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計倫理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05:54:00

導語:現代設計倫理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設計倫理管理論文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物質資料的不斷積累,人類在普遍享受豐裕的物質資料的同時,殊不知人類自己正不斷的走向自我的“物化”以及自我關系的非秩序化階段,背離了人類不斷追求的新的生活的“自我”,走向了人類自我臆想的“假”的生活形態當中以及人與造物控制與反控制的悖論中。如何正確的理解這種非秩序的關系,使人類自己重新回歸到自我的覺醒,重新定位和諧的人與人、人與造物之間的關系。倫理道德作為整合社會思想觀念及價值標準的思想導向,對于重新定位調整秩序化的人的關系有重要的作用,倫理道德所明確的核心便是人的關系,人與人、人與物的相互關系性的理論思考和總結,塑造了整個社會共同遵從的思想道德觀念。設計藝術承載著創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載體和轉化形式,設計藝術的發展需要一個合乎時代性的設計理論的指導,使設計藝術更合乎人的設計,增強更多的人文關懷。設計倫理性作為設計藝術在新世紀所思考的新的藝術設計的方向,設計倫理性所賦予設計藝術和諧性的“人”的關系,恰恰滿足了現代設計藝術處理綜合設計關系得問題,使設計藝術有了時代性的設計理論的指導。這里設計倫理對我們本文而言,我們并不過于困究于純粹設計倫理思想理論的思考和分析,更多的側重于整個時代性設計藝術的指導實踐意義,重新回歸到包豪斯所確立的,后來被稱“國際主義”風格所偏離的設計原則“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重新呼吁設計藝術的人文精神。現代設計需要從實在的角度出發,重新挖掘人文主義來詮釋設計,給與設計藝術一個新的價值方向,重新建構和諧的秩序化的設計倫理關系,實現人類和諧性的發展。

一.設計藝術的設計倫理性發展

從西方現代設計史的發展的軌跡來觀察,設計藝術從“工藝美術”運動發展到現代主義設計,設計的要素呈現復雜化的趨勢,設計所要考慮的外部及內部的因素增多。當今設計藝術的發展,基本承繼著三個階段的發展、進步。第一個階段,設計藝術所考慮的核心點立足于設計的功能與形式問題的討論及實踐中。從設計作品的角度來思考設計的功能與形式問題,其并沒有或較少的觸及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問題。如: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從某種程度上講,其核心的討論點:其一,工業產品外形粗燥丑陋,沒有美的設計;其二,設計者仍然以手工生產為少數權貴設計的產品。雖然從表面上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已經開始觸及到設計的倫理性問題,但其也僅僅局限于理論的探討,在具體的設計實踐層次上并沒有很好的實施。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莫里斯”,強調在具體的設計上強調設計的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結合,對他而言,實用但丑陋的設計并不是好的設計。他曾說“不要在你的家中放一件你認為實用的,但是難看的東西”

[1]這種看法是他的功能與美觀的結合的設計思想的體現。同樣的情況,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佩斯在其親自擬定的《包豪斯宣言》中同樣立足于設計作品的功能與裝飾的問題上,同樣較少的觸及設計的復雜關系的問題?!靶灾校航ㄖ?、畫家和雕塑家必須重新認識:一棟建筑物是各種美觀的共同組合的實體,只有這樣,他們的作品才能灌注進建筑的精神,以免流為‘沙龍藝術’。建筑家、雕塑家和畫家們,我們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藝術家組織……讓我們創造出一棟將建筑、雕塑和繪畫結合成為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的殿堂”

[2]這里作為包豪斯整個設計風格的綱領性思想,其實中強調建筑家設計的實用性和雕塑家、畫家創作的美觀性的結合。第二個階段,設計藝術開始考慮并實踐設計藝術注重與周圍環境的聯系性和和諧性的問題。這里的環境包括兩層的含義,即包括自然性的地域環境又包括社會性的人文環境,開始走向了設計藝術的綜合關系的思考完善時期。如美國著名設計家雷蒙德·羅維。他的偉大的設計成就便是立足于美國商業文明的基礎上發展的,他所關心的是設計的經濟利益,他自己也身體力行這種原則。他曾說:“每當人們在談論設計的誠摯性時,我更加關心我的湯勺”

