雄厚、出口創匯最多的鄉鎮之一,也是遠近聞名的花炮之鄉、武術之鄉、儺舞之鄉。
一、特色小鎮建設規劃思路
(一)找準定位。特色小鎮的建設首先要找準定位,充分發掘小鎮的區位特色和特色產業,實現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要找到特色小鎮的精準定位,關鍵是要確立特色小鎮的主題。只有依托小鎮當地的特色產業、自然資源、特色文化這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和梳理,將現有的產業體系與規劃的特色主題相結合,使小鎮規劃與周邊其他區域的發展特色區別開來,才能實現特色小區的長遠發展。(二)以特色為本。在進行特色規劃過程中,要結合小鎮的發展歷史、發展現狀以及未來長遠的規劃,長遠布局,將生態環境、建筑風格作為小鎮空間設計需要關注的對象。特色小鎮的生態環境建設,要與各功能區位布局規劃以及結構、交通進行總體融合,相互呼應,相輔相成,從而進行總體規劃。最后根據小鎮的建筑風格和整體設計概念進行有序的落實,使小鎮形成完整統一的風格。要執行好策劃方案和重點,塑造具有辨識度的特色小鎮。
二、黃茅鎮建設特色小鎮的必要性分析
(一)特色要素豐富。通過對黃茅鎮的特色要素進行分析,總結得出了自然人文風景特色、農業及林業特色、花炮特色等。這些都為特色小鎮規劃提供了特色基礎。1.自然人文景觀特色黃茅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素來有“小南京”之稱。黃茅鎮有“八景”,分別是鐵山古廟、云峰巖洞、高峽平湖、金鐘落湖、杜平將軍陵(圖1)、觀音降巖、泉塘涌珠、涼傘古樟。另外其附近的閣皂山(圖2),2001年被批準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現有的宋代古橋(鳴水橋)、清代石坊(一天門),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茅鎮具有鮮明的自然人文景觀,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山水景觀。2.農業、林業特色黃茅鎮依托山區優勢,精心培育了軍屯、南江、大土3個豐產毛竹林基地(圖3)。黃茅是宜春市重要的木材、毛竹生產基地,1958年至今共營造各種用材林、經濟林2.4萬畝,己郁閉成林2.4萬畝,墾復竹林3200畝,中幼林撫育1萬余畝,消滅了荒山,森林覆蓋率100%。黃茅鎮自然條件優越,對于農業發展有積極影響。黃茅鎮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調整農業產業布局。同時,黃茅鎮還盛產木材、毛竹、優質天然礦泉水。優越的生態環境,為黃茅鎮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有利條件。3.花炮特色萬載縣黃茅鎮花炮生于宋,盛于清。幾百年來,勤勞智慧的黃茅鎮人民從事花炮生產者日眾,代代相傳,故黃茅鎮有花炮之鄉的美譽。據縣志記載,清道光以來黃茅鎮花炮已“通行南北,商賈絡繹”(圖4)。黃茅鎮花炮有獨特的制作工藝、精美的造型包裝,是黃茅鎮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特色。(二)差異化發展路徑選擇。黃茅鎮目前主要發展農業和工業,產業結構單一,發展布局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基礎設施不完善,鎮區缺乏綠地,人居環境較差,對于花炮產品的發展,只注重經濟發展層面,對于花炮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研究較少,未能豐富其文化特質。因此在黃茅鎮未來的規劃發展中,要利用其旅游資源和自然資源,以花炮之鄉為主打特色,使黃茅鎮走上特色發展道路。萬載縣其他鄉鎮也有花炮產業,但是由于黃茅鎮花炮文化及產業較為突出,具有建立特色小鎮的優勢條件,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制定合當適地發展的規劃,進行差異化發展,打造特色小鎮。
三、黃茅鎮建設特色小鎮的規劃定位、理念以及策略
(一)規劃定位。根據具有的自然人文景觀特色、農業及林業特色、花炮特色等特色元素,以及體現花炮特色的差異化發展路徑,規劃黃茅鎮的特色主題為花炮文化,以體現花炮文化、自然人文景觀為核心,來發展花炮體驗活動、制作工藝。再結合武術和儺舞表演、地方傳統美食,打造古色古香的人文歷史鄉村,并以花炮文化為載體開展特色文化體驗活動。(二)規劃理念。根據上述分析,確立了黃茅鎮花炮之鄉的規劃理念,將黃茅鎮建設成為我國花炮文化特色小鎮。花炮之鄉的規劃理念體現自然文化特色來構建黃茅鎮整體規劃的基礎,實現以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念,保護好黃茅鎮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確定總體空間結構,在這個框架下來進行功能分區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以花炮文化為發展核心,在花炮產品的延伸發展上,發展花炮產品的特色工藝和體驗活動,進行花炮產業升級。