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國際化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3:42:00
導語:企業國際化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中,企業必須要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成為國際化的企業。而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同時也面臨著本土化的問題。企業該如何處理好國際化問題的同時又解決好本土化的任務?本文就此談些認識。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企業必須站在世界舞臺上參與競爭,贏得市場和利潤。然而,世界的舞臺又注定了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一個企業要想立足于世界舞臺,必須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同時又要解決好本土化問題。
企業以“國際化”為指導理念,以“本土化”為具體行動準則,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從而立足于世界企業之林。(見圖1)
一、企業的國際化趨勢
1.企業國際化簡述。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企業能夠脫離國際市場而生存,其發展與壯大更是離不開國際市場。企業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一般而言,當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開始與國際經濟發生聯系之時,實際上也就是一個企業國際化的開始,盡管它不一定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或這一過程十分漫長,但企業走向國際化的事實不可否認。
企業國際化是企業融入世界經濟,在國際范圍內配置產品、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行為。國際化具有內向和外向兩種視角。內向國際化的視角是企業組織內部的基本需要促進的國際化,主要包括進口/采購資源、從外國企業那里取得許可證、在國內與外國企業建立合資經營企業和成為外國企業的全資子公司。企業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引進先進產品、領先技術、管理經驗等“引進來”方式,以此提升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并獲得持續的發展動力;而外向國際化的視角是企業對國際市場競爭特點認識之后尋求國際市場發展空間,主要包括出口產品、頒布給外國公司許可證、在國外與外國企業建立合資和在國外建立或收購全資企業。企業以國際市場為目標,以“走出去”為主要戰略,向國際市場提供產品、技術、資金等一攬子生產要素,以實現生產過程的國際化。
企業為什么要成為國際化的企業?最主要的是因為要將自己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在更大的市場上來消化自己的產品,而企業要有不斷增長的業績來支持國際化進程。樹立國際化的觀念是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根本和前提。
企業的國際化是以整個國際市場為重點,強調的是經營策略、管理思路的變化。那么,如何才能實現企業的國際化呢?
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可以用圖2來表示:
企業的優勢是建立在兩種基礎上的,其一是國別優勢,其二是企業優勢。前者是指本國優勢基礎上的優勢,有地域概念,不能推動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因為當國外的企業生產放在本國,這種優勢就沒有了。后者是建立在企業自身優勢基礎之上的,如企業的先進技術、管理效率、核心能力等。企業自身優勢是最關鍵的,是推動企業前進的動力。企業應該不斷增強自身優勢,獲得不斷增長的業績,從而走向國際舞臺。
2.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的雙重性。全球經濟是開放型的,所有企業都是經濟鏈上的一個環節。因此企業要參與到整體產業的經濟鏈構建之上,善于發現對方的優勢,能夠充分利用對方的資源,共同合作謀求發展,從而達到雙贏或者多贏。
其次,要做到幾個國際化。(1)觀念國際化,只有參與全球競爭,才能為企業發展贏得空間,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與競爭能力;(2)生產國際化,在世界范圍內尋求生產基地,降低企業生產和運輸成本,使產品更適合當地市場需求以及繞過壁壘更好地進入海外市場;(3)研發國際化,現在許多企業都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使得自己的產品能夠領先對手。(4)資本國際化,能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后盾支持,提供了全球資金運作機制保障(5)人才國際化,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人才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人才國際化”的體現在人才構成的國際化以及人才活動空間的國際化。
最后,融合當地資源文化,實現企業本土化策略。要實現企業的國際化,就必須依靠企業的本土化進程的同時推進,通過在當地“融人”、“融資”和“融文化”,逐步使得企業的品牌成為本土化的品牌。在企業自身整體品牌的理念下,使得品牌也融合了本土化特色,更加贏得本地消費者的青睞。
二、企業的本土化戰略
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在“思考全球化,行動本土化”的理念指導下,從產品品牌、人力資源、產品制造、營銷管理等方面實施“本土化”的經營戰略。
1.本土化戰略的由來。
本土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跨國公司的“無國籍化”。在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跨國公司來自于不同國家或地區,他們帶有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色彩。在他們海外投資過程中,這些來自于母國的不同色彩,容易受到東道國的排斥、猜忌與限制,這種現象在跨國公司投資于發展中國家時表現得尤為明顯。為了推動剛剛起步的經濟全球化浪潮,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跨國公司積極倡導無國界限制和“無國籍化”。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跨國公司更加明確地提出了“本土化”發展戰略??梢哉f,“本土化”戰略是“無國籍化”戰略的延續與發展,只不過這種延續與發展,更多的是來自企業內部機制的積極轉換,是跨國公司積極作適應性轉變的一種重要體現。
