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12 11:26:57
導語: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不斷進步,城市不斷發展,城市公共空間的大量出現為公共藝術設計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同時也帶來一些不足。第一,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共設施等都是一種公共藝術,應該用藝術的標準來要求,不應在視覺上造成污染,出現不和諧、不美觀的城市公共藝術。因為無論其美還是丑,不管喜歡或厭惡,市民都必須看它,是強制性視覺。第二,一些設計作品被盲目地引進照搬,無視歷史文脈的繼承和發展,呈現過于程式化的設計,千篇一律,百城一面,人們在不同的城市可以看到相同的設計。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固然要考慮到整體的統一和完整性,但也要顧及與周圍景觀環境、生態環境的和諧一致。第三,人性化不足。人是城市環境的主體,公共藝術設計應該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要體現以人為本,要有親民性,具有人性化的公共藝術設計應充分考慮到人群的心理感受和實際需要。
二、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的綠色發展
理念的表達綜觀世界經典的公共藝術設計,無論是塞納河畔、曼哈頓區,還是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麗江古城,都與自然、綠色有關,這樣的環境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但現今一些城市由于建筑用地、工業設施、尾氣排放等問題產生了空氣質量下降、霧霾等現象,或因城市管理不善導致城市臟亂差,人們渴求公共環境的優美,公共藝術設計也因此顯得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綠色發展的設計理念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生態問題,以期營造舒適宜人的環境。綠色的目標,主要是建設綠色生態,實現綠色文明。以筆者現居的湖南益陽市為例,作為湘北農業經濟占比較大的城市,益陽山清水秀,有著打造綠色、生態城市,建設宜居生態的現代化山水城市的優勢,市委、市政府也大力投入,著力建設城鄉共建共享的綠色文明,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益陽作為一座森林綠化之城,森林擁抱著城市,城市融入了森林,先后獲得“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最宜人居城市”等稱號,是令人向往的生態家園。特別是2010年以來,政府在全市強力實施“創森”、綠化美化工作,實現了綠化和生態建設上質的提升。2015年3月,益陽又躋身全國衛生城市,這是對城市環保、市容環境的肯定。在公共設施方面,2015年4月,自行車公共出行試點計劃正式啟動,按照操作簡單的原則,在全市形成了綠色交通的大局面,引領低碳出行新風尚,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提升了市民的舒適度和幸福感。如今的益陽市,街道寬闊,綠蔭蔽空,綠地廣場星羅棋布、多姿多彩,公共設施日益完善,益陽因此成為環洞庭湖地區獨具特色的山水新城,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已成為該市最亮麗的名片和最具競爭力的指標。
三、對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思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公共藝術設計對城市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城市規劃者應以綠色生態發展為導向,營造舒適、優美的宜居環境,還應對城市綠色、生態方面多加關注,要對公共設施、城市雕塑、建筑構筑體等形態進行整體規劃與合理設計,以顯示出對人性及尊嚴的普遍關切和維護,這也是未來公共藝術設計發展、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必然趨勢。同時,設計者要加強對公共社會文化精神的關注,要重視大眾情懷和人文關懷,使自己的作品能與當代環境、當地地域形態等產生密切的關聯,使作品的表達能貼近市民,更接地氣,并結合承載本地自身的歷史文脈,體現當地特色,更具有時代性和社會性的象征意義。公共藝術就像名片,通過藝術的展現,可以提高視覺沖擊力,能夠讓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這張名片記住這個城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成為一種標志,代表一個城市的文明,在提升城市形象、品質、品位,以及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改善城市生態建設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結語
作為大眾藝術的公共藝術設計,是城市文化和個性的重要載體和傳播媒介,是城市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解決人與環境、環境與藝術關系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它為塑造城市獨有的特征及形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指明了城市風格的發展方向,其中綠色發展理念強化了城市的形象個性,豐富了公共藝術語言,對于增強城市魅力有著非凡的意義。
作者:龔力 楊文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
- 下一篇:思維能力培養大學數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