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性住宅環境情感化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12 09:00:58
導語:適老性住宅環境情感化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研究自理型老人的心理變化與情感需求入手,通過分析適老性住宅的空間界面構造、環境色彩、意象符號的情感要素,探討如何將環境情感化設計融于家居環境、用戶心理、行為模式,進而提升空間的情感效應與精神功能,對使用者的心理與行為起到積極的暗示與引導,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滿足其居住心理。
[關鍵詞]環境情感化;適老性住宅;居住心理
自理型老年人在生理衰退和社會因素的雙重影響下,易產生各類消極情緒與心理負擔[1]。在“銀發浪潮”來臨之際,住宅作為居家養老的重要空間載體,其精神功能更是不能與使用功能分離。因此,如何在尊重該類人群身心狀況、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因素快速轉變的基礎上,將情感化設計的理念與方法運用于家居環境中,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使其加強自我依賴感與歸屬感,保持與環境互動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將有效延緩衰老。
1何謂環境情感化設計
行為是人與環境之間的紐帶,由人受到所處環境信息刺激引起一系列心理活動后所產生[2]。經科學研究發現,令人感到幸福的血清素會在產生額外的感情涌動之時形成。讓老年人的感情持續地產生些許變化,將有利于預防大腦的快速退化。而環境情感化設計正是在滿足居住空間的物質環境基礎上,把環境的刺激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協調好空間環境與使用者心理需求的關系,賦予環境含義,進而催生兼顧安心與刺激的情感,引導用戶的情境認知與情感記憶的整合,最終激發其生活動力,減少“心理對抗”的一種啟發性設計理念。
2環境情感化設計的應用手法
空間情境暗示著人的行為,行為又塑造著環境本身,豐富其內涵[3]。“家”是承載老年人心理寄托與情感需要的主要渠道??蓪h境情感化設計手法運用于空間的界面構造、環境色彩、意象符號等方面,挖掘環境的情感潛力,輔以因循與顛覆常規的行為模式設計令空間給受眾傳達安全舒適之感以及強化空間情感記憶,讓孤獨的時間變得充實,讓獨處的環境令人心生波動,從而幫助他(她)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長期愉快地生活在居家環境中。2.1空間的界面構造——通透與柔化。多數老人由于腦部、感官機能的衰退,健忘,視障、蹣跚等癥狀較為顯著。即便與居住環境朝夕相處,分外熟悉,也難免在邊界明確,分隔強硬的空間中面對突如其來的環境信息變化力不從心,從而害怕對環境失去控制,在慌張忙亂之中顧此失彼,撞傷、跌倒,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固應首先建立擁有通透視線的行走路徑。將劃分空間的非承重界面構造適當地采取不同程度的通透方式,如添加窗戶、玻璃隔墻、鏡面等透光、反光界面等,起到疊加層次,增強景深,擴大可視區域,塑造開闊之感,通過折射、反射來獲取、反饋信息,更好地掌握空間動態,支持安全的自由行動,提升對環境的自主支配力度。其次,需虛化生硬封閉的實體邊界。運用具有自然、古樸氣質的移動屏風、懸置竹簾,靈動幔帳等配飾,柔化并延續轉折空間的形態與視效,使視線在虛實相生中得以延伸,感受靈活變化的視覺趣味和張弛有度的節奏美感,營造溫馨馨舒適的情感空間,減少衰老的心理暗示。2.2空間的環境色彩——統一與對比。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夠作為視覺感知的主刺激來源,直觀的“傳情達意”,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如今,多數老年人由于空巢而缺乏關愛,衰老而視力減弱。雜亂的環境色彩,令老年人視覺錯亂,倍感眩暈[4]。因此,應統一空間的環境色彩為先。老年人由于成長背景、懷舊情懷等原因,鐘情于古樸、沉穩的色彩,但這較壓抑的色調易在時光的流逝中,強化老人內心的孤獨與失落感,不利于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由于人在暖色調的環境之中,血壓、心率、脈搏與情緒較為平穩,固可將高明度、低純度的暖色調,用于墻體、天花、隔斷、地面等面積較大的界面上,使其與家具的色彩得以區分,營造安寧穩重、柔和明亮的色彩環境,緩解老人的消極情緒。其次,又因為人的情緒在一定時間內未得到相應的“刺激信號”,則會趨于平靜,久之則倍感乏悶。而鮮艷的色彩能夠給予人的大腦積極的情緒刺激信號,使其情緒喚醒狀態達到適當水平,提升視覺敏感度。因此,可考慮在某些功能區域,如開關、插孔、設施等處,運用對比色來調和主體色彩,為空間注入生機,增強老年人對空間方位、走向、功能的認知能力,增加對環境的積極反應。2.3空間的意象符號——主題與象征。老年人良好的情感體驗可來源于感官與空間的意象符號互動之后所形成的記憶與聯想。如何設計并運用這些意象符號,使老人便于感知,產生情感共鳴,促進對空間特性的正向認知呢?第一,應對視覺焦點的陳設裝飾區域進行主題命名并形成視覺形態,把承載著老人的成長背景、志趣愛好、人生成就的裝飾物件、題詞書畫等熟悉元素作為表達內容,與老人一同把空間“做舊”,喚起并強化其情感記憶,鍛煉腦部機能,產生暗示性的意境體驗和文化內涵,增強其自信心與家庭認同感。第二,選用蘊含吉祥寓意的象征性符號圖案有序設置于空間中近人尺度處,豐富其行為與聯想,強化正向心理暗示,提高了其感受環境的自發性與行動力。
3結語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充滿功能性設施的家居環境已讓多數老年人感到厭倦,他(她)們渴望自身價值的回歸,改變社會上對其生活環境普遍消極的刻板印象。適老性住宅空間是一個完整的環境系統,在運用環境情感化設計手法時,應補償老年人對于環境信息的攝入量,盡量減少環境的顛覆性變化,使老年人在心態上逐步適應和接受其衰老過程,并長期保持其與環境互動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減少對人工照護的依賴,保持自尊、自信和自我滿足,樂觀生活。誠然,本文所論述的內容也僅作為補充適老性住宅空間環境的一種思路與手法,希望能為其環境質量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翁峰,林珊,金蕓.淺淡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與保健措施[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12).
[2]張志杰,王銘維.老年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孔帥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MOOC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
- 下一篇:衛生照明系統優化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