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茶園景觀設計及環境品質分析
時間:2022-11-24 11:26:48
導語:生態茶園景觀設計及環境品質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茶園是一種因地制宜的園林形式,有自然生長的原始植被,有基本的地形框架,保留著原始的動植物資源,是自然景觀和田園風光的完美結合。在景觀設計中,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運用各種美學知識,結合生態效益,對茶園進行改造,提高整個茶園環境的質量。本文將從生態茶園景觀設計的應用出發,分析設計原則和方法,分析存在的問題,提高整體的環境質量。
生態茶園的建設,既可以為人們提供觀光資源,也可以為市場供應茶葉原料,是一個效益比較高的建設項目。但在實際的建設中,生態茶園的建設相對較少,由于起步時間短,文獻中對該建設的研究也比較少,不能為生態茶園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沒有發揮相應的指導意義。再加上景觀研究分析更加雷同,不能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需要繼續加以研究,做好理論方面的探討。
1生態茶園景觀設計
1.1景觀設計的思想和原則
第一,景觀設計理念。景觀設計理念是景觀作品的主導,決定著景觀作品的內涵和價值,賦予了作品的精神文化和風格特點。理念是整個作品的主旨,通過各種規劃形式,呈現最終的表達效果。生態茶園的景觀設計要以茶文化的傳播為主題,植物選擇要以茶葉為主導,可以輔助一些其他的植物。并且需要在茶園中增設一些園林式的建筑形式融入整體的設計之中,使得自然和人為景觀形成和諧有序的統一,建設一個綠色、生態的環境,給觀光的游客一個全新的體驗,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生態茶園。例如在云南普洱的茶園,由于當地的生態環境相對較好,有自己的茶葉種植和采集習慣。在建設中,要盡量減少對原植被的破壞,結合當地的民俗習慣、對茶園的形式進行民族化生態茶園的建設,可以打造一個開放式的、體驗式的、具有生態療養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的集約型農業帶。使游客在進行觀光時,可以領略這些特色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充分體驗茶文化的內涵,實現生態茶園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第二,創造輕松淡雅的氛圍。茶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類型多樣,品茶更是一件雅事。品茶時,總是與道家文化相結合,焚上一炷香,配合高雅的琴音,創造寧靜悠遠的氛圍。而生態茶園的建設也不例外,可以在滿足功能的需求下,進行審美和精神的表達,進行文化的挖掘,從而使生態茶園從一個毫無生命力的物質空間上升為一個有藝術內涵和價值的藝術杰作。茶本身所蘊含的“淡然清雅”的本性決定了飲茶和種植茶園的某些屬性,給以一種超脫俗世、寧靜淡然之感。因此,在茶園風格的塑造上,要創造相應的氛圍。第三,設計的原則。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因地制宜。茶樹一般都是大面積種植,所處的環境比較復雜多變,在設計時要根據科學的原則進行合理的分區,根據地形地勢、光照和氣候確定種植密度,采用合理的排列方式,這樣在修剪之后,可以使整個茶園保持一個統一和諧的美感,讓人感覺舒適,盡量減少對原有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原有的環境基礎上進行加工,減少人工雕刻的痕跡,使整體景觀渾然天成。另一方面,要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原則。設計時,要考慮施工環境的整體布局,保證整體景觀效果的一致性,避免出現過度的分裂,做好分區之間的自然過渡,增設適宜整體環境的施工設施和景觀建筑,豐富生態茶園的多樣性,盡量使茶園和周圍的建筑融為一體,使整體的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景觀一致性不僅是要求外部景觀的協調性,還要求內部主旨和表達效果的一致性。再者,要遵循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原則。設計要全面多樣,生態茶園自然要以茶樹為主導,同時可以加入一些當地的文化特色,例如鄉土植被、人文歷史、民風民俗等。實現生態茶園和當地人文氛圍的結合,實現自然和人文的統一。同時設計中也要注意功能性原則。在茶園的設計中,可以體現多種功能,蘊含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的方式,構建有機循環的經營模式,例如“牧草-昆蟲-禽畜-沼氣-漁-有機茶”,宣傳生態的模式,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也可以應用體驗與參與性的原則。在生態園林的建設中,最吸引游客的方式就是可以直接親身體驗。例如生態草莓園的建設,既保證了草莓的供應,另一方面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進行休閑娛樂的場所。在草莓成熟的季節,游客可以進去參觀,進行草莓的采摘,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收獲了輕松和快樂。生態茶園的建設也是如此,可以開設一些游客可以親身體驗的一些項目,可以在過程中體驗樂趣,享受愉悅的度假。在茶園的日常管理中,游客可以進行整枝、修建等方面的體驗活動,也可以了解到茶葉種植的一些習性和注意事項,滿足游客的需要。
1.2設計分區與布局
在生態茶園的分區中,盡量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景觀設計更加貼近自然,符合實際。根據人們服務的需要,在設計中可以將整個生態茶園分成入口服務區、專業生產區、茶園觀光區、休閑娛樂區、生態防護區。景觀設計的元素可以在其中進行充分的應用。在入口處,可以放置一些當地有特色文化的代表物,例如普洱茶的一些突出的代表物,可以在上面進行題字,表達美好的祝福寓意??梢宰龀刹鑹氐脑煨?,有一定的古樸韻味,在茶壺中引進一些活水,水從茶壺里面流出,下面做成水池,可以在里面養一些魚類。該區域的植被要以矮小植被為主,以當地特色的植被為主,不能影響游客的視線。專業生產區,這個是茶樹的主要種植區,面積大,在設置中要遠離其他區域,為茶葉生產提供良好的環境。但是也要考慮生態茶園的開放問題,可以劃分小部分的觀賞區、體驗區,其他部分不能隨意進入。這部分觀賞區域,進行茶樹種植可以相對降低密度,拉開間隙,給游客充足觀賞的區域,減少人為的破壞和踐踏。觀光區,游客進入次數多,因此這部分的設計中要更加體現為游客服務的理念。這個區域可以進行觀賞和品茗。這個區域也主要是以茶樹的種植為主,加入更加多元的景觀元素,放松游客的壓力,營造輕松的氛圍??