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校園空間設計分析
時間:2022-03-22 10:38:44
導語:國際學校校園空間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差異較大,國內以固定教室進行學習,國際學校趨向于開放式小班制,力求打破固定教學場所的限制。江北新區國際學校為美式教學方式,其涵蓋幼兒園到初中的各年級。設計要考慮兩片運動場、多樣化管理模式、靈活的課程設置、開放式的教學空間對校園空間的影響,設計方案注重內外庭院空間的融合、強調軸線與空間序列、明確建筑的內部空間與聯系,最終使得項目中標。
[關鍵詞]空間設計;設計矛盾;設計理念;教學模式
1引言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差異較大,但本質上沒有孰好孰劣的區別。國內教育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國際學校則注重對學生個人特質的挖掘。教學理念上的不同,使得國內外的教學規模、課程科目設置、教學方式與設施設立大為不同,而這些差異必然導致在設計上各自學校的功能組合、空間搭配的千差萬別。
2項目背景
南京江北新區國際學校是一所只對外籍人士子女開放的國際學校,辦學規模為60個班,其涵蓋幼兒園到初中的各年級,總建筑面積為50000㎡。項目基地位于七里河以東,珍珠河以南,七里河大街以西,鋪珠路以北。規劃有地鐵13號線通過,交通較為便利,通達性較好?;剌^為規則內部無明顯高差變化。校方摒棄了本土化的嘗試,設計之初就強調需要純粹的美式教學方式,但建筑風格的選擇上留有余地,西方古典主義、現代主義或者新中式風格都可以探討。
3設計難點分析
3.1兩片運動場對校園空間的影響。設計之初甲方就要求必須設有符合美式教育要求的棒球場、籃球館、羽毛球館與戶外操場。通過實際分析,籃球館與羽毛球館可以合并設置,考慮到球館環境較為喧鬧因此設置在校園入口處,同時為了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將部分籃球場地設置在建筑屋頂平臺。設計難點是棒球場與戶外操場的占地面積上占據基地總面積的一半。戶外操場受基地條件限制必然沿著平行于浦珠路的方向設置,保證其遠離校園教學空間。棒球場的設置成為項目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節點,其位置擺放的不同直接影響校園活動布局。在不斷的組合推導后決定將棒球場設置在校園右側相交于室外操場的位置。這樣建筑與室外活動場地呈現雙L形的環抱特征,減輕運動場地過大對校園空間的影響。3.2多樣化管理模式對校園空間的影響。多樣化管理模式必然帶來功能設計的全局調整。國際學校設置了涵蓋幼兒園、小學與初中的各個年齡段,設計要解決不同年級的布局分配問題。不同學齡的學生有不同的年齡特性,幼兒園的學生年紀最小其活動能力也最低,因此幼兒園布置在靠近校園入口處。同時教學上其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因此需向陽處設置無障礙活動場地。小學生活動能力極強,活動時間也最多,因此小學部分安排在靠近操場、棒球場等公共活動空間處。初中學生面臨學業上較大的壓力,需要安靜的學習環境,因此將其置于校園公共學習區塊的末端,降低其他教學空間對其的干擾。最后從學校整體布局,分析得出校園管理的主要對象為教學管理、飲食管理與后勤管理,因此設計上也區劃為三大塊進行布局。按照教學、食堂、公寓三點一線的流線進行整體布局。3.3靈活的課程設置對校園空間的影響。江北新區國際學校為美式教學體系,而美式教學與國內固定教室的教學方式不同。學生除了一些必選的課程以外,會根據自己愛好選擇其他課程。因此教學活動是流動的,同時國際學校需要的教室空間相對較小,教室數量則很大。因此設計上強調教學空間的開敞與自由,設計了相當規模的公共活動空間:活動室、多功能廳及小劇場,以此保證學生的交流活動。3.4開放式教學空間對校園空間的影響。甲方要求教學空間開放多樣,對一些半開放空間、灰空間盡量轉化為交流空間,提升校園活力。因此江北新區國際學校設計上充分利用了建筑中各個人群交匯的節點,特別是入口大廳、走廊、樓梯間等人流量大處,將一些半私密的場合比如廊的盡端和建筑的轉角處也轉化為交流空間,甚至將一些屋頂平臺等半室外的空間也作為教學空間的延伸。
4設計方案分析
4.1注重內外庭院空間的融合。根據基地條件,將教學區置于基地的西北側,宿舍后勤區位于基地西南一側,基地中段為圖書館與藝術中心?;乜傮w上劃分為外部活動空間與教學室內空間兩塊,兩者形成L形咬合狀態。建筑單元首層空間架空處理,以此獲得良好的景觀朝向并減少視線遮擋,增加建筑與環境的交流。建筑單元的組合則以庭院圍合的特征出現。小學部、初中部與藝術中心圖書館圍合形成建筑核心庭院空間,此處設置大量綠化場地,種植豐富植被,形成入口處的核心景觀節點。同時各自庭院左右各建筑單元形成各自內庭院。設計上注重了相應的綠化環境的營造,在水平方向上力求將建筑與環境更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垂直方向上尋求整體合拍保證尺度協調。4.2強調軸線與空間序列。校園主入口正對校園的主庭院,以藝術中心與圖書館作為軸線開端,兩側為小學部與初中部,軸線前段西側為幼兒園部東側為體育館,軸線末端偏西為宿舍食堂的后勤區。總體軸線啟承轉折,依靠庭院形成相應的活動空間。4.3明確建筑的內部空間與聯系。無論是底層架空的藝術中心與圖書館,還是靠近室外操場的初中部底層設計,甚至是宿舍底層部分也是半開放處理的。通過一系列圍合或者半圍合的組織方式,將各類公共服務空間置于主體庭院周圍,以圖書館藝術中心庭院連接兩大教學功能體塊。同時各部分功能組塊均利用連廊相互銜接,減少外部環境對室內活動的影響。
5結語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差異巨大,各自的校園空間迥然各異。國內教育注重課堂教學,以固定教室進行學習,國際學校趨向于開放式,小班制十分明顯,力求打破固定教學場所的形式,這是國際學校與國內學校設計的本質區別。本方案就是分析了甲方的設計需求,合理安排運動場地、排布教學空間組合、設置通達的交通流線、構建開放多元的交流空間,最終取得項目中標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朱小雷,吳碩賢.使用后評價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及其對我國的意義[J].建筑學報,2002(05).
作者:王凱華 陳軍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工業大學
- 上一篇:家具專賣店室內空間設計研究
- 下一篇:酒店客房空間設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