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地施工處理措施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9 02:16:00
導語:園林綠化地施工處理措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園林工程從設計到施工階段,都著眼于完工后的景觀效果,總目標是為人類及動植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精神生活。文章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在園林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園林工程;土壤;綠化地;交叉施工
現在園林工程的規模日趨大型化,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將園林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別委托給不同單位建造,因此在工程銜接及施工配合上常常存在問題。另外由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需要,植物在非栽植季節栽植的情況經常發生。筆者認為在園林工程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重視土壤的處理工作
土壤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長,要對其進行理化性質化驗分析,從酸堿度、孔隙度、透水透氣性以及持水性等進行分析、測試,再采取相應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質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關要求。
土壤是花草樹木生長的基礎,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構成團粒結構。適宜植物生長的團粒大小為1至5毫米,小于0.01毫米的孔隙,根毛不能侵入。一般情況下,表土具有大量養料和有用的土壤團粒結構,而在改造地形時,往往剝去表土,這樣不能確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長條件,因此應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時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復原過程中,為了防止重型機械進入現場壓實土壤,避免團粒結構遭到破壞,最好使用倒退鏟車掘取表土,并按照一個方向進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鋪在預定栽植的場地,不要臨時堆放,防止地表固結。掘取、平鋪表土作業不能在雨后進行,施工時的地面狀況應該十分干燥,機械不得反復碾壓。為了避免在復原的地面形成滯水層,平鋪時要很好地耕耘。表土復原地的地基應耕起一定的厚度,以便和復原表土合為一體。采取深耕方法讓土地風吹日曬,從而達到復原地膨軟的目的,如果下層土質不好,應改良土壤,土壤改良深度以80至100厘米為宜(含表層)。
二、綠化地的整理
綠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簡單地清掉垃圾,拔掉雜草,該作業的重要性在于為樹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根部能夠充分伸長,維持活力,吸收養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地面。首先,要確保根域層應有利于根系的伸長平衡。一般來說,草坪、地被根域層生存的最低厚度為15厘米,小灌木為30厘米,大灌木為45厘米,淺根性喬木為60厘米,深根性喬木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礎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淺根性喬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喬木增加60厘米。第二,確保適當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適當可以保證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結。第三,確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時要確保團粒結構良好,必要時可設置暗渠等排水設施。第四,確保適當的pH值。為了保證花草樹木的良好生長,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至7.0范圍內或根據所栽植物對酸堿度的喜好而做調整。第五,確保養分。適宜植物生長的最佳土壤是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
三、原有樹木的保存
原有樹木經確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應采取措施暫時圍起來,以避免由于踏實、焚燒造成損傷。為了防止機械損傷樹干、樹皮,應用草袋保護。特別是行道樹,有時由于更換便道板或樹穴板,需要做墊層,石灰和水泥都會造成土壤堿化,危害樹木正常生長。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先將樹穴用土護起,做成高30厘米以下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如果墊層需要澆水養護,應及時將樹穴圍起,或將水導向別處,禁止向樹穴內澆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四、非栽植季節樹木的栽植
樹木的最佳移植時期一般是從休眠期到春天萌芽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由于工期限制或其他特殊要求,非栽植季節植樹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保證樹木成活,要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落葉樹反季節栽植則需帶土坨,土坨直徑為胸徑的6至10倍不等,除帶土坨外,澆水次數要較正常栽植增多,枝葉視品種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通過噴灑發芽抑制劑和蒸發抑制劑,抑制發芽減少葉面蒸發水分。灌水時可混入發根促進劑,促進發根,而超過壯年的老樹、貴重的大樹或生長不太好的樹,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做斷根處理。最理想的是第一年春季斷根,第二年春季、第三年春季移植。斷根后減少枝葉數量,增加斷根處須根數量,促進成活,移植時間在陰天或遮光條件下有利成活。具體從以下五點入手:
1.苗木的選擇。除了滿足設計要求的規格外,當選生長健壯,樹形良好的苗木。另外,土球要比常規大,根系越完整,越易成活,盡量不起裸根苗。盡量使用小苗、扦插苗或經多次移植過的苗木。
2.運輸前的修剪。為了使樹冠的蒸騰作用減少,運輸前即起苗前對苗進行粗修剪。一般要減掉全部枝葉的1/3至1/2,同時剪去枯枝和病蟲損傷枝,切勿將頂端優勢明顯的樹木頂梢剪去。另外,對裸根苗的根只短截無須根的主根,促其發須根。
3.運輸。大部分苗木是外運來的,只是運輸距離長短不同。如果是長途運輸,裸根苗要作根部蘸泥漿處理,再用濕草包裹。大樹在車上要冠向車尾傾斜放置,注意別忘了在樹與車幫接觸處,用柔軟材料襯墊,防止樹皮被磨傷。
4.栽植。在苗木運到之前,就要把地整好,樹坑挖好,最好是隨到隨栽,來不及栽種的苗,也要及時假植好,遮蔭處理。種植坑應比常規大,在坑底先回填加有基肥的好土,將苗在坑中扶直,回填好土并搗實,再在樹苗周圍做出水堰。栽好后再因整體對苗做精剪整形。澆水了要隨栽隨澆,澆透,澆后就扶一次苗。
5.栽后管理。反季節施工的管理重要環節就是澆水,通常要緊跟“三水”才能確定成活。還要經常對地面和樹冠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在炎熱的夏季,還應對樹苗進行適當遮蔭。在北方嚴冬,還應采取地面蓋草或土,樹側設風障等,對不耐寒的樹種,要用稻草或草繩將主干包起來,高度不低于1.5米,或用石灰水對主干涂白來減少樹體受外界溫差的影響,避免樹干裂致死。
五、土建與綠化交叉施工容易出現的問題
由于趕工期或其他原因,土建與綠化由不同單位交叉施工時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在砌筑路邊石、植物護框等細小環節上。路邊石一般使用石材或預制混凝土制品,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必須按要求在路邊石內側(即綠地內)接縫處用混凝土加固,保持穩定。但混凝土的形狀和尺寸在達到穩定的前提下應加以控制,能夠使草坪或色塊等植物在正常生長后達到郁閉,不出現缺苗現象。路邊石還應向栽植地面引導雨水,要注意周圍部分的排水坡度和約束能力,提前設置導水假接縫等。公務員之家
植樹護框在制作過程中基礎不要超過設計標準,以免縮小栽植面積,植樹護框內混凝土及碎石在栽植前要及時清除。而有坐凳功能的植樹護框,因高度多在地面0.5米左右,影響到植物的栽植深度,必須嚴格按照先做護框后植樹的施工順序,避免因樹木栽植過深造成死亡。已有樹木護框或樹穴邊緣石需要更換時,應結合樹木根系的生長情況,確定護框大小和地下深度,不要為了護框美觀而砍斷側根,發生風雨過后樹木傾斜甚至連根拔起的現象,使綠化成果毀于一旦。
參考文獻:
- 上一篇:成人遠程網絡教育綜述論文
- 下一篇:剖析電力調度故障報警系統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