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參數測量系統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14 08:41:35

導語:彈道參數測量系統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彈道參數測量系統設計論文

1測量系統工作原理

1.1彈道參數測量方案

基于對現有彈道參數測量方法問題的分析,在彈道初始段,將初速和射角分開進行測量,避免由于循環迭代產生累積誤差,提高彈道參數測量的精度和彈道解算的速度。本文提出的彈道參數測量方案。

1.2初速的測量

利用差壓傳感器獲取彈道初始段的彈丸所受動壓,得到一組彈丸飛行時間和動壓數據。通過單片機進行多項式擬合。

2測量系統設計

2.1測量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本文設計了以C8051F352單片機為核心的彈道參數測量系統,其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差壓傳感器和絕壓傳感器感受彈丸所受的動壓和靜壓,并分別將其轉換為相應的電壓信號。經信號調理電路,對差壓、絕壓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進行濾波和放大。A/D轉換器將經過調理電路后的模擬電壓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并送入解算控制單元,最后,由解算控制單元通過執行內部解算程序,解算出測量的動壓和靜壓,進而得到初速和射角。

2.2測量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2.2.1壓力傳感器

本設計選用GE公司NPC—1220—15D型差壓傳感器和NPC—1220—15A型絕壓傳感器。量程為0~10psi(1psi=1bf/in2)=6894.76Pa,非線性誤差為±0.1%FSO,壓力遲滯為±0.1%FS,工作溫度為-40~125℃。該傳感器具有優良的溫度特性,溫度補償范圍為0~60℃。其體積小、精度高、功率小、頻率響應高等特點非常適用于飛行速度測量需求。

2.2.2信號調理電路

經仿真分析可知,在0~1.5s內,動壓在1.51~54.03kPa范圍內變化,靜壓在94.94~101.33kPa范圍內變化,差壓傳感器的輸出電壓信號范圍為0.73~26.12mV。絕壓傳感器的輸出電壓信號范圍為45.90~48.99mV。為使其滿足后面A/D轉換器的輸入要求,必須對該信號進行放大調零處理。本系統選用LM358放大器。該放大器有線性度高、失調電壓及溫度漂移小、功耗小等特點。

2.2.3A/D轉換器

本系統采用的單片機C8051F352含有16位的A/D轉換器,共有8個模擬輸入通道,動壓和靜壓傳感器輸出信號經信號調理電路后,分別接到單片機的兩個模擬輸入通道。C8051F352的可編程轉換速率達到1ksps,CPU系統時鐘為50MHz,因此,動壓和靜壓的采樣時差約為1ms。即使當迫擊炮彈速度達300m/s時,1ms的時間迫擊炮彈運動距離也僅為0.3m。相對于整個彈道,可以認為動壓和靜壓的值是在一個點上進行采樣得到的。因此,直接利用C8051F352的A/D轉換器,而不附加額外的A/D轉換器。

2.2.4解算控制單元

本設計中的解算控制單元采用Cygnal公司的C8051F352單片機。該單片機采用32管腳的LQFP封裝,具有高速度、高性能、高集成等特點,并能與8051單片機兼容。此外,片內還集成了數據采集和控制系統中常用的模擬部件和其他數字外設及功能部件。

2.3測量系統軟件程序設計

本系統的軟件主要包括3個部分:系統控制程序、數據采集和保存程序,以及彈道參數解算程序。系統控制程序是用于控制整個軟硬件系統的工作流程,保證系統正常運行。數據采集和保存程序是用于差壓傳感器和絕壓傳感器數據的采集、轉換和保存。彈道參數解算程序是用于數據的處理,輸出解算的初速和射角。

3實驗測試

在實驗室條件下,利用本系統對某型號迫擊炮彈,不同初速和射角范圍條件下的射擊,進行了半實物仿真實驗利用該系統解算出的初速和射角精度較高,解算的彈道射程最大誤差不超過0.5m,相對誤差不超過0.07%,說明測量系統具有較高的準確性,達到了預期的設計要求。

4結論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C8051F352單片機的彈道參數測量系統,利用差壓傳感器和絕壓傳感器采集彈丸所受的動壓和靜壓數據,經單片機對采集數據的處理,解算出初速和射角。對測量系統的軟硬件設計進行了詳細描述。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了測試實驗。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測量精度高,滿足彈道辨識的精度要求。與其他彈道參數測量系統相比,該系統具有測量精度高,解算速度快、系統結構簡單等特點,適合實際工程應用。

作者:李亞楠王金柱馬繼存孫文理單位:軍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