[3]羅維的設計公司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時期,一個是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一個是漫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這兩個時期當中,因為戰爭的需要,美國的各種生活用品極其缺乏,因此,國內市場對于生活用品的需求造成了他的設計業務的篷勃發展,制造商與企業在困難的時期不但要考慮適應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同時還要考慮困難時期結束后,戰后恢復期對于住房、室內用品、汽車等等產品的巨大需求。因此,羅維不但設計困難時期的作品,也同時為困難時期結束以后的恢復發展設計。再如弗蘭克·萊特的設計,其草原式建筑形式,注重其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性。萊特的設計思想吸收中國《道德經》的思想“鑿戶黼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4]實現建樹整個室內空間與室外環境的空間交流性。其繼承發展了沙利文的設計藝術思想,明確提出了“有機建筑”(OranicArchitecture)理論,指出“建筑是自然的、真實的,設計要自內向外的進行,要突出建筑形象的內涵,要與周圍的環境密切結合,要表現材料本身的質感”

5]它最大的貢獻就是打破了把建筑單純封閉為六面體的傳統觀念,主張空間的自由劃分、交流。同樣的情況出現于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其總體的設計思想體現出明顯的設計藝術的交流性和聯系性,其整個設計思想已呈現出設計藝術第三個階段設計藝術綜合關系交互影響的思想端倪,“負有大眾化的民主傳統,強調產品的經濟原則,致力于發展大眾化的制品”

[6]“強調有機設計思想和產品的人格化、感情化”

[7]丹麥著名的家具設計師凱伊·伯杰森指出:“我們所制造的東西,應當是有生命的,由心臟在其中跳動……它們應當是人性化的、有生機的和溫暖的”

[8]第三個階段,設計藝術各種因素的綜合關系性。設計藝術處于一種“關系”中,處理設計物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這里所提到的“關系”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設計的倫理性問題,設計的時代性要求設計藝術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注重設計的倫理性要求。設計藝術從設計的倫理性角度分析,這種關系是秩序化的和諧的“關系”。1995年10月在日本的名古屋市舉行了世界室內設計會議,這是國際室內設計協會的年會(IFI),會議主題定為“室內-——新浪潮的創造”

[9]會上日本室內設計師內田繁就世紀之交、時代更替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20世紀產生的物質主義的時代觀將向物與物之間相聯系的柔軟的創造性時代轉變,這是從“物”向“事”的變化,是“心”和“關系”的發展,也就是說是從“物質”的時代向“關系”(心)的時代轉變。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為人的“關系”,而這種轉換的核心點為“人”自身,從大的范疇來看表現明顯的就是設計的倫理性問題。同時“他舉出了關系時代的特征是:地域社會的復興;與自然的協和;個性的尊重;家庭和共同體的再認識;多樣化和關系的連鎖;解釋和認識的重視;故事傳說的復興……他指出今后的設計將更加重視看不見的東西,重視關系的再發現,方法的追憶和內心的反響,將趨向綜合性的設計方法”

[10]例如國際主義風格由于內容與形式的倒置;求新求變的新生代對一成不變的單調的風格的挑戰,導致了裝飾主義的萌發,對現代設計成為商業貿易促銷的“幫兇”的反叛,使人們的生活變得粗糙?,F代主義追求功能性的重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等等,需要適合人類生存的新的設計及其設計理念的出現。在這種背景情況的促使下,“后現代”主義設計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反對設計形式的單一化,主張設計形式多樣化;2.反對理性主義,關注人性;3.注重產品的人文含義;4.隱喻;5.關注環境”[11]。后現代主義從“對高情感的推崇,強調人在技術中的主導地位和人對技術的整體系統化的把握”,“遵循人性經驗的主導作用,時空的統一與延續,歷史的互相滲透,個性化,自由化”

[12]這里我們所談到的內容并不代表設計倫理性的全部內容,從其意義上只涉及到設計倫理性的主要思考的問題,但已經能夠足夠的說明問題,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設計的綜合關系的相互作用,共同實現設計的倫理性思考,實現設計藝術的人文關懷。

