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討

時間:2022-02-16 09:28:35

導語:“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討

摘要: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課程的內容設置和考核方式,存在課程設置定位不明確、教學模式單調、教學內容乏味、教學環境單一等問題。應用教育學、社會學、景觀設計學等相關理論,提出了注重實踐性及多元化的教學改革原則,以及優化教學內容、轉換教學方法、改進與細化考核方式等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法。

關鍵詞:景觀設計原理;教學改革;高職院校

引言

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以培養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術和具備一定實踐基礎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開發環境藝術設計人才,主張提升實踐的基本技能,教學上堅持以藝術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形成獨特的教學體系。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更高的期望值,原來強調書本知識與強化訓練相結合的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對課程設置的優化處理,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構建出一系列合理的評價機制,已成為高職院校中景觀設計專業改革與發展的關鍵一環。

一、“景觀設計原理”課程在高職院校中教與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1.定位不明確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不合理,課時不充足,開課周期晚,是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教學所存在的普遍現象,一味地模仿普通高校課程,形成了實踐教學環節比例大幅度縮減的“濃縮版”。

2.單調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完全遵循教材中的內容,課堂以講授為主,學生課后不斷練習,這是多年來教師與學生形成的應試教育模式,形式單調乏味。最終學期末的考核評價往往采取筆試或課程命題設計的形式進行評定,手段單一。

3.乏味的教學內容。規劃的教科書更新速度較慢,且更新后教材的主要內容基本沒有變化,導致教師所講授內容有局限性,相對滯后,教師的教案與課件內容陳舊過時。

4.單一的教學環境。景觀設計原理課程大多集中在教室授課,實踐教學環節嚴重不足,學生在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應用。

(二)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

1.學習主動性缺乏。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在高中階段培養起來,應試教育導致被動學習,學生學習進取心不強,因此他們對于理論課的學習多有排斥。

2.學習交互性缺乏。學生感到教學形式單一,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教學過程中難以形成教與學的互動。

3.實踐環節缺乏。學生感覺只要作業完成了就萬事大吉,對做作業的過程不重視,與教師進行方案交流和匯報的機會較少,且參與實際項目的機會更少,導致在畢業后對實際項目難以應付。

二、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教學改革措施

(一)課程設置要明確

在不同專業設置的背景下,各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課程的定位也有所區分。類型從一般掌握到熟練掌握,選修到必修,輔修課程到核心課程。在教學中,應該以景觀理論知識為基礎,從景觀概念入手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另外,可根據課程設置的不同定位,安排合理的教學周,并對理論和實踐環節合理分配。在教學環節,應注重對景觀理論教學中設計理念的培養和對基本概論、設計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獨立設計、繪制方案、匯報方案的基本能力。同時,在課程階梯定位中,使學生逐步熟悉、了解、掌握一些景觀設計的技能。

(二)優化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根據景觀設計領域的需求進行,以滿足服務學生就業為導向,更新專業知識,以技能突出發展為教學宗旨,不斷優化。滿足學校基礎教學的需求,突出實用性的課程,有條不紊地推進教學。

1.對專業知識的鞏固。教材更新速度較慢是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景觀設計專業領域,教材不能完全代表這一領域的專業發展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設置課程內容時,教師應立足于幫助學生了解該領域和行業發展趨勢的最新信息。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使用報告、文件,或邀請從業人員開展專業講座,讓學生多聽、多看、多了解景觀設計的實際案例,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專業的魅力。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還可以介紹一些經典案例,也是業界最前沿的作品,了解尖端的、完整的、新穎的知識,既開闊眼界,提高專業認知水平,又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與學習的積極性。

2.對技術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的畢業生更多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論型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多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中,大部分可設置實際案例作為教學內容。例如在已掌握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后,可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景觀設計項目,通過專題模式分析,循序漸進地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設計,從對作品分析剖析,到獨立設計、小組討論、綜合評價,逐步提高學生發現、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案例選擇應該注重典型性、整體性、可操作性,而且要關聯到不同類型的景觀設計,如城市公園設計、城市廣場設計、住區景觀設計、庭院景觀設計、濱水景觀設計和道路景觀設計等。當前生態景觀日益受到業界的關注,即軟質景觀(植物類,水景類)正日益受到廣大景觀設計師的青睞,但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課程相關內容的容量要比普通高校低得多,因此分析認知樹木的軟質景觀與植物部分在教學中常常被忽略甚至取消,導致學生不能獨立完成實際項目中的植物配置內容。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應注意到這個現象,需要保證學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常用園林植物知識。3.對校企合作的廣泛開展。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校企合作是一個必要的途徑。高職院校應加強與景觀設計公司的合作交流,簽訂并完善一系列合作協議的內容,努力實現“全方位”對接的教學與實踐。學??衫迷O計公司項目多且實用性強、從業人員專業技能過硬等特點,定期派部分學生到公司內進行階段性實習,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實習,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到社會對本專業技能的需求程度,社會需要怎樣的行業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學生通過參與實際工程的設計,設計水平和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實現校企合作的宗旨“實踐演練”,可以使學生學習更貼近社會需求,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