2.實施本土化戰略時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本土化”的實質是適應環境與改變環境的結合。在新的環境中,將企業自身特色與本土特色融合起來。在適應環境的變化中相應地調整企業經營的策略,與此同時,也能夠讓自己的特色為本土所接受。因此,本土化的過程中,企業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品牌本土化。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需要將產品品牌打出去,不僅要創出國際品牌,還要使品牌在跨國經營中“本土化”。這是美國寶潔公司拓展國際市場經營的法寶之一。從1988年寶潔進入中國市場后,它在產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作了廣泛的市場調研,在寶潔的廣告中,看不到“美國”的字樣。寶潔公司向中國市場推出7大類17個品牌的產品,其中很多產品名字都是中國消費者參與的結果。
(2)人力資源本土化。人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需要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它最有價值的資源——人力資源上。人是企業最為寶貴的財產,做好本土化的首要任務就是人員的本土化。如肯德基、麥當勞、摩托羅拉等企業在培育、發展和引進本土化的員工上不遺余力。或者給新進員工以完整的職業培訓,或者發展中層管理者,或者引進優秀的本土高層管理者。許多到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一旦發現中方的雇員能夠勝任工作,就讓外方雇員離開。在中國的外方雇員都有一項使命,就是要培訓出最能夠取代他們的中方雇員,從而實現人員的本土化。
(3)管理本土化。成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成熟的管理模式,但在面對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時,也不得不改進,使其更適應企業所在地的環境,使得每位員工都能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雇用本土化的管理人員,來管理本土化的員工,這樣,相同的文化背景與風俗習慣,使得溝通更為順暢,管理也得以順利實施。
(4)營銷方式本土化。環境的變化是影響營銷方式的一個關鍵因素。營銷方式要根據環境的主要變量變化而變化。營銷方式要符合當地的政策法規環境,要迎合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
(5)產品制造的本土化。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其核心產品,而這種產品必須適應一定的市場需求,具有本土市場的特色。正是這種本土化的特色,才使得產品具有競爭力,才會比競爭對手更加吸引消費者,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6)研發本土化。使得企業更加能夠獲得東道國政府的支持,享有相關政策的鼓勵與優惠,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人才、資金和技術。
三、案例分析:麥當勞的國際化與本土化
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將國際化戰略與本土化手段結合起來,融合兩者的各自優勢,發揮各自在不同領域的作用(如圖3)。在制定企業的宗旨、目標和政策上具有國際化思維,在企業組織的結構、分工和協調上將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思考,在企業文化上具有本土化特色。麥當勞公司就成功地結合了兩者。
麥當勞經過60余年的發展,現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開發了5000多家分店,從全球份額來看,麥當勞一直是這個領域的最具實力的競爭者,同時,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幾乎占到了公司收益的一半。麥當勞采取了全球一致的標準化服務,統一商號、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統一信貸、統一核算、統一經營方針、統一廣告宣傳、統一銷售價格和統一服務等10條措施。麥當勞總部對于整個麥當勞系統而言,承擔著管理、系統開發、開發新產品和改進服務、加盟店后勤保障、財務和金融、教育和指導、總銷和獲取信息等8大主要職能。麥當勞通過連鎖(加盟)經營方式實現了管理思想、經營思想和服務思想等在世界范圍內的高度標準化,以此完成麥當勞的國際化進程。
但是另一方面,麥當勞也注意到了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了因地制宜的變化,尤其是它為了滿足當地的口味,在菜單中增加了一些食品。在中國,添加了很多雞類食品,如雞腿漢堡、雞翅等產品,符合了中國人喜歡吃雞肉的習慣。
不管是國際化還是本土化,均是指一個企業進入到不同國家、不同社會、不同市場環境中對自身適應性的一種調節。一個企業的本土化策略是其國際化策略的一個部分,這是站在不同的觀點來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沒有國際化,就沒有本土化;同時本土化又是國際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本土化,應當是一個立足當前、因地制宜的觀念。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企業處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大環境中,企業做好本土化是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
參考文獻:
1.PaulW.Beamish,AllenMorrison,PhilipM.Rosenzweig.InternationalManagement:TextandCases.McGraw-Hill,2000.
2.趙凡禹主編.餐飲業連鎖經營之王——麥當勞成功的奧秘.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2.
3.王紅茹.“本土化”戰略化解中國企業跨國經營難題.中國經濟快訊周刊,2002,(27).
- 上一篇:變電站個人實習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辦公室文員實習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