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實踐教學模式

時間:2022-09-12 10:07:30

導語:環境設計實踐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設計實踐教學模式

摘要:在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大連藝術學院一直在教學方法與理念上保持探索精神,想方設法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學生與教師的要求,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改革之路。文章就是通過工作室嘗試下改革整體教學模式的一個突破。

關鍵詞:環境設計;工作室;改革;創新

隨著召開,在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大連藝術學院一直在教學方法與理念上保持探索精神,想方設法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學生與教師的要求,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改革之路。

1資源整合

想要建立與更新某種制度,必須先進行資源整合,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革與創新,這是理性的“改革”并且能夠保障實施與應用的前提。其中要考慮三個方面資源:師資隊伍;學校政策與物資保障;學生需求。三個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是師資隊伍,了解本學科教師團隊的構成,根據每個人的學歷背景,研究方向,從業經歷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與權衡。每個團隊根據自身研究方向組建一個學歷背景差異化、研究方向一致、并且搭配有著豐富企業經歷的教師。這樣合而不同的構成方式,能夠使整個工作室團隊的教師構成,即具有差異化,有能夠在相互配合中相互學習與交流,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其次,學校政策與物資保障,民辦院校在這一點上有很大的優勢,政策寬松,并且能夠根據當下社會發展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模式。這種靈活機動的狀態是公辦院校沒法比的。所以在推進工作室建設的同時,很能夠得到學院在物質上、資金上的支持。提供獨立的教學環境,硬件設施等。最后,學生需求。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平時比較好的,有余力的同學會很迫切的想要獲取新的知識以及盡早的接觸實際項目和案例。這種自身主動的學習熱情是非常難得的。所以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學習熱情,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組建工作室。

2向其他專業學習,舉一反三

我院視覺傳達專業的工作室就有很明確的分工,分別是廣告創意工作室,海報類,絲網印刷類,他們把每個專業課程細分到工作室中,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方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的愛好。然后會加入工作室,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然而環境設計專業是個循序漸進的專業模式。沒辦法向其他專業一樣進行細分,所以我們在借鑒的同時,并且根據自身專業特色來建立我們的工作室形式。我們會按照一到四年級主要專業課程,精準提煉出:創意表達、手繪表達、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方向,還會有項目工程組等高階晉級的方向。這種層層遞進的模式。會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構成模式。在實踐應用教學中為理論教學提供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3建立良性循環系統

工作室整體使用層層遞進的模式,每個工作室之前看似獨立,實則相互聯系。針對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創新創意工作室”,是讓剛剛接觸設計的學生對設計有個感性的認識。培養對設計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為之后的進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二年級學生開設的“項目表達”工作室分為“手繪”和“計算機”,對剛剛進入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說,良好的設計表達其學習專業的基礎,起到了由創意到設計的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針對三年學生開設“項目實踐”類工作室,其中分為虛擬項目和實際項目。將實際項目帶入工作室中,無論是競賽還是實際項目,讓學生通過實戰來系統的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四年級面臨著考研、畢業設計等相應的問題,通過幾年的學習,掌握了相關技能,再次回歸到“創意”的工作室當中去,使其工作室與工作室之前形成遞進往復的循環系統。相互支持,互為影響。

4“反哺”計劃

在工作室內部主要由學生主導,教師輔助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老帶新”的模式,將課程上的內容通過工作室內部的項目、競賽等砸實,并將相關技能傳授給工作室新成員。使得在工作室內部建立起良好的循環系統,這樣不論是對外部的各個工作室,還是對于內部工作室,都可以形成一個循環往復的良性的生態系統。使得這種教學模式得以自然生長。這種對教學環境與方式的改革已經運用到了實際教學中去,通過我們不斷提升、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從而適應大環境的發展變化,在這種不斷試錯的革新中,最終能夠建立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院校的唯一出路。

作者:馬玉銳 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