二.設計藝術的設計倫理的趨勢

整個時代性發展的社會現實,如:資源的問題、環境的問題、消費商業文化的問題,乃至整個社會發展所呈現的“物化”現象等等,促使設計藝術走向了空虛。而對這種現狀,設計藝術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注重設計的倫理性思考,使設計藝術有了實際的思想的引導,可以這么說是時代要求設計藝術的倫理性思考、實踐。我們如何來思考這種現狀,對于指導設計藝術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即怎樣的社會現實,促使設計藝術必須思考其存在的實際意義。1.設計藝術的綜合關系的設計發展階段的時代性要求。對于設計綜合關系設計發展的階段上文已有清晰地論述,在此不再做重復的解釋。2.“物化”的社會現象的刺激。對于“物化”的具體內涵的理解,即人們在不斷的改造控制自然的同時,同時又被自己所創造的造物世界所反控制,進入了控制與反控制的悖論中。人類過多的依賴自豪于人類自己依照現代科學技術所創造的偉大的造物世界的同時,殊不知其已被逐漸的“物化”,走向了人類自己創造的另一個極端。英國人類學家D·莫里斯在他的著作《人類動物園》提出了一個“動物園”效應的比喻,他認為“現代生活條件與動物園的情況相類,動物園可以保障一定程度的安全,但這種安全是付出了昂貴代價換來的”[13]。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現代科學技術支撐的一切改善生活方式的活動,都可以被視為營造“動物園”的活動。作為設計藝術的承載的現代科學技術,營造著“園”中的一切,殊不知人們一旦習慣、適應了“動物園”的生活后人類一旦離開這種生活或者這種生活被外界因素的破壞,如:自然災害、戰爭等,估計人類將變得無法生存。[14]再者人們一旦滿足于這種人類自己所營造的“偽生活空間”的時候,人類也逐漸實現了自身的“物化”,技術的物化所刺激的人的物化,人類自然所特有的強烈適應自然的生理機能將退化,當災難降臨時,人類將變得手忙腳亂。從設計倫理的角度出發,我們是否考慮來停止使這種“偽的生活空間”的破碎,還原人類真正的“自我”?!叭祟愡M化史說明好的一個簡單的真理:人之所以能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而支配這種適應性行為,從本質上說,首先是非物質的,也就是心理和精神的,應該明白適應性應該是設計師進行設計的前提”。3.人類自我精神需求的刺激。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論中將人的需求由低層到高層或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是超越基本生存需求的社交需求,是社會人需要不斷滿足的精神需求,從社會發展的現實來看,人類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建立在豐富的物質資料的基礎上都得到了較好的實現。就設計藝術而言,這也是設計藝術所應該秉承的責任,設計藝術的核心、目的,即以“人”為本,從人的自身的需要出發進行設計,這也是設計藝術發展的目的責任。4.普遍的社會現實的影響。首先,當今社會所形成的老齡化的社會現象的不斷加劇,整個社會所實際存在的實用勞動力在減少,伴隨著社會老齡化的趨勢,又衍生出新的問題。作為社會整個生產力的推動,青年人的壓力增強,而這種壓力及來自其自身的生存問題所產生的工作的壓力乃至心理的壓力,使其處于一個亞健康的生活狀況。進而來自當今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現狀,一對夫婦至少要撫養四位老人,雖然現代不斷健全的社會福利,但仍然不能切實的改變這種現狀。等等許多老齡化社會所衍生的種種問題,使社會的青年人壓力增大的情況,設計藝術的倫理性所思考所要求承擔的責任如何在其整個社會大的系統中緩解這種現狀,如何在人們具體的整個生活、工作的空間設計中緩解這種壓力,成為設計藝術所要考慮和實踐的問題。其次,環境破壞、污染及其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率低所造成的浪費問題。從設計的倫理性思考,社會呼吁設計藝術的環保、生態、節能、綠色的綠色的設計路線。再次,消費型社會的現實。設計問題如果搞不好,便容易成為商業的附庸,從設計倫理來看,如何正確的引導消費,引導消費的時尚,這都成為現代藝術設計所關注的問題。5.現代社會合格設計師的責任和義務,設計師進行設計要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設計的倫理性思考作為其行動的準則和指向,提高自身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深度,從人自身切實的角度出發,綜合思考設計的問題。設計需要創新思維的創造能力。