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園林中運用狀況及決策
時間:2022-11-12 06:21:00
導語:植物在園林中運用狀況及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植物在園林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它是組成景觀的主要角色之一。中國被譽為“植物王國”,也曾被稱為“世界園林之母”,擁有的植物種類在3萬種左右,居世界第2位,在歷史上也為世界園林提供了珍貴的植物資源。
1園林植物觀賞特征
1.1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顏色包括花色、葉色、果色、干色等。不同的花色、葉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植物配置變得豐富多彩;不同花期的種類配置,可使觀賞期延長。
一是花色。喬灌木的花多濃艷,草花則較淡雅,常見的花色有白色、紅色、黃色、紫色及藍色等。常見的白花植物有廣玉蘭、茉莉花等;紅花植物有山茶、石榴、桃等,黃花植物有迎春、連翹、黃蟬等;紫花植物有紫荊、紫藤等;藍花植物有藍目菊、矢車菊等。不同花色、不同花期的觀花植物配合,使得園林景觀美不勝收。二是葉色。在綠色植物中,根據不同種類的葉色大致可分為嫩綠、淺綠、深綠、暗綠、藍綠等。常見的嫩綠葉植物有饅頭柳、金銀木、刺槐等;淺綠葉植物有合歡、懸鈴木、七葉樹等;深綠葉植物有構骨、女貞、柿樹等;暗綠葉植物有油松、雪松、麥冬等;藍綠葉植物有白扦、翠藍柏等。
此外,還有很多種色葉植物,是秋季園林的主要造景植物;斑葉植物在綠化中也十分盛行,大大豐富了景觀色彩。三是果色。秋季果實多與紅葉、綠葉搭配,成為秋季的主旋律。綠色植物中常見的果實顏色有紅、黃、藍、紫等。紅果植物有枸骨、枸杞、石榴等;黃果植物有銀杏、金橘、木瓜等;藍果植物多為烏飯樹、十大功勞、海州常山等;紫(或黑)果植物有女貞、桑果、紫珠等。四是干色。樹干的色彩和質地也是植物觀賞的一個特色,不同的類型可呈現不同的觀感。樹干色通常分為灰白、綠、紫、褐等?;野咨邪讟濉意從镜?綠色有竹、槐等;黃色者有黃金碧玉竹等;紫色有紫竹等;褐色(或紅褐)有紫薇等。
1.2植物的形態
一是葉形。植物的葉有單葉和復葉2種,但葉形各異。單葉中主要的觀賞類型:柳杉、雪松為針形;竹為披針形;紫荊、睡蓮呈心形;樟、杜鵑呈卵形;鵝掌楸為馬褂形。在復葉觀賞中,有羽狀與掌狀之分,如十大功勞、月季為羽狀復葉;七葉樹、重陽木為掌狀。二是樹冠。姿態婀娜、樹影婆娑等優美的詞語形容的就是樹冠的形態,它們是植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觀賞的主要部分。樹冠各異,如落羽杉、木麻類等樹形的樹冠呈柱形;雪松呈傘形;櫻花、梅花為球形;櫸樹呈杯形;垂柳為下垂形;合歡呈波形等。三是枝干。一般樹冠外形是由植物枝條構成的。因此,植物分枝的數量、長短及枝條角度等都與植物的美觀有密切關系。如上向性的枝條有側柏、美國白楊;下垂性的有垂柳、龍爪槐等;水平性的有柳杉、云杉等;匍匐性的有柳春、枸杞等;攀援性的有紫藤、薔薇等。
2植物造景中存在的問題
園林植物造景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師法自然,宛如天開”,但在實際的配置中往往忽略了如何去營造,導致了盲目地種植,無視其中的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及實用性原則。
2.1設計者對植物缺乏了解
歷史上,中國古代園林中建筑、假山的比重較大,對植物的運用比較趨于程式化。同時,景觀設計和栽植設計在中國屬于剛剛起步的行業,人們對植物設計的重要性理解不夠,在實踐中缺乏栽植設計經驗。設計師通常把這方面的工作交給不了解設計意圖的園藝工作者,或者自己去苗圃挑選一些常見植物應付了事,導致花色、花期掌握不準,樹木配置沒有層次性,模式單一,沒有變化。這是造成目前栽植設計千人一面的現狀的主要原因。
2.2輕視自然美而重視人工美,看重形式美而忽略場地功能
植物本身具有各自的形態和自然美,通過人為修剪也能塑造規則的形態,具人工美。不同的綠地恰當地表現植物景觀的自然美,同時結合人工美可起到較理想的效果。然而,一些地方不分綠地大小、性質,凡是樹都修剪整形,植物材料變成了塑造幾何形體的載體,以此突出其出色的園林建設和管理水平。過多的人工修剪破壞了植物的生理生態,也不利于環境改善。另外,過多采用人工造型,使植物喪失了自然美,造景單調乏味,功能混亂。
2.3造景植物種類貧乏
特別是北方城市,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的廣植速生、經濟植物造成優秀園林觀賞植物的缺乏。目前,在我國城市里應用的植物品種有限,例如北方地區仍以楊、柳、榆、槭、丁香等為主,習慣于引植現成種類,未能重視就地取材,開發選育適合本地區的綠化物種。
3植物造景改進對策
在現代園林綠地中,植物造景應該充分表現出時代的獨特風格和特征。應在吸取古典園林造景精華的基礎上,勇于創新。
3.1科學性適地適樹,選用鄉土植物
不同植物對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空氣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營造植物生長所需環境方面要特別注意。在城市土壤中,多磚礫瓦塊、鋼筋水泥、石灰,很多是建筑土壤,一方面要選擇對這種土壤抗性強的樹種,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改良這種土壤。綜合看來,鄉土樹種有著天然的優勢,有利于形成較穩定的體現地方特色景觀,展現城市獨有的地域文化。
3.2生態性合理密植,注重物種多樣性
植物造景強調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來滿足數量和多樣性的要求。由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組成的復雜混交的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可以得到較大葉面積系數,從而得到更大的生態效益。這樣也滿足了物種多樣性原則,維持了園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
3.3目的性引種馴化,研發新品種
設計中有規則式和自然式的均衡,一般通過植物的體量和數量設計來達到均衡。但是目前的園林植物種類很有限,不能滿足設計者的應用要求,因此適量開發新性狀品種十分重要??v觀園林植物育種的歷史和現狀,除了傳統的引種馴化、選擇育種、有性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技術和方法外,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的相關技術和方法,也被引入園林植物育種過程中。此外,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搭載的空間誘變及離子注入誘變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園林植物育種中。應該充分運用這些技術,做好新品種的培育。此外,要有的放矢,即園林設計師與園藝師相互溝通、合作,使得新品種的開發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實際需要。
- 上一篇:高速公路施工監管難題以及決策
- 下一篇:國內旅游市場營銷狀況以及決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