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中“留白”民族化探究
時間:2022-12-13 03:34:31
導語:平面設計中“留白”民族化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現代設計作品中,一些平面設計作品受到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頗深,得傳統水墨畫之精髓,擷傳統藝術之神韻,這恰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思想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留白蘊含了東方哲學中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藝術家表達構思立意并創造意境的需要。古人對“留白”的探討與研究對現在平面設計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文從平面設計中的“留白”探尋不同時期中華民族的審美取向,以此來研究民族審美取向對平面設計的影響,達到了解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趨勢的目的。
關鍵詞:平面設計;留白;審美;意境
一、“留白”的東方傳統哲學內涵
(一)“留白”的概念
“留白”,簡單來說就是在作品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區域,在這個特定的區域里面沒有可以引起欣賞者注意的意象,通過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營造出一種審美層次感,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從而大大地豐富了作品原有的涵義?!傲舭住笔遣捎锰搶嵒楸砝锵嗪魬囊环N藝術手法,它采用了傳統的東方藝術構圖形式,蘊含了東方哲學中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傲舭住痹谒囆g作品中的運用是藝術家闡述藝術意蘊,表達獨特的藝術構思和作品立意的需要。從設計藝術的角度來審視“留白”這一獨特的藝術手法,就是通過視覺的感知能力,并通過藝術家“留白”進行合理的布局運用和藝術表達手法,給人帶來心理上的特殊的審美體驗和信息傳達功能[1]??瞻自谄矫嬖O計中的作用是可以很好的把物態化的審美意象變得具體可感,同時又可以減少繁冗復雜的信息障礙,因此,探究“留白”在平面設計中的作用是當下藝術發展的主流趨勢。
(二)中國傳統美學中的"留白"
“留白”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中國古典詩、畫、文、書法、建筑都十分注重“留白”的運用,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實踐中所形成的一種審美意識形態?!傲舭住彪m然無筆無墨,卻并不代表“沒有”,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留白”的運用與處理,而現代平面設計也越來越注重與中國傳統文化交流與融合。就拿傳統水墨畫來說,它的藝術追求不在于把山水景物畫得多么惟妙惟肖,而是通過筆墨抒發情懷、直抒胸臆、寄托情思。畫家往往只畫山水的局部、花果的一枝一實,其余畫面多留有空白,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并產生一種積極主動的審美在創造活動。如果說哲學是人類理性認識的最高層次,那么藝術便是人類感性認識的最高層面,橫亙在這兩大高峰之間的橋梁便是美學。作為美學范疇的“留白”孕育于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魏晉時期與玄學相結合,然而“留白”的思想源頭卻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老莊哲學?!傲舭住辈粏螁沃皇强瞻祝且环N樸素的哲學理念,也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顯然“留白”是美學史上關于藝術美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段。“南宋四家”中的馬遠和夏圭同創水墨蒼勁一派,構圖上大膽剪裁,被稱為“馬一角,夏半邊”[2]。在傳統水墨畫中關于“留白”的運用無處不在,正是這種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美學理想,形成了中國畫最基本的民族特征和藝術特色,這也是對中國傳統道德及美學觀念的生動闡釋。
二、傳統文化中的“留白”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一)海報設計中的“留白”
南朝畫論家謝赫提出了著名的“六法”,其中第一條便是氣韻生動,唐代畫家張彥遠也在他的繪畫論著中用形似和神似相結合來闡述謝赫的“氣韻生動”,同時他把繪畫的創作主旨總結為“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八個字?!傲舭住备灿诿褡逦幕拿缹W理想,形成了中國畫的基本特征和藝術特色,對中國傳統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產生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藝術精神[3]。今天可以在從許多海報設計作品中,同樣能看到設計師在藝術創作中對氣的追求?!昂啙崱薄皹闼亍薄岸U意美學”,在這個品牌肆虐喧囂的時代,亞洲品牌無印良品的宣傳海報通過簡潔有力的元素,藍天、雪地、一個人、品牌名稱就構成了它的宣傳海報的所有,把實用和空靈相互結合,所有的一切簡簡單單,不矯揉造作,卻又意味深遠,耐人尋味。大量留白的運用占據了海報的大部分空間,作為日本杰出的設計大師,MUJI設計師原研哉認為設計是一種生活哲學,不斷地變換著他對于整個過程的意識,改變著他的智慧。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名追求“空”的武士,一位治療過剩的針灸師,他布的道是對空和簡單的滿足。追求設計日?;?、虛空、白,崇尚萬物有靈[4]。無印良品帶著一股禪意的美感,在一種可感知的簡單文化中,似有若無的設計將產品升華至文化層面,揭示了一種存以空為中心的味外之旨。“氣韻生動”首先產生的是一種“意蘊”,而后產生才是“空靈”,畫面沉浸在一種虛實相結合,若有若無的朦朧美??偠灾傲舭住敝匾晞撛煲饩?,追去一種純真之美,樸素之美,歸結為一種自然天真的審美情趣,對中國當下設計風格的延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代平面設計的領軍人物靳埭強在很多的海報設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畫獨有的“留白”產生一種虛實相映、虛靜恬淡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道家學說中的清靜無為的境界。在他的設計作品中特別流露對中國元素的偏愛。例如:水墨、陰陽平衡的對稱美、書法等,這些風格一度歸納為“靳式”風格。
