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建筑空間設計解析
時間:2022-08-03 10:07:25
導語:城市軌道交通建筑空間設計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體化建筑公共空間是城市軌道交通場站交通空間與其周邊城市功能空間的聯系媒介,其設計質量事關軌道交通建筑是否與其周邊開發建筑協調。在本案,筆者從城市性角度,解析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功能及設計要點。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設計要點
為了適應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城市軌道交通日漸發展起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開發中,公共空間普遍存在整體功能失調且脫節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設計問題。據此,筆者首先解析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功能,再探討其設計要點。
一、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功能
在城市逐漸向復合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的背景下,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表現出復合化、集約化、公共性及開放性的特性,同時其建筑單元空間的特征一般會影響到建筑單元空間的功能組織,具體如下:(一)整合建筑單元空間。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目的是使軌道交通建筑與其站域周邊建筑形成存在關聯的整體,從而協調局部功能單元與整體的關系。據此,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應是空間結構有機復合化、城市功能相互滲透的城市空間體系。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其需要承擔城市公共活動的功能,因此功能定義上要求其具有相當的彈性及在前期策劃中進行定量研究。(二)轉換與緩沖人流。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交換性帶來的運動流線非常復雜,且會不斷刺激軌道交通空間及其周邊建筑單元與城市外部公共空間,并實現交換和互用。鑒于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容納的人流涉及城市外部空間及站域內的功能單元,則要求其在空間尺度上具有人流緩沖能力。
二、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設計
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設計,筆者主要從空間組織布局、交通流線組織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空間組織布局
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空間組織是通過一體化設計來組織某一站域不同建筑功能單元的關聯,以適應復合化的一體化城市生活和集約化的城市生活方式。其中,常見的空間組織布局方式包括整體式、層疊式和串聯式。1.整體式。整體式是公共空間對不同功能空間的整合,其是城市功能滲透進建筑單元內部功能及發生同化作用的結果。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是地上、下及站域周邊建筑的公共空間,其是城市功能復合的媒介及在功能上,表現出城市功能空間、功能單元空間的屬性。因此,在整體式組織布局模式下,軌道交通功能可激活周邊建筑功能及催化建筑內、外部的互動。但在實際設計中,設計人員應準確把握好公共性與開放性的界限,并考慮到空間的靈活性。2.層疊式。層疊式指的是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在豎向上與其他建筑功能空間交互層疊,同時城市功能在垂直運動中推動了城市交通與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整合。換而言之,層疊式組織模式利用垂直交通系統,將不同水平層面上的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整合成立體網絡,其中從城市設計角度來看,實現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及解決了城市交通問題。3.串聯式。串聯式是利用不同的交通空間網絡來串聯起建筑功能區域中的公共空間節點,以實現公共空間與交通空間有機結合,并最終形成相互滲透、延續、流通的一體化狀態。應用表明,在一體化網絡中,分系統利用步行網絡交通串聯起公共空間節點,從而發揮了城市交通與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運行效能,并最終實現了速度、空間和時間效率最大化。
(二)交通流線組織
在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中,交通流線組織的基礎是公共空間的合理組織與布局,即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引下,對公共空間的交通流線進行合理組織,以保證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組織布局方式的高效運作。在交通流線組織中,通常應堅持如下原則:一是對交通流線進行立體分層,并使每一分層保持獨立性,其中立體分層是指對軌道交通、車流及人流等交通流線進行分層,其考慮的重點是城市地上、下及空間等層面的空間特性,即:先在不同城市層面中劃分交通方式,再利用垂直的步行系統組織起每一層面的交通流線,以保證整個交通系統在不同交通流線獨立的情況下高效、協調運作;二是對每一層面的交通流線進行三維交疊,并有機聯系,亦或說是在交通流線立體分層的原則上,保證每一層交通空間的獨立性及實現交通空間與建筑一體化空間的交叉重疊,并從三維角度進行組織。
綜上,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是城市軌道交通建筑與其周邊建筑聯系的重要媒介,因此為了保證一體化質量,應重視對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的設計,具體可從文案談及的幾個方面著手。
作者:王冠清 單位: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呂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公共空間的環境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融合探究[J].現代園藝,2017,(02):100.
[2]陳敏華.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一體化公共空間設計初探[J].建筑與文化,2016,(04):120-121.
[3]楊佩云.對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室內空間設計的調查研究[J].設計,2015,(21):111-113.
- 上一篇:云錦文化空間設計初探
- 下一篇:空間設計視覺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