美國創造學家羅伯特·奧爾森曾說過:“那些思想拗執、頑固,缺乏隨機應變的素質和生活形態,或者思想偏執的人,是很難推出新思想的”[15]。作為一名真正的設計師需要具有廣泛的知識和豐厚的修養外,更多的是增強設計師的一種社會的責任感,從設計倫理而言,對整個設計的核心“人”的綜合關系的平衡。6.區域性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性的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因素。這是存在于社會現實各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如何正確的來認識處理這一現實,實現文化的自我回歸和文化的自我認可,摒棄陳舊的思想認識。從新世紀發展的角度來認識這一差異性的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是基于中國人的普遍的生活形態中的,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深化,體現于設計藝術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內蘊的了解、實踐、應用,實現立足于中國人普遍的生活形態基礎上的中國文化的吸收和傳播。同時我們在正確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性的西方文化的差異的同時,應從大文化圈的角度,加強區域文化的保護,實現人們普遍的文化回歸感,增強區域文化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及其尊重,特別向中國多民族的國家,多種文化背景的現實,正確的處理大的正統的漢文化與少數民族的區域文化的和諧共存,促進文化的多樣化,同樣成為設計藝術所思考的問題。設計倫理性從“人”出發,體現服務于人的思想意識的需要,運用文化圈的人們共同的文化背景,來實現設計的文化交流性、適用性和民族情感的回歸,當我們在思考大的文化范疇問題的探討建立的城市文化圈的時候,對于中國民間藝術的保護、認識和回歸,同樣成為現代設計藝術所應重視的問題,而應真正的理解民間藝術的生活形態,民間藝術如果離開了其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便失去了大半的意義?!霸趥鹘y社會,民藝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柳宗悅說:‘只有工藝的存在我們才能生活。從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們身著衣物而感到溫暖,依靠成套的器物來飲食,備至家具、器皿來豐富生活……因此,工藝是貧弱的,生活也將隨之空虛’柳宗岳先生說的這些我們仍需要”[16]?!百M孝通先生說也曾說:‘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地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還鄉’”[17]。研究民間藝術以及所體現的生活形態對現代設計藝術的作用,反過來汲取民間藝術的積極因素的同時,如何重新建立適合人的新的藝術設計,這便又是設計的倫理性范疇。7.設計學的研究現狀而言,一般都是從設計的形象性(藝術性)、理論性以及設計的科學技術性等角度分析,對于設計的深層次的認識,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特別為設計的倫理性思考?,F代設計學研究的問題出現了很多就問題而問題的研究方法,對于理論性的設計學研究內容的實踐指導意義缺乏明確的指導性,很多知識的理解分析流于就理論而理論的現狀。研究、分析設計的理論知識,目的就是更好的來指導具體的設計實踐。再就設計理論的研究,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就設計的實踐而后在理論的分析總結,雖然對于實踐的總結分析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但同時也用保持理論的前置的引導作用。而設計的倫理性作為設計藝術新的研究課題,對設計藝術的實踐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就理論的實踐性指導作用,“理查·布卡南與維克特·馬格林在1995年出版的《發現設計》文集的導論中開宗明義的說明要討論的課題,乃是日常生活的設計”[18],這個微妙的分別已使我們知道我們已開始離開對設計學純粹的概念層次去理解設計,而返回到設計的實踐去行動反對概念理論的分析。雖然其并沒有明確地提出研究設計的實踐層次,但某種程度上奠定了對于設計研究不僅僅對概念理論的分析,更要注重其設計實踐的意味的思想主題。以上幾點所考慮的核心便是為什么設計藝術要注重設計的理論性思考,啟示了設計藝術重視設計的倫理性思考的發展方向。

