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課程設計對學生能力的影響
時間:2022-01-12 03:57:37
導語:試議課程設計對學生能力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精選科學的教學材料
學生對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而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把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學生顯然是不可能的。要利用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現有的知識水平盡可能多的使其掌握有用的知識經驗,當好學生的學習導師,教材必須科學精選。教材的精選要把握以下這些原則:第一,教材內容應隨學科的發展做及時的更新。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行業的出現或快速發展都會帶動相關學科知識的更新,而且更新速度之快往往難以想象,比如電子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要使學生與行業崗位實現零對接,作為教學的材料就必須最大限度的關注到最新的學科發展動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訪談、或親自到一線企業考察等多重方式更新知識結構,實現更廣泛的遷移。實踐也證明,相對陳舊的書本教材,學生對于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內容還是很有興趣的。第二,教材的選取要為完整的教學過程服務。更新教材,并不是簡單的讓學生“看熱鬧、聽故事”,好的教材必須能為學生的遷移創造條件。一方面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要闡述基本的理論和原理,另一方面還要典型的案例和豐富的變式練習,為學生的遷移提供必要的條件。
2優化教學過程
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才能最大程度的促進學生遷移的發展呢?這就要求對教學的過程進行合理的優化。首先,教學的內容要優化。各知識和技能點要具有合理的邏輯聯系,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各知識點是相互關聯而不是相互割裂的,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網絡化的知識體系。第二,知識的傳授要按照從一般到個別,從抽象到具體的組織原則。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反饋明確哪些知識點放在前面,而哪些則該放在后面,并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一般可將概括性高、遷移價值高的知識點放在前面,將變式練習放在后面。第三,教學方法要優化。教學方法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最佳的教學方法。要提高職業教育的課堂效率,養成學生遷移與運用知識的習慣,要將多種教學方法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例如,角色扮演法,適用于難以安排實習任務的實踐過程,可以利用仿真設施或軟件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操作訓練,教師則擔當好場外指導,引導學生由簡單的模仿到逐步的遷移;項目教學導向法,適用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師在和學生共同完成項目活動的同時,既要求學生表達觀點又要求動手實踐,從而給了學生有充足的學習遷移的機會??傊?,教學方法的優化要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達到職業教育對技能的培養目標為基本原則。
3恰當的反饋與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定是一種必要的反饋,大量事實證明,學習效果的反饋與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習動機。關鍵是在教學的各環節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科學,也就是要注意評定的方式。有研究表明,對成年人的反饋,可以強調完成設定目標的75%,也可以強調舉例目標完成還有25%,而前者的分析思維、成績及自信心都顯著提高。一般情況下通過給學生評定等級、分數可以表明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不恰當法評價方式反而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就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因此終結性的評定是不適合的,應對學生也進行科學的過程化的評定,即將學習的過程進行合理分解,分階段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過程表現特別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在評定時加上適當的評語,給學生向目標邁進的反饋。例如,對甲等成績評語為“不錯,繼續努力”等。另一方面,提倡學生通過互評和自我評價來監督自己的進步情況。
4結束語
職業教育要把學生培養為合格的“職業人”,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成長為各行業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教會學生遷移。尤其是在課程設計及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從上述各個方面做充足的教學準備,創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途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遷移意識,訓練學生的遷移能力。使學生理解一般性原理,在多情景下應用所學知識,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策略和學習方法,具備優秀的知識素養和職業能力,以順利解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
作者:穆煒煒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熱工過程控制系統課程教學創新
- 下一篇:職校健美操課程設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