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人性化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5:26:00
導語:手機人性化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在消費者對功能追求轉化為對情感追求的時代背景下,本文闡述了要以分析消費者心理元素為基點制定設計戰略,并要將消費者心理元素導向手機的造型、材質工藝、色彩和操作界面的設計流程,提出手機人性化設計的新概念。
關鍵詞:
手機設計人性化心理元素
一、引言
在數字化和網絡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引領消費時尚的工業產品。隨著手機普及率的提高和功能質量的同質化,消費者對手機的差異化要求越來越強烈,對手機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在選購手機時往往更加青睞于符合自己身份和性格特點的機型,而對于那些外觀設計平庸或雷同的手機不屑一顧。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和日益挑剔的消費者,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設計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重點是消費者,生產者和設計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動機上。①人性化設計是真正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心,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在設計和制造時都必須把“人的因素”作為一個首要的條件來考慮。②為了在手機的人性化設計中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就需要在手機設計的每個環節中深入系統的調查分析影響消費者需求和消費動機的心理元素,
這包括:消費者如何解碼設計信息;不同的社會背景的消費者的心理特征;不同消費者對形態、色彩和材質的不同偏好;以及消費者在決策、購買過程中各種心理元素等,在充分了解消費者的相關心理元素的基礎上,準確的把握消費者心理活動的規律和消費市場動向,根據消費者不同的特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的進行手機設計,從而使設計出來的手機更加人性化,符合市場需求,適銷對路,使企業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手機設計戰略層的心理元素
設計戰略是指導手機設計全面展開的計劃與策略,它決定了手機設計的出發點和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具有決定全局的作用。在自主品牌時代,賣方市場已轉化為買方市場,消費
作者簡介:李秋華(1981----)女,黑龍江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
李彬彬(1949----)女,江蘇南京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者已成為市場的主導者,他們愈加重視情感價值,因此在手機的人性化設計中,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設計戰略已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很多企業仍然處于“以銷定產”的模式中,使市場競爭處于“價格戰”的惡性循環狀態。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還沒有把“消費者為中心”的目標作為企業定位和產品開發的一部分,在沒有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無論怎樣重視生產質量、加工技術、廣告營銷及企業形象戰略,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不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反而會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給企業和社會造成損失。例如:西門子公司在沒有及時掌握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沒有預知中國市場對新款手機的需求的情況下,從2002年底開始的七個月內,由于沒有在中國市場推出新款手機,西門子在中國市場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在很短時間內由第三位下滑至第六位,2003年全年,西門子在中國僅售出了200萬部手機。這對西門子來說是極其慘重的教訓。因此,在設計戰略層就需要以消費者心理元素為依據,制定以人為本的設計流程,展開對消費者的需求、購買動機、價值觀念、生活習慣、審美因素等方面的調查,建立消費者信息庫,對消費者進行細致分析定位,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設計出各種不同款式、不同功能、不同品味的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從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使企業和設計者獲得效益,這才是指導現代手機設計的正確方法。
三、手機造型設計中的心理元素
隨著通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的配置和功能日趨相似,手機的造型款式日益成為消費者的主要購買因素,因而從消費者心理活動規律出發進行手機的造型的人性化設計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款成功的造型設計能給企業帶來質的飛躍。例如:摩托羅拉針對消費者喜愛超薄機的心理趨勢推出的v3系列,以精細的流線型外觀設計,近乎完美的制作工藝,時尚考究的色彩搭配,制造了近幾年手機業的神話。據調查報告顯示,在北美最暢銷的5種機型中,摩托羅拉的V3排名第一,這對摩托羅拉在全球的份額增長了七個百分點起了重大貢獻。
從心理學的角度,人們感知客觀事物是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視覺五種感官功能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視覺大約占60%,是感知事物最終要的器官,人們最容易通過視覺感知到產品造型的形態、材質工藝和色彩三個因素,這三個因素也最容易喚起人們的心理感受和審美體驗。優良的手機設計,應該通過這三個因素的完美融合使手機折射出隱藏在物質形態后面的產品精神價值,消費者通過聯想與想象獲得這種精神價值,與其內心世界的渴望達成共識,從而實現產品的情感價值。
(一)、手機形態設計中的心理元素
手機形態是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第一要素,它能夠激起消費者心理上的購買欲望,同時它也是手機內在功能、配置及品質等因素的外在表現。隨著消費者對手機的功能追求上升為對實現社會、心理功能的追求,更多的消費者更加注重手機形態所表現的心理價值、社會地位、文化水準、個人情趣等。這就需要設計者在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認知、記憶、思維、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基礎上,在形態設計中針對不同消費者賦予手機不同的尺寸、形狀、比例分割、層次關系及細節的刻畫等,從而使消費者對不同形態的手機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對稱或矩形能夠顯示嚴謹,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莊嚴、寧靜、典雅、明快的心理感受;圓形和橢圓形能夠顯示包容,容易使消費者產生完滿、活潑、生動的心理感受;自由曲線能夠顯示動態、節奏與韻律,容易使消費者產生熱烈、自然、自由、親切的心理感受;而殘缺、變異等造型手段能夠顯示時代、前衛的主題,殘缺形態會使消費者心理產生沖擊力和前衛藝術感。作為諾基亞旗艦級手機產品7610的外形設計則采用這種手法超脫了傳統直板手機設計風格,它外觀設計大膽前衛,極具完美品質,將其魅力及內涵演繹到極致,精湛的工藝、圓潤的外形更散發無窮靈感,使其一度成為手機市場上的熱銷產品。
