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原理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時間:2022-12-28 10:18:53
導語:格式塔原理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格式塔心理學概述
格式塔(Gestalt)一詞是由德語音譯過來的,又稱完形,意思為形狀或是形式。在心理學上指具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1912年由心理學家M.韋特海默提出并將這種整體特性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產生了在西方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心理學派即格式塔心理學,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將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與審美藝術研究結合起來形成一套理論體系用于解釋視覺藝術現象。格式塔心理學中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美國馮特構造主義要素學說和行為主義“刺激—反應”公式,認為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識不是感覺元素的總和,行為不全是反射弧的循環,在解釋學習行為理論中認為思維過程是對結構的重組或創新的觀點。
2格式塔心理學視知覺原理的主要內容
(1)感覺和知覺。格式塔心理學指出人類對各種具體事物的印象,總是由各種感覺進行綜合而形成的。而感覺則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反映。感覺在人類的生理和心理活動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說感覺就是人類知識的源泉:知覺,它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感覺反映的是事物的個別屬性,當我們把對事物的不同個別屬性加以綜合時,就產生了對事物的全面地反映,這便是知覺,而人的知覺則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是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的過程。(2)視知覺。視知覺是指從眼球接收器官到視覺刺激后,一路傳導到大腦接收和辨識的過程,它包含了視覺接收和視覺認知兩大部分,也就是看見了、察覺到了客觀事物的存在,并且進一步了解看到的東西是什么、有沒有意義、大腦怎么做解釋,是屬于較高層的視覺認知的部分即視知覺不僅僅是一種觀看活動,同時它已經上升到一個理性思維的過程,是人類大腦的一種積極的活動,包含一切思維的能力。格式塔認為人們通過視知覺活動,能夠把對象加以簡化、組合、抽象以及分離。像人們眼中看到的色彩,它不只是單純的紅黃藍綠青靛紫等色彩,而是會聯想到具體的與之有關系的事物;格式塔心理學對“形”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個人都對“形”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組織能力。
格式塔心理學提出了多項知覺組織原則,這些原理對視知覺領域的研究和拓展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是格式塔的完形原則,格式塔視知覺原理研究得出當外界的某一客觀事物不完整地或是某個單元局部呈現在人們的感官面前時,其實在人類的腦海深處已經構建一個完整的形與之相對應,如果人類腦海深處的形與外界的客觀事物出現不符時,意識中的這個形就會出現殘缺,此時人類的內心就會自發地產生出彌補這一缺陷的趨勢,這種自發性的心理活動的結果就使外界環境的這一不完整的形本被完善化或變成良好的“完形”,這便是格式塔視知覺原理中的完形原則,它的實質其實是使視覺單元之間的空隙形成一種填充,使覺單元傾向于形成簡單形式的閉合。這一心理活動同時也構筑了人們潛在的心理連接。完形原則可以使設計師們在平面設計過程中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具體可以運用在圖形創意設計上、字體設計及版式構成與編排設計上,它可以賦予平面設計元素形成新的意念和視覺效果,也將使平面設計來得創意有趣。格式塔原理被平面界視為最重要的一種圖形創意方式,比如格式塔心理學用以說明其整體論思想的一個常用圖示:將三個面積、色彩相等的圓形與兩個呈垂直交叉的矩形呈三角狀放置,實際上并不存在三角形,然而由于視覺系統中會形成這種填充式的封閉趨勢,讓人們的不由自主地認為畫面中存在一個完整的三角形,且是一個白色三角覆蓋著三個圓形這樣的“假象”,實際上圖中只有三個缺了角的圓形,這一方式打破了正常情境中的心理特點和視覺。除了完形原則其次是被廣泛運用于平面界的格式塔的簡潔原則,人的知覺不僅有能夠自發地保持圖形完整的功能,對圖形還具有進行簡化的功能。格式塔心理學的這種簡潔原則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表現在圖標的設計及畫面構圖和版式編排等方面此原則都被貫徹得淋漓盡致,它已經是平面設計具體設計方向的綱領性及指導性的總原則同時也被視為最重要的一種形式美原則,比如版式設計原則里有一則正是這么要求的,在符合主題,表現形式與內容一致的前提下要求設計師們盡量簡潔畫面突出美感。再如,黑白圖標的設計,設計師們也盡可能地減少畫面設計中一些不必要的元素,盡量讓需要表現的主體形象從背景上抽離出來,利用主從關系,強調對比,加強空間關系或四周留白等方式使主體形象突出。通過運用這種簡潔原則,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背景干擾主體對象,從而更加突出需要表現的主體對象,等于間接地增加了主體的信息強度,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再則,格式塔的另一重要原理即圖底關系原理在平面設計中也被廣泛應用和貫徹執行。圖底關系即圖形與背景的關系,也指形體和空間的關系或是平面正負形的關系。一個視知覺或者通俗地講任何一個平面作品都可以分為圖形和背景這兩個部分即,圖形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主體,是人們注意的中心,看似被一個輪廓包圍著的具有形狀大小顏色數量方向位置等視覺形態特征且結構明顯的并被看成一個整體的對象,剩余部分則為稱之為背景,它往往處于視覺重心的邊緣或是被大面積省略缺乏細部的通常不表現為一個物體。在知覺場中,圖形具有積極、擴展、企圖控制和統治整體的強烈傾向,而背景則因缺少組織和結構而顯得不確定,表現消極、被動,處于從屬和被支配地位的態勢。人的眼睛和意識具有把物體從周圍環境中區分出來的能力,確切地說,是具有自主定義主要視覺形象和次要視覺形象即圖形與背景的能力。但是,在平面空間中,主題和背景是靠彼此界定的,又是相互作用的。主體只有在背景的成全和襯托下它才是主體,一個好的作品,背景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中通過圖形與背景逆轉理論的運用,可以指導平面設計者巧妙地設計圖形與背景。將此原則貫徹到極致的日本知名設計師福田繁雄,他的設計理念就是,設計中不能有多余。他擅長于利用圖底反轉、矛盾空間、圖形邊線共用等錯視原理和手法打造豐富、有趣、詼諧、恰到好處的空間,看似簡潔實則寓意深刻,比如他的《F》海報系列、1975年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宣傳海報均利用了圖與底之間的互生互存的關系,將黑白、正負形成虛實互補,互生互存的獨特創意,其手法為正倒位圖底反轉。另外我國古代的太極陰陽圖以及著名的盧賓之壺均是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
4結語
格式塔心理學在視知覺原理中的探究與延伸為平面設計師推陳出新不斷探索、嘗試不同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靈感。為設計師們實現將不同的創意方法融會貫通最終形成獨特的視覺美感與藝術表現力提供可能。同時它的一系列原則也將呈現這樣一個事實:平面設計的過程,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不單純是設計師發揮自身想象力的過程,更是設計師與受眾對話并表達受眾愿望的過程。將格式塔原理加以利用使設計的作品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人產生對設計作品的感悟和共鳴,進而設計出更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完美作品。
作者:陳小連 單位: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商業媒體廣告的色彩設計
- 下一篇:平面設計圖形符號的視覺認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