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時間:2022-05-29 03:56:26

導語:平面鏡教學設計案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平面鏡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1.重引入輕松入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有趣味性的人和事,本課中通過“萌娃照鏡子”視頻,引入新課,符合初中生孩子的心態,學生在開心的同時觀察平面鏡成像。寓教于樂,學生在放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課堂參與度。再向學生介紹梳妝鏡、水中倒影、平滑金屬面、平板玻璃都可以看成平面鏡,介紹平面鏡可以成像,引出課題,讓學生明確方向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

2.重難點引導突破

通過小孔成像與平面鏡成像對比。讓大家試試,蠟燭在鏡中的像,能不能也用光屏接收到呢?老師演示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還是實像,前后移動光屏,學生觀察并初步判斷平面鏡成的像能被眼睛看到,但不能呈現在屏上,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實像與虛像的差異。這里與書本的探究順序有些差別,是讓學生一開始認識到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有助于學生攻克本節課的難點。用三個問題導向引發學生思考。問題1:如何比較像與物的大???問題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問題3:如何比較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學生思考,用桌上器材做一做,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里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琢磨這些問題。突破問題1:師:若將其中一只LED蠟燭作為物體A,你們如何比較A的像與A的大小關系?A的像是虛像,虛的物體和實際物體怎么比大小呢?生:用一個相同的蠟燭B來替代A的像。師:為什么會想用蠟燭B來替代A的像呢?生:A在鏡中的像是虛像,虛的物體和實的物體沒有辦法比較,只有兩個實際存在的物體才可比大小,所以想到用一個相同的實實在在的蠟燭B來替代A的虛像。師:很好,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用蠟燭B來等效替代A的虛像。師:可是我們通過平面鏡觀察只能看到蠟燭A的像,但是看不到蠟燭B呀?看不到,無法將B放在像的準確位置上。突破問題2:生:不用鏡子,用玻璃板。師:為什么舍棄成像清晰的鏡子,選用玻璃板呢?生: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蠟燭B。師:蠟燭B放在哪里?生:移動蠟燭B直至與A的像重合,蠟燭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師:很好,用玻璃板輕松確定像的位置。突破問題3:師:如何比較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生:刻度尺測量。師:為了準確測量,可以記錄下物、像、玻璃板位置,再測量距離,所以我們還需要什么?生:白紙。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突破了這三個問題。教學過程中,避免了教師滿堂教,對學生的評價也會更關注物理方法,學生間合作,語言表達力,自我表現力。

3.重實踐自主探究

若完全放手讓學生探究,難度大;若照本宣科,學生只會變成一個執行者,不知設計意圖,不知器材選擇,難以鍛煉思維,所以采用半開放式,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攻克難點,從而有效的開展探究活動。有些地方沒有硬性的限制,使學生思路更開闊,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放手讓學生自主實驗,自主思考,教師也會欣喜的發現學生的能力是可以勝任探究任務的,而且不給他們條條框框時學生的思維也會發散開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再單一,從注重評價學生獲得物理知識本身轉移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和隱含在其中的思維方法和獲取知識的體驗。

4.重分析總結規律

通過分析數據,讓學生糾正錯誤的前概念,讓學生認識到靠近或是遠離平面鏡,鏡中像大小始終不變。這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點,通過實驗驗證,更容易讓學生信服,造成思想上的沖擊,認識到人的感覺有時是不可靠的,隨后學生自己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5.重應用回歸生活

從生活中簡單現象總結出物理規律,并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在生活上,從水鏡到古代的銅鏡再到現在的玻璃鏡子都是應用了平面鏡可以成像的特征,水果店里的鏡子成像可以擴大視野,將空間放大一倍;在醫學上,牙醫利用平面鏡成像可以看清牙齒的背面;軍事上例如潛望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徑,在水里也能觀察水面及岸上的情況。當然凡事有利有弊,平面鏡成像可以服務人類,但若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光污染,如玻璃幕墻反射的強烈的光造成短暫的視覺影響,容易引發事故,或是反射的光進入住戶屋內,夜晚恍若白日,影響休息和睡眠。問題1:大巴夜間在高速公路行駛時車內不宜開燈。問題2:平面鏡在測視力時的應用。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也非常希望用努力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實際中的問題,學生之間的互動,思維的互融,是真正智慧的碰撞和升華。好的學習效果,離不開對重難點的突破,優秀的教學設計是我們的突破策略,因此,教師需要分析教材,從學生的視角做好學情分析,讓學生自主探究真正落到實處,希望借助好的教學設計這塊肥沃的土壤找到學生的增長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中漸進式突破難關,在團隊合作中相互扶持與促進。也愿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忘初心,在關鍵的教學設計中收獲滿滿。

作者:黃燕 單位:蘇州市相城區蠡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