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5:02:00

導語:城市旅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旅游管理論文

[摘要]:構筑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地方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競爭力,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發展必須研究的課題。我們看到城市旅游已成為當前城市形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于整合城市資源,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及兩者關聯性的研究進行分析思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以城市旅游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旅游”即‘旅游強市’的發展模式,對于提升城市品牌競爭力,振興區域經濟發展等有重要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城市旅游城市形象關聯性旅游強市

前言

世界旅游業也正蓬勃發展,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07年旅游業會連續4年取得4%的增長。在過去的50年中,世界旅游業持續不斷增長。在入境游方面,從1950年僅0.25億人次發展到2005年的8.08億人次,長期保持年均6.5%的增長。目前,我國已步入了世界旅游產業大國和強國的行列。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西斯·弗朗加利在賀信中指出,在過去的15年中,中國吸引海外游客數量從1990年的0.105億人次增加到2004年0.417億人次,旅游收入2004年已達到257億美元。而這些主要和城市形象較好的城市旅游相關。因此抓住當前世界和社會城市旅游發展機遇,挖掘、弘揚本地區的旅游文化,進行城市旅游與城市形象關聯性研究,振興區域經濟十分重要。而此前在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關聯性的研究方面做的還很少,因此對其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旅游與旅游文化

1.1何謂旅游業?

旅游業屬于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旅游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的發展,擴大就業的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除此之外,還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旅游業對經濟的重要性。

1.2城市旅游與城市旅游的范圍

城市旅游包括旅游紀念品,旅游文化,旅游服務等。旅游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是旅游業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同時又是一種很好的文化載體,通過它的流通可以溝通旅游地和客源地的交往,直接起到城市形象宣傳的作用。

城市旅游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游文化更是“名片”的“芯片”。每個城市都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但城市旅游應該按照旅游、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并要分析、研究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筆者看到洛陽、開封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游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游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游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吸引力強弱的重要體現,城市旅游的充分發展必須全面實施旅游形象戰略,而其核心是要建立獨特、鮮明、有招徠力的旅游形象。

1.3旅游文化是什么?

旅游文化作為一種旅游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游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游產品。一旦形成旅游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要增強城市輻射功能,就要大力發展城市旅游。

旅游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游文化的真實歷史。在今天,各個旅游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游城市進程中,科學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劃是首要環節,同時應尊重旅游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所以說,旅游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長安古樂等等旅游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二城市形象

2.1何謂“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政府形象的縮影,地方工農商、旅游、建筑等等的特色與標志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城市形象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大概念,涉及城市建設、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總的來說,由于城市是由人和物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城市形象可理解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所體現出來的總體精神面貌即城市精神形象和城市本身的物質構成所反映的城市景觀形象兩個方面和的有機結合。

城市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和帶動力量,是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城市形象對加強城市吸引力、提升國際競爭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城市中各種各樣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風貌、行為言論、道德水平、法律意識、公共關系、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等都反映了該城市的精神形象。

城市形象不是當代文化特有的現象,歷史上每一個偉大的城市可以說都有自己鮮明的形象:“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是盛唐時代的長安形象;“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盛期的杭州;而“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則是曾為十朝故都的南京,桂林的山水,蘇州的園林,敦煌的石窟等,城市形象顯示著城市的個性,也成為凝聚市民精神的力量。那些特色都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因此城市形象要有鮮明的個性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2.2做好城市形象研究的步驟

作為城市形象構成要素之一的城市旅游形象對城市整體形象的塑造與推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每個城市在做城市形象研究時都要側重于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針對城市形象的調查和以旅游為載體的城市形象的調研??梢允紫妊芯砍鞘行蜗蠹奥糜涡蜗蟮恼J知現狀和其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定位等。接著要就城市旅游形象的推介進行研究,城市旅游形象也可依據CIS框架進行三方面的提煉與分解,最后提出城市旅游形象傳播所合適的組織形式、傳播技巧和應注意的問題。

三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關聯性—‘旅游強市’概念

3.1‘旅游強市’發展模式概念的引出

旅游城市,占領“旅游文化”高地,最終將旅游文化與城市形象,與旅游經濟,旅游產品,旅游市場等等結合起來,產生了強大的旅游“核能量”,讓世人矚目。由上述一些問題我們可知城市旅游和城市是相輔相成的,城市旅游的興盛能夠促進城市形象的提高,同時城市形象的提高有助與城市旅游的發展。由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以城市旅游促城市形象,以城市形象帶城市旅游”即‘旅游強市’的發展模式概念也便應運而生。

3.2做‘旅游強市’的一些建議

從對一些城市旅游文化形象設計的歷史與現有條件優勢分析上來看,可以說,一些城市的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總體設計,其基礎條件是十分優越的,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塑造富有城市以“生活品質”特色的高品位、高質量的“精品”城市旅游文化形象,來提高整體的城市形象。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要制定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并在規劃的指導下,不斷提高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的設計水平,確定與城市發展相協調一致的城市旅游文化形象設計方案,要進一步確定城市文化的品位意識,大力開展創建城市文明活動,進一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養。同時,還要確立城市發展的系統工程概念,杜絕隨心所欲的城市布局安排,強調規劃性及規劃的權威性,要注重“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在城市形象規劃中要努力形成與城市旅游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城市風貌和風格,避免照葫蘆畫瓢,即沒學到別人的精髓,又丟了自己的旅游特色。做到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的相互協調發展,保持城市本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政府負有重大責任,代表一個城市的大眾,“把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產品,用產品的營銷手段和傳播方式并結合城市自身的優勢特點來進行一種品牌傳播”,或者利用節慶、重大事件來對城市形象包裝,經營城市,提高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是當前城市文化競爭的主要廣告推廣手段。只有強調了其“權威性”、“唯一性”,才能做大,做強城市品牌。理念的創新,觀念的創新,方法的創新,成了城市之間互相爭奪,形象定位的策略。特別是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之爭,更顯出對城市旅游文化的爭奪上。其實對城市形象的創新完全可以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也可利用創新機制,比如公園給人的感覺就是用墻圍起來的供人們休閑的場所,能不能換個角度來思考,把公園圍墻給拆了突出個性,加強其他的服務來創新規劃等。

要把城市旅游與城市形象這快蛋糕做大做強:就是要在政府的領導下,從城市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高度的要求,把旅游作為現代城市的一項基本職能,把旅游開發溶于城市整體建設之中;從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以及城市形象的設計及傳播推介渠道等方面著手,結合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市民素養、城市風貌和時代精神、社會文明、區域民俗民風等多種要素;有機組合與城市戰略發展相關的工程建設,并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根據城市的現狀和未來發展,來進行統一的、系統的策劃、組織和精心設計。真正的做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以城市旅游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旅游”即‘旅游強市’的目的。

結語

面對國際國內旅游業的發展趨勢,要做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以城市旅游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旅游”即‘旅游強市’的目的,就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規劃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城市的旅游資源(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市民素養、城市風貌和時代精神、社會文明、區域民俗民風等),發揮城市旅游的文化特色;設計與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這不僅促使城市旅游業發展,也能提高城市形象,振興區域經濟等大問題。

展望未來,我們深信城市旅游將是大有作為的產業,為此必須高度重視這一戰略性的產業,抓住世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機遇,提升城市形象品牌,振興區域經濟,開創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相結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