在功能分區上,由于黃茅鎮總體的基礎建設較差,道路建設和景區的基礎建設都需要進行配套,對于花炮文化進行延伸和細化,有利于帶動黃茅鎮花炮產業發展。對于黃茅鎮的新區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加大生態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對于工業區域和居民區進行合理的定位,劃分好功能分區,使總體規劃符合花炮文化的發展。黃茅鎮要結合花炮產業、旅游產業、特色農業及林業,來打造花炮產業、旅游、特色農業和林業體驗的一體化特色。旅游資源可依托鐵山古廟、云峰巖洞、高峽平湖、金鐘落湖、杜平將軍陵、觀音降巖、泉塘涌珠、涼傘古樟等自然人文景觀,結合毛竹生產基地開展以森林為特色的體驗活動。特色農業以茶油生產基地、稻田魚以及特色農副產品來形成特色的體驗,結合當地豐富的水資源,開發天然礦泉水產品,這也符合其生態建設的規劃?;ㄅ谛袠I由于有工業發展基礎,因此需要在其發展歷史和傳統工藝等歷史傳承方面進行深究,來開發花炮行業的特色產品,要將特色做到極致,就要以生態特色為前提,發展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讓黃茅鎮成為全國聞名的花炮文化特色小鎮。(三)規劃策略。1.生態策略。生態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生態環境,進行生態建設,為小鎮的整體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對于黃茅鎮新區進行生態公園建設,規劃好生態建設,來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打造一個優質的環境,是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基礎。同時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進行農產產業的改革升級,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2.文化策略。文化策略主要突出特色主題花炮文化,這是黃茅鎮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特色。對于花炮文化可以從其制作工藝、活動體驗、包裝工藝入手,將花炮文化園作為特色文化基地,傳承發展以花炮為核心的特色文化。在產業發展方面,需要優化花炮行業結構,減少小作坊經營模式,形成規模經營。對于花炮行業的安全問題,應該多加控制?;ㄅ诋a品是易燃易爆產品,在儲藏和生產方面,需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通過優化產品,來配套特色小鎮花炮文化的發展。3.交通策略。交通策略主要是為塑造小鎮的優質基礎建設的形象,黃茅鎮由于自身的基礎建設較差,居民交通極不便利,因此,不管是在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方面還是特色小鎮建設方面,都要注重交通建設。交通策略的原則是進行人車分離,為新區規劃的公園建設配套適合徒步的綠地步道,擴寬原有的基礎道路,將8個景區的道路建設串聯起來,方便游客往來以及休閑娛樂。4.商業策劃。商業策劃的目的主要是保證特色小鎮得到大眾的認可。由于目前消費需求多元化,把規劃區從傳統體驗延伸到文化領域當中,從衣食住行發展到文化展示以及健康等方面,更要注重其文化內涵以及生態環境,打造無時間限制、四季都可以游玩的項目,建立設施齊全的休閑活動場所,擴展消費者的年齡范圍,讓每個階段的消費人群都能有適合的游玩項目。
四、黃毛鎮建設特色小鎮的總體規劃
(一)發展基底構建。1.基于生態、文化、交通策略的總體空間結構及功能布局總體空間結構及功能布局根據規劃理念和規劃策略確定小鎮發展模式,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和規劃對適應性進行綜合評價。圖5為黃茅縣總體規劃圖,黃茅縣將構建以公園為主的生態景觀,如濱水公園、休閑公園、森林公園、綠景公園、象山公園、秀水公園6個公園,分布在黃茅鎮新區東南西北各個方位,對于各個區域進行全方位覆蓋。圖65黃茅鎮新區整體規劃圖圖6黃茅鎮新區功能性規劃圖圖為黃茅縣功能性規劃圖,結合花炮文化修建花炮文化館,作為花炮文化的研究基地,形成以黃茅廣場為中心、公園集中分布的規劃,打造以花炮文化為基礎、以生態發展為基礎的框架。在總體的空間結構上形成“公園圍繞廣場”的布局。在黃茅鎮新區的規劃中,突出生態建設,使花炮文化館成為人們了解花炮文化、制作工藝的去處,全面展現花炮文化。2.交通空間結構在黃茅鎮的對外交通方面(圖7),要加強對外的高速公路建設,建設高速公路出入口,使城鎮的對外交通能夠更加便利;在內部交通上采用“人車分離、高效通暢”的規劃策略;加強綠地步道建設,從黃茅廣場連接到公園的步道建設,將休閑區域與花炮文化園的道路進行串聯,將花炮文化園的交通設置為主干道,公園分布在主干道周邊,文化教育、商業、集貿用地規劃在主干道兩側,分布較為密集,居民居住區域分布在最外側。在道路交通的空間結構上滿足商業、教育、文化的發展需求。