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芯棒卷圓模具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19 03:37:21

導語:套芯棒卷圓模具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套芯棒卷圓模具設計論文

1工藝介紹

現采用套芯棒卷圓工藝加工搭扣鉸鏈,這種工藝方案加工的搭扣鉸鏈內孔圓度較高,精度容易達到要求。它的成型工藝過程為,其中一道預彎和二道預彎又可采用兩種不同的工藝路線:圖4b、5b所示為第二種工藝路線。兩種工藝路線均能使卷圓后搭扣鉸鏈達到尺寸精度要求。但第一種預彎工藝中的二道預彎模具凹模用Φ30+0.1mm內圓弧定位,定位不夠準確,定位部分結構比較薄弱,且填料和取件均不方便。而第二種預彎工藝路線,從始至終都用Φ5mm外圓及相關平面定位,定位更可靠,各模具零件結構強度較好,更可貴的是每一工序步驟均采用彈壓的壓料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工件在預彎過程種的滑動,避免了定位不準的不利因素,且更容易填料及取件。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種預彎工藝路線。

2模具設計要點

2.1工件展開尺寸計算

搭扣鉸鏈展開長度尺寸確定后,接著就可以進行落料模具的設計了。由于制件內孔與外形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高,故落料模采用倒裝復合模結構,對落料模的設計在此就不過多的贅述。

2.2預彎模設計

根據以上展開尺寸確定第一道預彎工序關鍵尺寸為45.28mm,只有保證了這一關鍵尺寸,才能給二道預彎及套芯棒卷圓提供可靠的定位基準,為此一道預彎、二道預彎均設計了彈壓及彈頂機構,一道預彎模、二道預彎模結構。二道預彎后制件,套芯棒卷圓模具結構如圖9所示。落料制件和預彎制件放入各工序凹模時,定位各面不應有間隙,應確保凹模定位面與制件相關面成H7/f6配制。由于二道預彎工序后制件端部80°部分的圓弧容易打滑、不易成型,同時也影響定位尺寸的準確性,故將二道預彎模具凹模的圓弧中心向里偏移了0.4mm,同時采用彈壓的壓料方式,從而可以使局部擠壓實現順利成型的目的。

2.3套芯棒卷圓模設計

為確保Φ30+0.1mm孔的精度需用套芯棒卷圓的模具結構。模具設計要點為:①芯棒直徑是制件直徑的上限,即Φ3.1mm;②芯棒的動作是卷圓前插入預彎制件,卷圓成型后順利退出;③預彎制件放入卷圓模內,定位要可靠同時需采用彈性壓料板壓緊;④凸模下行需定位準確,避免制件水平方向滑動,故采用彈性頂板機構。

3套芯棒卷圓模具工作過程

模具工作過程是將二道預彎成型制件放入凹模14內,緊靠凹模定位各面,接著把芯棒插入二道預彎制件及芯棒定位支架內。機床下行時,壓料板11在彈簧9的作用下將制件壓緊。機床繼續下行,凹模14與凸模將制件壓彎成型。機床上行至安全位置后,用夾子取出制件,將芯棒17硬性拔出。然后進行下一循環的卷圓成型。為調整卷圓尺寸精度,在調整凸模下壓沖程時,應采用彈性頂板結構,這一結構有利于避免凸模水平方向移動或竄動。

4結語

根據搭扣鉸鏈采用的加工工藝設計制造的各模具動作靈活,結構合理,定位準確,制品質量穩定、合格率高,生產效果良好,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于類似搭扣鉸鏈的制造具有較好的借鑒和推廣作用。

作者:朱樹單位:云南無線電有限公司模具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