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繪本視域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01 11:14:42

導語:淺談繪本視域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繪本視域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繪本的融入能夠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繪本的趣味性為學生帶來了歡樂,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生動有趣。繪本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良好輔助方式,教師可借助繪本開展教學,向學生滲透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觀念。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繪本;教學

設計傳統的說教式教學使道德與法治課枯燥乏味,學生興味索然,而繪本以其生動形象的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富有童真童趣的繪本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再現了道德與法治情境,讓學生從中明白人生的哲理,提高道德品質,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一、引入繪本,創設教學情境

繪本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設計精美,有豐富的題材、深刻的內涵,極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可以講繪本故事的方式引入課程,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感悟與思考。以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我愛爸爸媽媽》教學為例,課程旨在使學生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和付出,懂得感恩。教學中,教師先以歌曲《爸爸去哪兒》導入,接著展示繪本《我爸爸》,學生對繪本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教師要求學生看完繪本后思考“我”爸爸的特點,并引導學生抓住爸爸的外貌、著裝等方面展開說話練習。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為學生展示繪本《我媽媽》,并布置了“認識我媽媽”的看圖說話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看繪本故事,體會到爸爸媽媽的偉大無私,懂得要感恩父母的付出。上述教學,繪本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所要學習的內容,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又培養了學生的多元化思維。教師將繪本引入課堂,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而且為教師的施教增添了更多活潑生動的元素。

二、滲透繪本,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最適合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期。因此,教師要依托繪本運用情境教學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將繪本與文本知識相結合,在課堂中加大繪本的滲透力度,充分發揮繪本輔助教學的作用。以《幸福一家人》教學為例,課程目標是幫助學生感受家庭的幸福。教師在課前為學生配圖講解了繪本故事《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生動有趣的配圖加上教師富有激情的講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教師講解完這個故事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有的小組認為要保護動物,這一觀點雖然沒有錯,但顯然脫離了文本主題,教師及時給予糾正。有的小組認為一家人要相親相愛,教師對此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人僅有被愛是不夠的,對他人付出愛才是真正的幸福。繪本教學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興趣。所以,教師要利用繪本故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繪本中感受課堂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思考中感悟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訓練應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繪本學習經驗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繪本自主學習,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將知識經驗轉化為技能。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告別小馬虎》教學為例,課程目標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實際行動告別“小馬虎”。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繪本學習經驗,所以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并給每組分發一本繪本故事《粗心的小木偶》,讓小組長組織組員閱讀繪本,大膽發言,說出自己對故事中小木偶的看法。學生討論完畢,教師讓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陳述自己的看法及由此得到的啟示。教師大膽放手訓練學生的繪本應用能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更鍛煉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師運用繪本輔助教學的最終目的仍需落實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引導學生解讀內容,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繪本獨特的育人優勢,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與堅強的品質。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運用繪本輔助教學,能讓學生更易于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樹立規則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作者:李嬌 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