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E模式下高職教育藝術設計論文

時間:2022-04-13 09:18:08

導語:CBE模式下高職教育藝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CBE模式下高職教育藝術設計論文

1關于cbe模式

CBE課程體系的產生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休斯頓大學開發,用于培養教師能力的教育教學體系。隨后在很多國家與地區被應用于職業教育與培訓,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在加拿大社區學院的應用。20世紀90年代初期,原國家教委通過“中—加高中后職業技術教育合作項目”(CCCLP)把加拿大社區學院教育模式——CBE課程模式引進我國,并對我國的應用型高等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2CBE模式與高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2.1傳統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不足

相對于藝術設計本科層次學生高素質、寬專業、厚基礎的綜合性、創造性人才培養目標而言,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教學目標更側重于技能型與操作型人材的培養。傳統的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往往基于三段式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這種課程體系的設置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科化傾向明顯,課程體系設計的重點放在知識的系統性與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這種重理論,輕實踐,輕技能培訓的課程體系,與企業的要求以及培養技術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相去甚遠。其次,很多院校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一成不變,缺乏特點。和地方特色、專業最新發展動向和實際設計崗位執業能力要求嚴重脫節。相對于快速發展的藝術設計動向和設計表現手法相對滯后,形成了學生實際設計崗位中“需要用到的沒學會,學到的用不著”的尷尬局面,這一點從社會上大量相關就業培訓機構的火爆即可見一斑。

2.2基于CBE模式開發高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勢

首先,CBE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將社會與實際藝術設計崗位的用人需求與院校教育緊密聯系,從而保證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與社會和實際設計崗位的需求緊密聯系。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達成與實現,CBE模式要求在進行課程體系設置與開發之前,全面分析藝術設計職業角色要求并以此為出發點,以提供社會和實際設計崗位對畢業生履職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系統分析從事藝術設計崗位所必需的能力來確定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設計教學課程體系和評價教學效果。其次,CBE模式以實際藝術設計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強調藝術設計理論與實際設計能力的結合,提升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時效性與實用性。在CBE課程模式中,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只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實用”與“夠用”為原則,只要夠支撐藝術設計高職學生進行后續專業實踐課程學習即可。在這一課程體系設置理念下,藝術設計實習與實訓部分的比重相對較大,以讓學生熟悉具體設計工作任務緊密相關的實踐知識與設計表現能力。這既有利于克服傳統藝術設計高職課程體系的弊端,使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與藝術設計實習實訓之間互相配合,又能夠通過具體的藝術設計實踐操作增強學生的執業能力,拉近學生學習與實際設計崗位之間的距離。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對于基礎的設計理論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加以理解,但學生往往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卡殼,在進入具體的設計執行過程中,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設計作品和實際設計崗位的要求有何差距,這些差距又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而CBE模式藝術設計理論知識以“實用”與“夠用”前提下,強化實踐操作環節這一原則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在必要的理論課程學習基礎上,加入大量的實踐與實訓課程內容,而且這些實訓課題的設置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強烈指向性與目標性的,通過實踐環節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藝術理論學習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與實際設計工作密切相關的,學生也才會積極主動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設計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不僅了解了相關設計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了解了客戶的需求,更鍛煉了自己在實踐設計中的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勝任實際設計崗位要求的自信心。第三,CBE課程模式下,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與開發強調情境教學的課程設計原則和理念,在課程設計中以大量的情景式和參與式教學方式替代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參照相關藝術設計崗位職業操作技能標準進行課程教學預評價。強調專業教學環境與實際設計工作現場的一致化和統一化,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設計工作中中學習設計技巧”“通過設計學會設計”代替傳統藝術設計教育的“老師教學生學”的理念。通過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與開發要求學生在設計現場動手參與設計操作。這種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執行,可以大大縮短學生教學環節與實際設計工作之間的距離,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畢業后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大有益處。第四,CBE模式與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開發相結合不僅提高了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同時也增強了企業參與藝術設計高職教育的必要性。以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模式為依據設置的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下,相關院校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實際設計工作崗位對學生的要求之間的脫節一直是個普遍存在的痼疾,CBE課程根據能力分析表進行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開發,有效地保證了藝術設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實際設計崗位要求的一致性,使教學效果與效率得以大大提高。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關鍵點之一就是相關設計企業的參與。根據CBE課程的要求,參與課程體系開發與制定的人員組成既要有設計行業中有著豐富設計經驗與閱歷的一線的設計師,也要有設計企業中有著豐富經驗的行政管理人員。他們直接參與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職業分析與工作能力分析過程,制訂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與開發以及人才培養標準與考核標準,并參與藝術設計相關人才的培養過程與評價標準的制訂。同時在相關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根據藝術設計行業發展動態及時修改相關課程體系的設置內容和人才培養標準,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行業實際要求。因此,從某種角度而言,CBE課程模式下,藝術設計高職教育人才的課程體系的設置、審核以及調整的都離不開相關設計企業的支持,強化了相關設計企業在設計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參與度。

2.3基于CBE模式開發高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首先,基于CBE模式下的高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需要的的配套資源要求大大高于傳統的“三段式”模式,會在短期內給相關高校帶來一定的教學經費壓力。在教學設施配備上,CBE課程在要求實訓場地在數量上夠學生自由使用的同時,還要求在硬件配備上不落后于實際設計企業的硬件要求。而這一點對于很多高職院校而言,受困于辦學經費的限制,如果沒有企業的支持,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在經費有限的前提下爭取社會力量與相關企業的支持與資助是推行CBE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效途徑。其次,CBE模式下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雖然具有強化學生職業能力這一特色,但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被忽視。在CBE模式下,院校的教學課程體系設計、教學過程實施及教學效果評價也更側重于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獲得的知識體系更多地體現在是簡單的動手能力方面,而其他某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如創新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道德等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體現。而這一不足如果被忽視勢必導致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利于學生的更高級的職業能力形成,影響學生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

3結語

將CBE課程引入藝術設計高職教育體系之后,課程體系設計如何在保證CBE模式的優勢——崗位工作能力的前提下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的具體特點與要求加入教育性目標,吸收其能力培養的理念,將其優勢融入現代藝術設計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之中。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具有過硬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過硬的職業道德等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對深化我國藝術設計專業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藝術設計專業高職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何宗文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