黃茅鎮東側由于商業文化教育區域較為集中,交通支線較多,西側由于休閑公園分布,交通線路與西部相比較少。黃茅鎮空間結構利于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在充分研究鎮區現狀的基礎上,路網規劃靈活生動,空間組織豐富多樣。3.景觀空間結構黃茅鎮新區的景觀空間結構是放射性分布,如圖8所示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分布有公園,在主干道兩側分布綠化景觀,主干道與圍繞河流分布,臨水為街,輔之以景,使得街道兩側的建筑與水景相融,使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江南水鄉之美。在主干道兩側多分布商業、教育、文化產業,沿街建筑要根據整體風格來進行總體規劃。自然人文景觀分布在規劃區附近。在總體的景觀空間結構上,主要體現了黃茅鎮的休閑度假區綠化環境空間的豐富多樣和鮮明的層次感,還強調突出了環境與人、建筑之間的協調感,采用“六大公園放射性分布,交通主干道帶狀分布”的分布方式。(二)基于商業策略的特色空間組織。1.生態體驗區:突出生態特色黃茅鎮核心景觀區是規劃新區的重要部分,體現了未來黃茅鎮的發展特點,對于黃茅鎮新區進行新區生態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黃茅鎮目前用地布局不合理,鎮區用地現狀混亂,除鎮區干道兩側的用地布局以外,基本處于自由發展狀態,建筑質量較差,沒有景觀性可言,因此對于空間布局上需要進行規劃,提升土地利用率。將景觀沿河流滲透到城鎮內部,其景觀規劃應與鎮區規劃相整合,在統一中追求變化,營造出鄉土、質樸、靜謐的風格,將生態核心景觀分為自然人文景觀和公園類景觀。2.花炮文化體驗區:突出花炮文化體驗特色花炮文化是規劃區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其規劃布局上,遵循“一街、一館、一中心”的結構。“一街”是沿水分布的主干道,兩側的建筑主要以花炮特色的建筑風格,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沿街主要以花炮文化體驗商業功能為主、休閑娛樂為輔,建筑物下層從事商業活動,上面圖7黃茅鎮交通規劃圖提供住宿,與花炮文化園的距離也較近,分布較為合理;“一館”是花炮文化園,分布在東北側,主要提供花炮文化介紹,花炮傳統工藝、制作過程、制作原理介紹,花炮的種類介紹等,服務于各層次的消費者,消費者可直接進行制作體驗,打造花炮文化的體驗新特色。3.商業貿易集會區:突出花炮貿易特色商業貿易集會區位于規劃區東側,是進行花炮產品交易的市場,與花炮文化園相連接。在總體建筑上要保持一致的風格性,在建筑的容積率、建筑密度、停車位設置上要與花炮文化體驗區相一致,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同時,要加強花炮產品的創新升級,對于花炮貿易進行升級。
五、結語
黃茅鎮新區特色小鎮建設主要以花炮文化為核心來進行空間規劃設計,確定整體風格以及布局設置。黃茅鎮的花炮產業歷史悠久,為特色小鎮的打造提供了一些條件與基礎。打造特色小鎮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積極的意義,在小鎮特色的打造上要做到極致,要精益求精,避免與周邊區域雷同,保持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優質的生態環境,以生態建設為基礎,實現科學化發展,利用可持續發展觀念,將當地特色的文化與思想理念融入到特色小鎮的建設當中。
參考文獻:
[1]周儉,張仁仁.傳承城市特征,營造生活品質:法國巴黎的2個城市設計案例分析[J].上海城市規劃,2015(1).
[2]姚敏峰,劉賽.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宜居小城鎮規劃策略:以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南陽新區規劃設計為例[J].規劃師,2015(6).
[3]李和平,肖競.城鎮化轉型期歷史城鎮空間與文化的協同發展[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5(1).
[4]龍灝,田琦,王瑋.以城市文化為導向的小城市舊城中心區城市設計:以南川東街舊城片區改造為例[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5(3).
[5]桑春,劉晨,王樹春,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美麗鄉村環境改造研究:以上海崇明廟鎮聯益村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6(5).
作者:李想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
- 上一篇:10kV配網自動化建設規劃與設計
- 下一篇:中小學校規劃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