梢泽w現“天人合一”的思想,茶樹種植要按等高線進行設置,道路依地勢進行修建,總體來說就是因地制宜,空間形式要足夠敞亮。通過這個觀光,游客可以放松心情,在茶技師的指導下,可以按流程完成采茶的項目,了解采茶相關的知識。設計應該有一定的形式美,通過各種形式線條的應用,增加景觀的韻律和動感,避免過于死板。充分發揮景觀元素的多樣性,例如線條、植被、色彩等,增加景觀的變化,消除單一的形式,避免人們產生審美疲勞。休閑娛樂區以服務大眾為原則,設計盡量符合人們的行為習慣、能夠保護人們的安全即可。生態防護林的區域還是以生態整體性為主,減少對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為茶樹種植提供一個好的生態環境。一般采用群植的方式,利用稀植造林的方式,進行防護林混交擴建。人工區域,在道路兩旁的植被一般以較大的植被為主,可以配以適當的花灌木,根據地形,確定種植的密度,最好給人以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實現兩種植被的結合,可以形成獨特的“林中穿路”的特色,在植被繁盛的季節,各種各樣的色彩能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2生態茶園景觀環境品質分析
2.1空氣因素
在茶樹種植中,對空氣質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說,空氣中會存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在濃度的影響下,會造成急性的傷害;如果濃度較低,也會形成慢性的危害。尤其是氟化物除了對茶樹造成影響外,還會通過葉片的吸收在葉片內形成聚集,人們食用后,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一般來講,引起茶葉氟中毒的除了土壤,空氣也是重要的因素。并且,這種污染物又常常會聚集在葉片的表面,形成沉積。人們在喝茶時,一般不會清洗,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結合對茶園環境的空氣檢測,要求對空氣中相應的污染物進行限制,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生態的理念,提高綠色覆蓋率,建設生態茶園。在生態茶園的建設中,引入多樣的景觀植被,加入多樣的生態項目,例如防護林的建設,其他植被的移栽,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物種的多樣性,而且能夠凈化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進行新陳代謝,提高了茶園的空氣質量,提升了茶樹的生長質量。
2.2土壤因素
任何植物的種植都離不開土壤,一個好的土壤條件是提高茶葉質量的基礎,是安全生產的基石。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土壤受污染比較嚴重,污染源來自于各個方面,包括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污染、污水排放和固體污染物的污染、占我國總耕地的面積大,影響范圍廣。茶葉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受土壤污染的狀況也比較嚴重,污染類型多樣。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民經常使用農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農藥殘留比較嚴重,百分之八九十會進入土壤,影響土壤的質量,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直接影響了茶葉的產量。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土壤受農藥的侵蝕更加嚴重,而且還發現了禁用農藥的使用,嚴重威脅到茶葉產品的質量安全。生態茶園的建設,為該問題的緩解提供了契機,它不僅在景觀上對茶園建設進行了豐富,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生態生產的理念,改變了傳統的種植經營方式,減少了對化合物的使用。例如循環的生態模式,應用的是生態的肥料,提供的是天然的養料,提高了各種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了有害農藥的使用,保證了茶葉的質量。但是這種生態的生產模式還沒有大規模的使用,導致目前茶葉種植土壤問題比較嚴重。
2.3灌溉水元素
在茶葉種植中,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多,需要一定的灌溉水。但是近年來,隨著工業污染的加劇和生活用水的污染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各地的水資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含有污染物的水資源進行灌溉,也會對土壤條件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國季節性干旱比較嚴重,雖然茶樹是旱性作物,但是對水分的需要也是比較嚴格的,但是許多茶園的灌溉條件比較差,水污染比較嚴重,生態茶園的建設雖然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緩解的作用。大面積的景觀建筑,會增加涵養水源的功能,形成一個局域的水循環系統,從而減少干旱對茶樹種植的影響。
3結語
生態茶園的建設,優勢多,功能明顯,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體現。在茶園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嘗試新的種植生產模式,減少傳統種植的弊端,提高茶葉的生產質量。
作者:郭平平 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參考文獻:
[1]汪航.漢中西鄉棗園村觀光茶園景觀規劃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何東進,洪偉,胡海清等.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景觀空間格局變化及其干擾效應模擬[J].生態學報,2004,24(8):1602-1610.
[3]李鳴文.觀光茶園景觀設計研究理[D].湖南農業大學,2008.
- 上一篇:城市河道生態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 下一篇: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造景理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