(三)教學方法的轉換

高等職業學院培育的是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也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必然的選擇,在確?;A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拉近課堂與職場的距離。

1.縮減“照本宣科”,增加“教學案例”。教學案例一般都是一些實際設計項目,從中包含的工程不一定是一個大型綜合性的,但可以把項目分解成相關的小案例和知識點。在案例分析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提倡分組合作,以培養今后工作的團隊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評價最終結果。通過這種模式的學習,學生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教學實例中分配教學任務。在教學實例中找出景觀設計項目中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解決是必要的,但如果這一環節被忽略,很可能會導致缺乏課程內容的連續性,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得到全面的鍛煉。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積極引入完整的任務,通過認真參與完成設計任務書的全過程,學生真正體驗到在項目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知識點和任務量,了解到什么是良好的工作流程,以此培養學生規范的工作和學習習慣。如景觀設計工作程序流程如圖1所示。通過完成該項目,力爭使其中的景觀設計理論知識貫穿成線,形成一個個知識點,使學生整體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也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錘煉,從而形成一個順暢的學習通道。

3.在任務分析中提高技能。當課程教學進行到最后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能。這時,可將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利用校企合作機制,將景觀設計公司某項目階段性的任務用作業任務書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組分塊設計,最終組合成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而后將學生們做成的設計方案與設計公司的最終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學生的作品與實際工程的差別便一目了然,然后給學生分析哪些地方做得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在分析的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員都進行自我評價,教師進行點評,逐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方案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四)考核方式的改進

考核方式的改進是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考慮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應加設專業技能訓練的評定,將以往形式單一的、以圖紙審美為主的考核評審標準替換掉,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評定標準。

1.實踐性的考核標準。所謂實踐考核標準,就是在不同類型的作業考核中側重點有所不同。一般來講,景觀設計原理課程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對圖紙的美觀性和藝術性往往占據考核重點,而對于景觀設計的實際工作流程、技能應用、材料與工藝的運用等方面考核性較弱。目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如果與普通高校藝術生比理論知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明顯存在著差距,但如果從工作的實踐性上比,應該有一定優勢。因此,將考核標準向實踐性轉移,不僅客觀反映出高職學生的技能特點,還能引導學生在課程中多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這會在整個課程設置中起到一個教學風向標的作用。可見,高職景觀設計原理課程的核心考核內容,應該注重設計思維展現、設計方案表達、圖紙表現等。可根據課程的階段性區分考核的內容,例如,設計思維展現的評判,可以在整體設計思路的合理性與美感上加大權重;設計方案表達和圖紙表現上,則可以在軟件技能、工程技術等層面加大權重。

2.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在景觀設計原理課程中,無論采用哪種考核評判方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都是考察重點。客觀反映出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目的。在常規原理課程的考核中,多以隨堂練習和課程專項練習為主,所以建議加大課程專項練習的比重。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景觀設施內容章節后,可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如考察公園、校園、廣場和碼頭等景觀設施,引導學生對此類設施進行仔細觀察,對某些景觀節點進行優點和缺點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改善對策,最終完成一個完整的調研報告,如圖2所示。通過這項實踐練習,可以使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對實際的場景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刹扇¢_放式考核,組織課程作業展,邀請第三方參加考評。如聘請景觀設計公司的人員對作業進行整體思維邏輯、表現能力等評價,作為教師最終評判的參考意見,使得考核方式更具綜合性和客觀性,同時也可以更科學更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科的良性發展。3.細化考核內容。在課程考核中應緊密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企業實踐基地項目設計知識涵蓋面廣的特點,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思維創造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的考核與實際項目相結合。例如,兩個學生的成績同為90分,在考核內容中可以設計題型來考查哪位學生在認知性方面較強,哪位學生在創造性方面更出色。對考核內容的細化,可以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看清自己的優缺點并自覺有針對性地改進,有助于為今后的實踐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可以更準確地找到學生的優勢與劣勢,今后不斷針對學生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

三、結語

從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課程發展體系的構架進行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已經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各項素質的提高、本專業在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著重要意義,其重要性決定著高職院校在這個專業上的生存與發展。本文提到的四項教改措施還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同時我們也期待此類原理課程的改革能夠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高職院校的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應該具備突出的實踐特色,教學改革是需要學院、教師、學生和社會共同努力的一項任務,促使教與學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完善,構建一門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特點、學習模式、技能層次的實踐理論課程,推動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原理課程邁向一個更高的階梯。

參考文獻:

[1]冀鳳全,趙茸.景觀學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建筑,2009,(34).

[2]王麗嫻,龍松亮,章晶晶.案例教學在建筑學景觀設計原理課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20).

[3]杜彥玲.職業培訓課程建設要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06).

[4]李向北,余治富,趙亮.某大學景觀建筑學碩士學位課程及教學方式[J].山西建筑,2010,(22).

[5]趙艷,卞廣萌.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改革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0,(19).

[6]周勃,任亞萍.項目實訓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03).

[7]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8]徐進.關于景觀設計學科教育的探討[J].裝飾,2005,(04).

作者:高楠 單位: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