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畢業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21 10:02:39
導語:高職學生畢業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現狀
(一)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滯后。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十分重要,但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開展比較晚,比國外發達國家起步晚了十余年。而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兩年才開始,且目前開展的創業教育普遍是以開展第二課堂的“創業計劃大賽”為主,很少有高職院校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學校的第一課堂中。以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為例,學院雖然已經把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課程納入學院統一的選修課中,但尚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整個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計劃中,也沒有“全過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另一方面,師資匱乏是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原因。目前,高職院校幾乎沒有專門從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是理論、實踐、理念完美融合的教學模式,承擔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既需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也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較強的創新意識。然而,各項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配備相當薄弱,多數是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輔導員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來承擔相應的教學工作,這些老師多數沒有創新創業受訓背景,更沒有過創業的經歷,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實踐能力。教育教學過程中,僅有專業知識的講授,缺少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激發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業的欲望和熱情就不能被激發,學生潛能也難以被挖掘。(二)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高職院校為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但是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活動較少。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每年開展第二課堂活動100余項,但每年僅有20余項涉及到創新創業活動,且參加活動的人數比其他活動相比較少,作品質量較本科院校偏低,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屬于“精英教育”,尚未融入普通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學校沒有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創新創業氛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很難在校園活動中得到培養和加強。另外,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摸索、嘗試階段,多數院校的教育思路還停留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階段,就業模式也停留在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層面,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被納入課程體系,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但高職院校領導、職能部門片面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是針對有創業能力和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目的只是成就部分學生的財富夢,缺乏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不到位,導致在工作中缺乏探索和思考意識,高職院校合力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三)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安排不合理。高職高專通常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選修課安排在大學第二學年,此時的高職高專學生既沒有大一時對創業的新鮮感,也沒有大三學生對就業的危機感緊迫感。面對著繁重的專業課課業壓力,創新創業課程學習往往走馬觀花,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僅僅在網絡上查幾篇論文草草了事,根本達不到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走上創業道路的效果。再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尚處于初始階段,課程設置不完善、教材比較匱乏,與學生對創業課程的要求相差甚遠。就拿教材配備來說,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教材的選用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且教材種類有限,大多是引用不符合我國學生實際的國外教材;也有一些教材是本校老師自己編寫的,但這類教材本身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只重視闡述理論知識,沒有可借鑒的成功創業案例,也沒有對失敗案例的深刻剖析。此外,創新創業教育往往以“講座”“報告”等形式展開,沒有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四)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除了要有理論教育外,還要有實踐教育。創新創業的實踐教育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上對成功創業案例的模擬、失敗創業案例的剖析以及創業大賽的指導等,還必須借助于實踐平臺進行創新創業的實踐演練。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雖然根據專業建立了相應的實訓基地、校企聯合等,但實訓基地、設備以及經費極其有限,不能滿足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物質要求。
二、高職高專畢業設計教學現狀
(一)指導教師數量不足且缺乏實踐經驗。畢業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工程閱歷,熟悉工程中的常規做法,了解工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及新專業的增設,有的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教師短缺,一位教師指導十幾名學生甚至二十名學生,教師沒有精力指導,且新增加教師大部分是青年教師,工程經驗缺乏,這些都影響了畢業設計質量。(二)畢業設計的指導存在問題。畢業設計多年來一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一般由指導教師擬定畢業設計課題,學生在指導教師帶領下完成相關設計。指導教師只滿足于書本知識的鞏固,極少介紹實際中的最新知識,使得畢業設計的實際效果與實踐目標有較大差距。有的指導教師不是解決學生的疑問,而是讓學生充當計算器的功能,根本談不上訓練的作用。有的指導教師選題陳舊,理論性題目偏多,脫離了培養目標,且不能反映本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綜合訓練題目偏少,單一性題目偏多,相當于課程設計,工作量明顯不足,訓練不全面,學生不能得到綜合訓練,起不到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的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與畢業設計的融合情況
(一)融合存在的問題。1、教師不同步。創新創業課程基本上由外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來擔任主講,這些教師多數是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輔導員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過程中僅有創新創業專業知識的講授,缺少與本專業相關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激發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業的欲望和熱情不能被激發,學生潛能沒能被挖掘。而畢業設計是由本專業的教師來擔任指導,畢業設計的內容往往局限于已定題目的計算和規劃,與創新創業大不相關。2、課時安排不同步。高職高專院校一般將大學生創業創新課程安排在第二學年,而畢業設計一般安排在第三學年,二者缺乏連貫性。(二)融合的策略。將創新創業教育引入畢業設計,既是對大二一年創新創業教育的延續,也是對畢業設計的改革和創新。指導教師與創業團隊對接。對接方式有兩種,一是由指導教師提前擬定好創業題目供學生選擇并自組創業團隊,二是先由學生自組創業團隊確定創業題目,再由指導教師參與指導。通過在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2015級屆不同班級的畢業生中推行兩種方案,發現第一種方式的創業成功率最高,而第二種方案也給畢業設計題目選擇帶來了新的理念和發展方向。下面以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2015級屆精化專業畢業生為例,來說明一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與畢業設計融合的具體實施過程。為了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在2015級學生中開展了以創新創業為目標的畢業設計活動。針對精化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專業特長,擬定了開辦手工皂DIY體驗店的創業設想。全班12名學生成立了創業團隊,其中3人負責市場調查,5人負責產品研發,剩余的4人負責產品銷售,學院給予最初的研發資金支持。通過5周的團隊協作,在指導教師的技術指導下,第一批產品制作完成,并在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進行了試賣,得到了購買者的認可,并獲得了一定的收益,大大鼓舞了學生的創業信心。此團隊同期參加了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二等獎和一萬元的創業基金。(三)反思。雖然畢業設計已經開展了幾十年,創新創業教育也有十年之久,但其成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要從認識、課程、教材、教師、教育體系等角度出發,結合職業教育及高職生的特點,將畢業設計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構建新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注重與專業教育、基礎教育的有機融合,將創新精神的培養滲透于專業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并在畢業設計環節加以體現。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互相融合,緊密相連,總體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高職院校要改變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分離的模式,深入探索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并結合高職生的特點,科學統籌畢業設計內容安排和設置,使畢業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創新精神滲透于畢業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激發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學習創新創業知識,有意識地思考創業,并付諸實踐,主動挖掘自我潛能,最終成為社會所需的,既具有創新精神又具有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愛梅.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反思[J].教育與職業,2016(6).
[2]繆寧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3]陳新開.論高職生的創業素質[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
[4]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作者:陳一巖 單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平面設計設計技巧
- 下一篇:三維立體搭建技術畢業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