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7-15 11:22:36

導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是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中一個包含了藝術、社會、文化和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人才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一線需要,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環境專業必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思維、較強創新實踐能力和現代設計理念,能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單位從事設計、服務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是藝術院校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關鍵所在??呻S著時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專業基礎課程設置越來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和市場用人的需求,我們應努力拓展專業基礎課程教育方式,探討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把藝術和技術兩個層面的知識體系融匯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中,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性專業人才。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

環境藝術設計是由多種學科知識組成的介于科學和藝術邊緣的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一門新興、獨立的學科。我國于1988年在高等藝術院校開始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至今還不足30年的時間。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先后成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嘗試將室內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與傳統美術教學聯系起來,培養專業性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高質量人居環境的追求。近年來,環藝專業在全國高等院校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發展,藝術類、綜合性高校不斷擴大招生,畢業生人數呈倍增長,畢業生專業理論基礎、實踐能力、藝術修養較差,就業難也成為擺在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和首要矛盾。究其主要根源國內高校在整個專業教學模式上普遍都偏向室內設計方向,雖然劃分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大部分,但每所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千篇一律,在教學模式和程體系建設上缺乏具體研究,忽視了人才培養的方向,導致專業基礎課程與實踐環節的脫節。國內藝術院校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大部分在大一、大二階段開設,絕大部分院校大一的課程為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但教學方法是“傳統繪畫”教學,沒有按專業方向去引導學生去培養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進行設計創作的方法,學生單純地為了完成作業,忽視了學生對設計的理解,教師不重設計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錯誤認為基礎課程對以后的專業學習幫助不大,在學生中普遍存在消極、應付的態度,這種教學方式極大的影響了專業基礎課程在教學生中的作用。(以我院為例)2013年9月,我院藝術系室內設計專業名稱正式更改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但2012年學院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按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方向編寫的,2013級、2014級環藝專業學生至今一直沿用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展開教學,在專業能力培養和就業選擇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以我院為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有: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手繪快速表現、工程制圖、3D效果圖繪制、等。專業基礎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方向與教學內容缺乏統一性

2013年9月,我院藝術系室內設計專業名稱正式更改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但2012年學院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按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方向編寫的,2013級、2014級環藝專業學生至今一直沿用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展開教學,在專業能力培養和就業選擇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應明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專業方向,在學生入學時就按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分班進行教學。從目前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來分析,教學內容都側重于室內設計方向,景觀設計方向的教學內容較缺乏,應增加景觀設計的基礎課程,明確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專業針對性。如傳統“三大構成”,專業方向不同學習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三大構成”要求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從平面的“二度空間”向三維的“四度空間”過度,具有較強的室內外空間感,對透視、材料等有很好的把握能力,應該在課程中多開設對建筑空間的課題研究。目前環境藝術專業在“三大構成”課程內容都是傳統模式教學,學生畫些點線面分析、色彩情感分析、材料空間構成分析,發射構成、聚散構成、特異構成等,教學內容與專業方向缺乏統一性。

2、課程設置與內容不合理,課時量嚴重不足

我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基礎課程門類眾多,大一學生入學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等,這些課程學分普遍在2-4分,且需要大學一年級的的兩個學期修完,這樣致使很多專業基礎課程推后到二年級才能開設如:《工程制圖》《室內外手繪表現技法》《CAD制圖》,課時量隨之大幅度減少,有的課程教學時間不得以由兩學期壓縮成一學期,對學生后期專業課程學習非常不利,有的學生甚至到了大學三年級都無法繪制設計方案。這對于目前美術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覺得壓力大,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專業基礎技能訓練根本無法達標。另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不能沿襲傳統的課程體系,要注重學生設計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對建筑形體、比例、空間、結構關系等內容有較深刻理解和運用。應多開設一些關于環境、建筑、空間設計理論課程,要把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和傳統繪畫專業基礎課教學區別對待,例如:《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寫生訓練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塑造形體的能力,建立空間概念。現在學生大多還在研究線條、光影,還沒有擺脫傳統繪畫訓練模式。環藝專業要根據專業的方向決定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根據專業特點決定的訓練內容,注意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性和程銜性,為以后的專業設計課程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專業教師要加強學生實踐過程的學習,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際項目的設計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設計的實踐能力。

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的途徑

1、準確定位環境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我院為例)2013年初,我院按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安排組織教學工作,隨著專業名稱更改為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調整中,從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方向逐步調整課程設置與課程順序,學院領導也十分重視教學中發生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之間的種種問題,為了進一步優化我院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15年底,根據《“十三五”規劃建議》及自治區政府《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院環藝設計專業現有情況,對《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1.指導思想級修訂原則。2.將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3.重點突出建設專業核心課程。4.進一步完善實踐課和選修課建設。2016年9月我院將執行重新修訂后《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后專業方向、專業目標、課程體系、專業結構即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及市場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的特色專業與特色教育。2、構建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新體系為了進一步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解決環藝專業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重專業輕基礎的問題,基礎課和專業課嚴重的脫節等現象,我們需要重新構建環藝設計基礎課程新體系。1.在教學上突出專業課程方向,強調整體性、綜合性、統一性;2.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進一步明確課題意識;3.教師要使用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獨立、主動的學習,學會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4.重點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讓學生學會用形式表達思考,掌握設計形式語言;5.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使教師更好掌握教學方法。

四、結束語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基礎核心課程,要根據專業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把論知識和設計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順利完成從專業基礎課向專業設計課的過渡,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行業需求,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革新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改革,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上要追求創新與發展.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實用型專業人才。

作者: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

參考文獻:

[1]單煒.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建設與研究發展[J].藝術教育,2005(06).

[2]王旭光:新媒體時代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改革的探索,《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年10期.

[3]張旭.基于環境藝術設計高校教學課程改革的思考,《現代交際》2013年08期.

[4]顧衛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與發展探討[J].文教資料,2006(22).