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與步行街道環境的關系
時間:2022-10-19 11:19:17
導語:藝術設計與步行街道環境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相關概念解析
1.1步行的概念。步行,在現代概念中不僅是交通方式,更是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特點十分明顯:靈活性好、可達性強。同時,可以激發城市活力。
1.2步行的發展。步行經歷了一個由興盛到衰落,再由衰落到興盛的發展過程。人們的出行方式經歷了從傳統步行到車行再到現代步行的過程。步行交通規劃理念從單一人車分流模式,發展到強調步行者優先。人們重新開始關注步行,強調步行對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
1.3步行街道環境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步行街道環境就是以步行為主要交通方式,使步行活動正常進行的城市街道空間。從藝術設計的角度來看,步行街道環境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橋、濱河步道、商業步行街和廣場等。本文所研究的步行街道環境以商業步行街為主。
2.我國步行街道環境存在的現狀與問題
2.1我國步行街道的現狀
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商業街,如:杭州的河坊街,南京的夫子廟等。這些商業步行街都提供了良好的步行環境,帶給人們一定的美感和步行樂趣。但部分問題仍十分突出。
2.2存在的問題
2.2.1街道環境質量較差。街道景觀缺乏特色,綠化系統跟不上,夏季行走時沒有綠蔭遮蔽。街道兩旁建筑物缺乏城市特色,可識別性差,缺乏與地方歷史文化相呼應的景觀設計。
2.2.2街道公共空間的缺乏。隨著傳統的城市空間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現代街道公共空間的缺失,包括步行空間的缺失,綠地的減少,沿街空間通常被停車占用,缺乏公共活動空間。
3.藝術設計與步行街道環境的關系
什么樣的步行街道環境被稱為質量好的步行街道環境?如何能增強步行街道活力?
3.1步行街道環境對藝術設計的需要
步行街道環境是從人的根本利益出發。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的步行環境應以藝術設計的方法為指導,符合功能性與審美性,滿足實用特征與精神特征。
3.2藝術設計對步行街道環境的影響要素
3.2.1鋪裝。步行街道大多是沿線性空間展開的。街道鋪裝首先應滿足安全性,其次滿足視覺上的舒適性。
3.2.2節點。節點是指在步行網絡中連接線性空間的開放空間,如公共綠地、廣場等。節點的目的性強,功能明確,是公共活動的主要空間。對于步行街道來說,25米是適宜的橫向尺度,每隔20至25米布置一個節點可以使街道更具有吸引力。
3.2.3界面。在街道步行環境中,街道兩側及周圍的建筑物、行道樹、服務設施等構成界面。設計中要考慮總體街道的風格和形式,層次性和整體性的統一。
3.2.4景觀。主要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步行街道中的景觀、小品的設置,有助于活躍街道氣氛。應注重體現城市文化底蘊,發掘出能彰顯城市品味及內涵的街道景觀。
3.2.5設施。主要有市政設施以及服務設施,無障礙設施。設施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燈光照明要為所有時段中活動的人群服務。
4.實例分析———以武漢市“漢街”為例
4.1區位
“漢街”位于武漢市東湖和沙湖之間??傞L1500米,總面積21萬平方米,是目前中國最長的城市商業步行街。4.2步行環境分析其定位為具有文化品位的商業步行街,提供休閑娛樂、觀賞、交流、休息等活動的空間。細部設計突出了安全性、舒適性、趣味性。
4.2.1道路。漢街的道路通過鋪裝材質和尺寸的不同,分為:街道兩側建筑前的道路,以及中間較寬的公共道路。前者采用尺度小且密的仿古清水磚,給人慢走的心理暗示;后者則采用尺度較大的大理石鋪地,給人快速行走的心理暗示,防止人流擁堵降低步行環境質量。設計了雨水滲透口,確保了雨天步行的安全和舒適性。
4.2.2設施。街道設施在考慮其方便性和舒適性的同時,應用了美學法則,在色彩上與街道整體色調相統一,比例上符合人體工程學,裝飾造型上既具有美感又有很強的識別性。指示牌采用了照明設計,確保了不同光線下人們的輕松閱讀。
4.2.3節點。節點設置是烘托文化氛圍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是提高步行環境質量的關鍵。有五個以湖北歷史名人命名的廣場:“屈原廣場”,“昭君廣場”,“知音廣場”(俞伯牙、鐘子期),“藥圣廣場”(李時珍),“太極廣場”(張三豐),每個廣場布置了一處名人雕塑。知音廣場東側設置有漢街大戲臺,采用仿古木構建筑風格,給市民提供表演及觀賞空間。每兩個廣場間的距離都是步行10分鐘內便能輕松到達的,且建有沿河觀景平臺以及座椅。能減少行走的勞累,增強舒適性,延長步行活動。
4.2.4景觀。街道兩邊留有植被帶,通過植物群落的搭配,發揮植物形體、線條等原始美感構成一定意境效果,采用藝術修剪、聚攏、錯落種植等手段形成具有變化的自然形態。打破了傳統街道中地面與建筑立面直接銜接的僵硬和枯燥感。同時綠色植物還能營造一個健康的步行環境。
4.2.5建筑的界面。漢街的界面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用街道兩旁建筑立面圍合出步行街道空間;另一種是利用建筑立面和親水平臺的護欄圍合出的半開敞空間。建筑以民國風格為主,極具時尚元素的現代建筑和歐式建筑穿插其中,豐富了沿街界面層次。街道界面色調為淺灰、磚紅。讓市民行走時感覺到歷史的懷舊感,體驗獨具特色的街道環境。
5.小結與心得
街道不僅是步行的道路,更是公共生活的載體。藝術設計對提高街道環境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利于增添步行街道的活力,有利于創造舒適、獨特的步行街道環境。
作者:高欣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 上一篇:三嚴三實端正黨風政風實施方案
- 下一篇:“三嚴三實”活動社會宣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