(二)、手機材質工藝設計中的心理元素
如果說手機的形態設計刺激了消費者的視覺,那么手機的材質設計則刺激了消費者的視覺和觸覺,給消費者更豐富的感知體驗。在手機的人性化設計中合理的選用良好的材質不僅可以用最簡約的方式產生藝術感,還可以使手機具有不同的身份、品味的象征意義。因此,面對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在選用材質時不僅要考慮材料的質感、加工工藝、耐磨性、強度等因素外,還需充分考慮材料與消費者的情感關系及情感聯想。同樣形態的手機采用不同的材質,會使消費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金屬會使消費者產生冷峻、伶俐、充滿現代感等心理感受;塑料會使消費者產生輕便、廉價、時尚等心理感受;木質會使消費者產生溫暖、樸素、懷舊等心理感受。新興的IMD、IML、鋁合金、鎂合金、不銹鋼等材料與傳統材料相結合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如:電鍍、絲印、鐳雕,電鑄、蝕紋等的處理,必定會給消費者帶來豐富多彩的心理感受。這就要求設計者根據消費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在對不同材質工藝的性能特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加以選用,從而設計出具有不同情感價值的手機。例如:諾基亞傾慕7360在的機身上,完美地將塑料,金屬,布料仿皮革材質匯聚在一起,加之花草圖騰的裝飾,令這款手機藝術化成了好像具有生機的植物一般,這款手機已升華成為消費者心目中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手段之一,成為消費者個人風格最忠實和最直接的代言人。
(三)、手機色彩設計中的心理元素
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視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對色彩的感覺,合理的手機配色不僅具有審美性和裝飾性,而且還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色彩能夠影響視覺感受和情緒狀態,能夠寄托消費者的理想,使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色彩的心理功能是由色彩刺激引發消費者的記憶、聯想、想象和頓悟,從而使消費者的內心產生復雜的心理反應,對色彩信息進行解碼,這些心理反應往往受到消費者年齡、經歷、性格、情緒、民族、修養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同的色彩會給消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黑色容易使消費者產生高貴、優雅、神秘等心理感受;紅色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著熱烈、喜慶、奔放等心理感受;藍色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著寧靜、深遠等心理感受;白色容易使消費者產生純粹、神圣、高雅等心理感受;綠色容易使消費者產生和平、安全等心理感受。不同色彩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還受時代、文化、地域、習俗等方面的影響,例如:黃色在中國是與帝王有關的顏色,然而伊斯蘭教認為黃色是死亡的顏色,佛教卻用黃色做僧衣,基督教則認為黃色是叛徒衣服的顏色。因此,設計者在手機色彩的人性化設計中,應依據不同社會背景的消費人群的心理特征,合理的選用及搭配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純度,使色彩能夠充分的體現手機的設計特色,獲得消費者的情感認知。如索愛陽光橙系列具有運動氣息的手機由于給消費者帶來了特別的心理感受和體驗一度成為暢銷產品。
四、手機操作界面設計中心理的元素
手機的操作界面是手機與消費者進行信息交換的部分,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豐富,手機操作隨之變得越來越復雜,為了確保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時方便準確的傳遞信息,設計者必須認真研究消費者操作行動方面的心理特性。用戶操作使用一個產品,他們的心理過程往往要經過六個階段,分別為意圖、計劃、動作實施、感知反饋、認知、選擇心意圖。③意圖:在使用手機前,消費者心理首先形成操作意圖;計劃:操作意圖確定后,消費者會根據手機操作界面開始計劃如何行動;動作實施:按意圖和計劃開始實施操作過程;感知反饋:消費者在進行每一步操作時,會通過知覺感知手機界面傳遞的信息;認知:消費者把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解釋,理解其與目標意圖的差異;選擇新意圖:消費者根據反饋信息和其行動目的,決定下一步新的意圖。為了更好的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設計目標,手機操作界面的設計者要在理解消費者操作心理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按鍵位置及觸感設計,同時確保手機界面信息顯示符合消費者的知覺習慣和思維方式,要用簡明易理解記憶的圖示指導操作。
五、結語
在未來的手機設計中,個性化、時尚化、身份化將成為手機設計的主題,以消費者心理元素為基礎來展開手機設計的每個細節,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從而獲得消費者的心理共鳴。以消費者心理元素為基礎的手機人性化設計必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①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3:13
②季晨.以人性化的思想提高產品品質―淺談機床PIS形象建設[EB/OL].(2006-08-31)[2006-09-15].[/data/cns_1/article_31/paper_311/pind_3111/2006-08/1157012112.html
③李樂山.工業設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9
Psychicalelementofhumanisticdesignofcellphone
LiqiuhuaSouthernYangtzeUniversity
Abstract:
Nowtheconsumertransformsthefunctionalpursuittotheemotionalpursuit.Thepaperexpandsondevelopingdesignstrategiesonthebasisofanalyzingofpsychicalelementsofconsumer,andtheseelementsshouldbeusedindesigncycle,thenitputsforwardfreshconceptofhumanisticdesignofcellphone.
Keywords:
Designofcellphone、Humanity、psychicalelement
- 上一篇:工藝美術現象管理論文
- 下一篇:包裝設計觸覺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