三.設計藝術的倫理性思考

這個層次的分析,重點是我們如何來對設計的倫理性的理解,它既包括純粹理論性的分析、綜合整個思想的發展脈絡,也包括設計的倫理性的具體設計實踐及其設計思想的表現,主要體現為理論性的分析與實踐性的體現的綜合。1.對于設計倫理的內涵的分析,主要從其定義、包含的內容兩個層次的分析。對于設計倫理的定義的總結,即設計的倫理表現為從倫理道德的高度出發,以“人”為核心,處理人的綜合關系,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建立秩序、和諧“人”的生活方式的過程。從其設計的倫理的定義界定問題上,我們可以清晰地將設計倫理所研究的問題、內容了解清楚。設計的倫理可以這樣來理解設計學與倫理學的綜合,設計倫理以倫理道德作為出發點和理論的依據,從理論上確定了其思想的高度及深度,確定了設計倫理的道德性,真正做到設計倫理的人性思考。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將倫理道德作為其思想的前導,并不是純粹倫理學中道德的內涵,這里更多的側重倫理學的美德倫理,即優良道德的實現以及規范倫理的范疇,優良道德的制定,其隸屬于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的層次,即“倫理行為應該如何的優良道德”。它主要包括:①.道德總原則“善”;②.社會倫理的道德原則“公正”與“人道”;③.善待自己的道德原則“幸?!迸c“貴生”;④.道德規則“誠實”、“自尊”、“謙虛”、“智慧”、“節制”、“勇敢”等等[19]。倫理學的道德意義避免惡劣的、錯誤的道德,制定優良正確的道德。布洛克說:“道德哲學家反思日常道德假定,并不僅僅是用哲學術語重述我們已經信賴的任何規范,而是尋求相對于日常道德的一種新的理解和新的觀點,這將改正我們某些道德信仰和改變我們每天的道德行為”[20]。以“人”為核心,處理人的綜合關系。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所處理解決的關系應改為秩序化的關系,從“人”自身的需要出發,圍繞“人”的周圍復雜關系的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宗教信仰、人與生活習慣、人與文化背景等等問題的處理。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建立秩序和諧的“人”的生活方式的過程。視覺傳達方式使設計藝術實現的主要途徑和形式,設計藝術的目的、歸宿就是創造和諧、適宜的生活方式,設計藝術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對于設計倫理學的概念分析的過程,同時也基本上明確了設計倫理的研究對象和內容,以“人”為核心的倫理性思考的設計實現,它呈現的是這樣一種關系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關系的設計思考,更詳細些是文化差異、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行為習慣、心理差異、年齡差異、消費差異等等,人文環境的設計實現與資源、環境保護、材料工藝、地域特征等等自然環境的設計實現。2.設計倫理與設計的目的、本質及原則的關系的分析,旨在界定設計倫理性的存在意義?!霸O計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這是至今已為人們多共識的概念。設計運用科學技術創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和環境,并使人與物、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相互協調,其核心是為‘人’,這里的‘人’即是生物的人,同樣也是社會的人”[21]。為人服務具有雙重性的含義,再作進一步的思考為人服務的設計目的是“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設計目的原則的衡量尺度,聯系到設計的倫理性思考,即設計的倫理與設計藝術的目的在其內涵上取得了思想性的契合,設計倫理是設計目的更好地實現為人服務的目的、實踐的思想指導。從這點上來看,兩者既存在理論性的思想契合又存在其內在的聯系性的互相作用及思想的共融。設計藝術在不斷的理論探討及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在遵循某些準則,同時不斷地提出發現新的問題,為設計的倫理新的思想尋找解決的關鍵點。設計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的具體實踐表現為“合理的生存方式”,設計的倫理就是處理設計藝術所涉及的關于“人”的和諧、秩序化的關系問題,因為我們這里所認識的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會的人的復雜情況,同時社會的人又存在著復雜的差異化和“階級”等問題。設計的倫理的引導和思考設計藝術更好地實現設計的以“人”人本,真正的實現設計“人”合理的生存方式。3.設計倫理與設計藝術的本質、原則的關系分析,同樣從其設計藝術的本質原則所具體指代的內容著手,切實的從問題的根源分析其實踐的指導意義?!霸O計藝術的本質體現在創造性、系統性、功能性、藝術性、經濟性、教育性等六個層次”[22]。創造性:突破改變以往舊有的觀念和形式,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設計藝術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的創造性過程,設計藝術要求不斷的改變其思想的實質,創造適應時代性的“人”的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時設計藝術的創造性與社會的需要是相互的聯系,社會通過設計藝術滿足、引導和創造需求,設計藝術引導新的社會需求與設計的倫理性相思考相聯系。設計藝術的創造性要以設計倫理作為其基本的思想引導,才能真正的創造符合社會需求的富有創意的設計作品。好的設計創意作品應將其設計倫理認為其行動的指南,滲透到設計藝術整個創造性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時期產生對于設計藝術積極的作用。同時社會需要好的優秀的設計作品的出現,只有好的優秀的作品才能夠引導社會新的需求,創造社會積極意義的時尚。這里我們將設計倫理的思想實質與設計藝術的創作相聯系呼應,設計藝術可以創造更加適合“人”的需要的設計作品,進而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實現創造性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發展。系統性:“現代科學細分化和相互滲透以及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是設計藝術從程序到管理,從創意到事先都被納入了一個個不同目標要求的系統狀態中”[23],設計藝術系統性體現為設計的“控制與管理”[24],設計藝術是需要協調多種環節和因素的過程,綜合各種關系收集可利用的信息,實現信息的綜合、秩序化、合理化的處理。設計的倫理性確定設計的目標為滿足人的需求,創造人的和諧的生活方式。設計倫理明確了設計藝術的核心點,這變為設計的綜合關系的處理,明確了一個核心點,進而更明確了設計藝術信息的綜合性和合理性的選擇。其次,從設計藝術的系統性的微觀角度來分析,具體到設計藝術處理實現的細節問題,設計倫理實現了設計關系的平等性,如:設計藝術的商業目的與公益性目的的實現過程的環節的綜合思考,實現細節統籌于宏觀設計藝術實現的目標細節的平等、和諧、秩序。功能性:設計藝術的功能性表現為實用性的原則,本質是“其存在的固有價值的體現”[25]。設計藝術的功能性是設計藝術最基本的屬性,衣、食、住、行、用,設計藝術因人的需求而存在,也將以滿足人的需求而發展。設計的倫理性明確設計藝術的功能形勢能用到實用再到更加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