(二)包裝設計中的"留白"
王弼在《老子》中注道“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能,無所不往?!币徽Z道破了“留白”的含義,正因為是留有空白所以更能代表那種難以形諸筆墨的靈性[5]?!鞍住边@一藝術元素本身并不能代表創作者內心所要真正表達的藝術內涵,但是我們是通過“白”的“空”和“虛”來襯托畫面的主體形象的“實”和“朗”,恰如同國畫中“畫魚不畫水”的妙處就如同“留白”的妙處。這樣就輕松地避開了把畫面流于形式堆砌擁擠冗余的弊端,將畫面的主次安排的虛實得當,產生一種天然和諧瀟灑之美。把文字、圖像和色彩等藝術元素按照“留白”的手法進行恰當的安排位置,在產品包裝的外觀上形成一種虛實空間相結合的形式,產生一種節奏清新明快、不設不飾的自然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凈化。作為購買者在欣賞包裝外觀的時候,能夠感覺到它具有強烈的形式美的同時還伴有一種傳統文化的感召力,與人們的情感相通,浸潤著傳統美學的精華,使人們在實體包裝中營造虛的空間想象,感悟其中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理想境界。設計師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物化為可視藝術形象,追求一種含蓄的藝術手法,就拿現代包裝設計中采用“留白”手法來說,這種視覺語言不但能夠營造一種深邃幽遠的意境,而且還以以少勝多的形式美著稱,通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讓購買者在消費和欣賞包裝設計的過程中,與產品包裝溝通交流,釋放自己的情感??瞻滓馕吨喕喕膶嵸|是去除最復雜的結構整體,把盡量少的結構按照一定形式美組合到一起,形成最大限度的簡化形式。空白部分與實體部分組織成有秩序的整體,極具表現力。不管是“空白”,還是“留白”,二者都充分肯定了消費者的主觀能動性,都把消費者融入到產品設計再度創作之中?,F代包裝設計中采用“留白”手法同樣也是重視接受者對豐富作品內涵的重要性。好的設計超越了所有教育和經驗的要求,它提供的信息如此簡單,令人們都意識不到信息傳播的完成。因為無法“保留”美;因為“留白”所以更豐盈;因為看不見,所以想像無限,這就是“留白”無窮的意味和幽遠的意境。從“留白”中探尋美,重視隨處飄游的氛圍,而非形式,這樣的美學觀念,誕生于藝術?!按蟮謱嵦幹?,皆因虛處而生”,天高地闊、山長水遠,在欣賞者的腦海中,完成了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升華,并對設計作品的再造,延伸了藝術的領地和意蘊。
三、從平面設計中的“留白”看現代社會審美趨向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新的藝術語言和新的科學技術的不斷涌現,隨之而來的新的社會思潮、新的藝術觀念,同時他們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在當下的社會浪潮中也就要求設計師具備運用不同文化藝術語言的能力來闡述和表達自己與眾不同想法和不同形式的藝術手法。春秋戰國時期老莊哲學主張“以少勝多”和“無畫處皆成妙境”,強調樸素的色彩美,在空間形式上推崇簡約之美[6]。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鼻f子也說“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币虼丝梢娫诘兰覍W派的眼中藝術要要講究含蓄、深邃的意境而絕不是一覽無余。這種崇尚簡約之美的藝術追求,不僅融匯貫穿中國水墨畫發展的始終,也深深地影響了當代主流審美,對現代設計師設計觀念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設計中的“留白”作為一種獨特的設計語言,它不單單只是留有空白區域,而是去除不必要以及不重要的元素,而不是為了“留白”而留白,注意元素之間的聯系性和一致性。
四、結語
毋庸置疑,中國傳統美學對現代設計來說不僅僅是啟迪和手法的借鑒,同時它又使現代平面設計極具時代感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如果說哲學是人類理性認識的最高層次,那么藝術便是人類感性認識的最高層次,橫亙于這兩座高峰之間的橋梁便是美學。當代設計師們要有中國本土化的設計風格,就必須需深深根植于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之中,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特有的直覺思維,借鑒民族傳統藝術語言和藝術元素,豐富自己的美學思想的同時,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反思,融合現代社會的文化環境,創作出屬于本民族的時代經典。
作者:楊鑫月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曹壘壘.以招貼為例淺議“空白”在平面中的意象期刊[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6).
[2]馬公偉.淺析五代、兩宋山水畫的空間布局特征[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8).
[3]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8).
[4]褚玥瑩.以中國傳統審美觀念與西方極簡主義思想探究現代視覺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5(3).
[5]劉宇輝.平面設計中“空符號”的設計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設計系,2009.
[6]劉志農,吳敏琳.淺談道家美學思想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介,2010(8).
- 上一篇:現代平面設計中傳統文化的融入
- 下一篇:室內設計專業教學論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