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計優化課堂教學
時間:2022-01-02 04:02:33
導語:實驗設計優化課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教育的新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重視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通過科學的探究活動,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我對探究式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并在教學中進行實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標準》對科學探究作了明確的定義:“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解釋的多種不同的途徑。也指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家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種種活動?!边@說明對探究有兩方面理解:一是把探究描述為科學家所做的工作,即科學家提出關于自然界的問題,尋求答案,深化理解的過程;二是把它看作是教和學的過程,即學生用以獲取知識,科學地領悟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從這里不難看出,探究式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并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我國新編制的《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科學課程將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展學生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體現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培養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進對探究的理解。因此,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討論,不斷發現事物變化的原因和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以此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一種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不僅著眼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更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要讓學生體驗到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基礎。因而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問題情境,要通過提出問題,模擬情景,讓學生陳述不同的觀點;以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提出假設,讓學生體會到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做出假設。設計實驗,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事實和證據。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讓學生領悟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實驗、調查,又需要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教學過程設計為學生探索知識的經歷過程,培養學生具有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悟感到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探究式教學的實踐
《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理解中指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具有科學探究能力。作為教學工作中主導者,更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實踐,應注重學生的獨立鉆研,著眼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步驟去掌握知識,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探究式教學不僅重視學生知識獲得,而且更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
三、幾點體會
要開展探究式教學,教師是關鍵,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有如下的體會:1.探究式學習與教學是一個新的課題,作為教師應全面認識新教材。新教材版面簡單,圖文并茂,文字表達深入淺出,明白易懂。它擺脫了長期以來理科教材固定的一種枯燥、深奧、冷傲的模樣,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教科書的距離,利用可讀性強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重視課本知識的閱讀,培養參與精神和自學能力;利用“討論”多的特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群體協作的精神;利用探究多的特點,強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及科學方法的培養。新課程的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需要積極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變“個體學習者”為“合作學習者”,變“接受學習者”為“主動探究學習者”。2.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心態放開,個性得以張揚,能夠心情舒暢地自由思考,敢于無拘無束地發表個人見解,進行激烈爭辯或心平氣和地交換意見,由此使問題向縱深發展,使教學活動活潑地進行。在這種平等自由地合作學習環境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無所顧忌,目的是培養學生追求真知,探求真理,不畏權威的科學精神。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師應在課堂中會從講臺上走下來,在教室中流動起來,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之中,與學生共享知識,體驗收獲。3.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將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的,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使教育、知識、學習真正與學生的精神發展相關聯,使每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盡量發揮出來,進而使他們成長為自由的人、獨立的人、能動的人、創新的人。
作者:查梅琴 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閱讀教學實驗設計論文
- 下一篇: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